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炭土是一种性质极其特殊的腐殖质土,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季冻区沼泽湿地中,具有高有机质,低分解度,高含水率等特殊性质,同时也具有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渗透性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选取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原状草炭土为样本,对不同分解度和有机质含量的草炭土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草炭土的渗透性随分解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大。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其对渗透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有机质含量高于一定程度后,影响变得显著;而渗透性随着分解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主要依托于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地段分布的草炭土为研究对象,由于草炭土性能很差,在草炭土地区修筑的路基常会出现沉陷、基底被挤压等破坏现象。为了能更好的处理好草炭土路段的施工,通过野外现场勘察、取样和大量的试验,系统地研究分析了草炭土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力学特性,总结了草炭土的特殊地质状况。研究表明草炭土具有高天然孔隙比、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等性质。能够根据草炭土特性,进行合理设计及施工,避免草炭土地区公路产生病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在草炭土湿地地区进行道路建设已经变得十分普遍,道路工程建设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也带来了对沿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草炭土是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机质以及低分解度等特性,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通过对靖宇某省道沿线不同距离和深度草炭土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对比土样性质与其中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污染规律,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Cu、Cr、Ni污染在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程度,Pb污染随着近年来无铅化汽油的推广得到改善;草炭土因为其高含水率使得重金属污染在纵向上的迁移条件十分有利;有机质含量也与重金属污染有着一定的关系。以上性质的研究可以为今后草炭土湿地地区公路沿线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一定帮助,在制定治理方案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松嫩平原地区分散性土常引起堤坝管涌、路基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以吉林农安地区土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原位取分散土样,取样深度0~80 cm,进行大量室内试验得到各层土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碎块试验、针孔试验和双比重计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体为粉质黏土,浅层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1.15%,为盐渍土;深度10~40 cm的土样为分散性土,深度50~70 cm的土样为过渡性土,深度80 cm的土样为非分散性土。  相似文献   

5.
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及快滤系统基质研究现状,通过试验室建立模拟土柱,对各单一基质材料处理污水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陶粒、沸石、炉渣、蛭石、草炭这5种单一基质材料中,去除化学需氧量( COD)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炉渣、蛭石、沸石、陶粒、草炭,去除氨氮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炉渣、蛭石、陶粒、沸石、草炭。对各种基质材料出水pH值进行监测,发现陶粒显碱性,草炭显酸性,且各基质材料出水的溶解氧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炉渣、蛭石、草炭、沸石、陶粒。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土工试验,对鹤(岗)-大(连)公路路基草炭土密度、含水量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草炭土密度与天然含水量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密度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含水量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均存在很好的指数关系.通过对比发现,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理论公式吻合程度较好.比较吉林省其他地区草炭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均与鹤大草炭土显示出很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草炭土密度、含水量分别与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吉林地区草炭土地基参数计算及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的室内击实试验结果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松散、压缩性高、透水性强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土质.为了改变其上述性质,常常采用夯实的方法,以便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工程上都是利用干密度作为夯实质量检测指标.在击实试验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隋耀华  张华 《隧道建设》2015,35(7):629-634
文章对岩石和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于岩体,采用岩石的风化程度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既能体现地质规律,又能很好地结合工程应用,文中共划分了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共5个主层。对于土层,土的地质年代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共划分了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土、一般沉积土共3个主层。浅基岩地区工程地质分层可采用"九分法",即工程地质分层中的主层仅采用9个,既可符合地质规律,又易于工程使用,并以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靖边至王圈梁地区地基土的颗粒成分、物质组成等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研究,对公路沿线湿软地基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得出该区地基具轻微盐渍化,液化严重,天然承载力低等特点,这对在建的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得出草炭土路基最危险滑动面通过路基顶面边缘点、经过地基的粘土层在坡脚处剪出。对六种处理措施前后的极限填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得出,砂桩 复合土工布、土工格栅 EPS及砾砂换填处理软基,对提高极限填高效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百泉  左龙  刘永胜  孟鑑先 《隧道建设》2020,40(Z2):314-318
为解决复杂地质及周边环境盾构设备选型难题,结合多模式盾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多模式盾构进行了定义与分类,主要分为土压/泥水双模式盾构、土压/TBM双模式盾构、泥水/TBM双模式盾构等几大类型。并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对土压/泥水平衡双模式盾构的主要工作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适应性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土压/泥水平衡模式盾构地质适应性广、设备利用率高、施工成本低,解决了同一区间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盾构设备选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地质复杂、工程敏感地带提供了一套可靠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徐洋  吕坚  姚宁  胡欣 《路基工程》2021,(3):40-43
以宁波10个地铁车站附属工程的地质勘察数据为依托,系统地分析了黏性土体的天然含水率w、孔隙比e、重度γ、压缩系数Es、静止土压力系数K0、抗剪强度指标等土体参数。结果显示:这些参数相关性明显,参数试验结果准确率较高;通过建立静止土压力系数、压缩系数等力学参数与天然含水率的关系公式,可以获得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3.
