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0):118-122
针对在事故多发段判别时,平面交叉节点通处理为路段,平面交叉节点的安全重要性被弱化,判别精度受到了影响的问题;并针对路网事故多发段判别时,先判别事故严重的路,再判别其上事故多发段,忽略了整体事故不严重的路上个别事故多发的段点的问题。对路网中各种等级公路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平面交叉节点行车安全特性,把公路划分为平面交叉节点路段和普通路段;平面交叉节点路段安全影响范围的确定;从而进行路网事故多发段判别。既提高了已有动态步长过滤法等对一条公路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的精度,又解决了不同等级、不同特征公路组成的路网在同一水平下的事故多发段判别;为路网安全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阶段,有效提高公路安全性是公路系统协调运转的基础问题之一。结合运营管理阶段的经费、通行等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判别及成因分析的应用方法,即通过全面采集相关数据、合理判别事故多发路段、正确分析事故特性规律,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事故多发路段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为了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有效鉴别,采用累积频率法作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鉴别方法。以广云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为例,结合累积频率法分析了该路段近三年的交通事故数据,确定了事故多发路段并对其事故成因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群是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其交通运行环境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和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分别从安全设施规模配置、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限速、智能联动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找出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过程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安全设施的设置更加符合交通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保证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为解决特殊结构道路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识别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基于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建立贝叶斯时空交互模型,估计高速公路路段事故率和超常事故率.根据其后验期望序号对路段安全性进行排序,将排序靠前的一定比例路段判定为事故黑点.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开阳高速公路进行事故黑点判别,并与基于贝叶斯层级泊松模型的黑点判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时空交互模型和层级泊松模型的事故路段排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事故率为安全评价指标时,2个方法判别的事故黑点中有73%相同;以超常事故率为安全评价指标时,2个方法判别的事故黑点中仅有20%相同.这与类似研究的结论一致,体现了解析时空关联和交互对事故黑点判别的重要性.另外,还对比了基于评价指标后验期望序号和后验均值的事故路段排序序号.结果显示二者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治理工作是高速公路行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具体实施起来由于时间紧,且涉及安全评估、设计论证、施工实施、项目验收等多个环节,协调工作繁多,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理工作体系,提高事故多发路段治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应对此类工作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多发的现状,调查了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速度,分析了隧道出入口车速变化规律,采用线形过渡技术指标、抗滑过渡技术指标和照明过渡技术指标对隧道出入口过渡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安全设计方法,可为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设计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判别事故多发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应对措施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针对零值缺失交通事故数据并考虑其异质性特点,在单零截尾负二项(ZTN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FMZTNB)。应用R软件对单零截尾负二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FMZTNB预测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采用Gelman-Rubin收敛统计量对抽样结果进行检查。选择事故风险水平分别为低、中和高的9个路段,分别用2种模型对交通事故次数进行预测。综合观测到的事故次数和相应的事故预测模型结果,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对事故相对多发段进行判别。最后采用事故次数一致性检验、判别点段一致性检验和排序一致性检验3种检验方式对判别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率的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方法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基于零截尾负二项预测模型的路段事故相对多发判别结果明显优于基于传统负二项预测模型的结果。整体上,基于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的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判别结果高于基于单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二级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道路风险评估技术评估路段现状的风险分布,研究和判别高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公路功能和安全需求,以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提高行车安全性为目标,对高风险路段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再次应用风险评估技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发现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对交通事故的时空分析可视化效果差且多发路段识别等数据挖掘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并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系统。为准确掌握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识别事故时空多发路段,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改进的时空密度聚类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时空可视化统计分析与事故多发路段识别;利用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观展示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事故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京台高速公路长清段长大纵坡路段的事故多发问题,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分别从照明、标志、标线、护栏、避险车道、管理与服务措施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京台高速长清段长大纵坡路段综合安全措施方案,该方案提高了京台高速长清段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与服务水平,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沪蓉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事故分析,挖掘造成事故的各方面因素,通过以往山区高速公路类似问题的归纳,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其他同行业者提供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多数公路上存在事故相对多发的路段,文章对某高等级公路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道路线形、事故特征、车速特性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分析结论,并提出一些安全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铁军  唐铮铮 《公路》2008,(1):124-128
事故易发路段的判别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事故易发路段判别方法多应用于运营阶段的公路,其判别精度很大程度决定于历史事故记录的周期和质量,且受"回归到平均"等现象的影响。对于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预先对某一对象成为事故易发路段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进而预先采取安全改进措施,能够使得安全完善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还可增加事故易发路段判别工作的应用阶段。通过对大量双车道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样本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接入口密度、道路线形、交通组成等要素对事故易发路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为此,借助Log istic模型在概率预测上的优势对上述要素对事故易发路段形成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事故易发路段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15.
累计频率法是鉴别事故多发路线的一种经济判别方法,文中通过对事故严重程度的考虑,改进了事故多发路段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设计规范对该类路段线形设计又没有制定特别标准的状况,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线形指标的特点构造线形质量评价参数,通过收集国内多条高速公路10个连续下坡路段的线形几何指标、交通事故数、交通量等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连续下坡路段线形评价参数与亿车公里事故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线形评价参数与亿车公里事故率之间关系曲线的拐点及事故多发的阈值,确定了线形质量评价参数的行车安全区间,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线形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阐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路段的危险性,提出一种基于读取距离、反应距离、行动距离、视认距离、消失距离等参数的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方法。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交通事故救援路段安全设施的辨识度和可视性,大大降低该区域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可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山区高速公路掉线事故的分析,总结了山西省山区高速公路路侧事故类型,对现有高速公路路侧安全防护设施开展实地调查并进行了评价与优化设计,采用美国道路路侧安全评价软件RSAP对典型路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交通事故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山区高速公路路侧安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哈大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大高速公路沿线道路线形、交通运行状况及交通安全水平的分析,甄别出该路段的事故多发路段及重点区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施工期的交通封闭方案,比较了其优缺点并给出了推荐模式.最后,针对不同的交通节点及标准路段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非集中施工期与集中施工期的交通组织方案,尤其是出人口路段、互通立交路段、收费站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及施工道路等区段.结果表明,该组织方案为哈大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统计、分析麻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获得其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对交通事故进行非路致因剔除,将事故损失程度当量为事故次数,以1Km为基本单元、采用200m移动步长对全线进行路段划分,获得5组区段划分相对应的事故次数状况,使用当量事故数—累计频率曲线法鉴别事故多发路段;选取典型事故黑点路段,从路况、道路线形和实际运行车速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