徐国玉 《公路》2007,(5):227-231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构造,存在突水、突泥等地质自然灾害,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监控测试技术、超前水平钻探技术等,查清隧道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改进施工方法,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岩溶隧道突泥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国涛  宋瑞刚 《隧道建设》2012,32(2):169-174
为规避和降低岩溶隧道的突泥风险,采用归纳分析方法总结岩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基于力学分析方法揭示岩溶隧道的突泥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以贵都高速公路九条龙隧道突泥现场实例,对突泥事故原因、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展开论述。得出以下结论:1)岩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可划分为隧道周围存在岩溶、隧道整体穿越岩溶和隧道部分穿越岩溶3种类型;2)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揭示岩溶隧道的突泥机制,其宏观机制是指岩溶隧道不同的突泥类型,其微观机制是指地下水对地层的小尺度物理力学作用;3)针对岩溶隧道不同工程地质特征,应重视工程勘察和隧道施工作业中的超前预报,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和超前支护措施,规范施工作业流程,预防岩溶隧道突泥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卢瀚  于彬 《路基工程》2021,(6):219-223
以张家口旅游铁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资料,分析二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围岩失稳、涌水突泥以及危岩落石是二郎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托四川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通过对隧道的自身结构与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并结合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岩爆、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发生机理,对以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高地震烈度、断层破碎带、高压富水等为代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作为灾害发生的控制因素,具有复杂的多尺度特性,而深长隧道山高洞长、传统野外地质踏勘面临艰难险阻且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通过百余例隧道突水突泥案例的统计分析与现场调研,识别概化了2类5种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即富水夹泥断裂带(富水断裂破碎带及夹泥断裂带)与充水充泥岩溶体(深部充水岩溶、表层裂隙岩溶带及充填岩溶洞穴),总结分析了不同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典型地质特征,提出了不同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判别理论方法。其中,气候湿热的碳酸盐岩地区表层裂隙岩溶带也可能诱发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针对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复杂和多尺度特性,从大尺度到小尺度整体剖分地质结构,结合无人机高空航测、数字摄影测量、钻孔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了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多尺度精细观测技术,提出了一套空中(Air)-地表(Outcrop)-孔中(Borehole)-隧道(Tunnel)的地质行迹与致灾构造观测方法(AOBT),并在多个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空-地-孔-隧(AOBT)地质行迹与致灾构造观测技术可实现不同尺度结构面的高精度、快速测取,改进了传统地质调查方式。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地处"三高""四活跃"地质条件下的上坝大桥为例,在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运用Barton模型确定参数,并采用地质条件、有限元分析、SMR、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岸坡自然状态、工程状态和地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自然稳定坡角分别为39.9°,41.6°,均小于实际坡角;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2.00、2.2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桥梁荷载作用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60,1.7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何振宁 《隧道建设》2016,36(6):636-665
以30多座在施工中发生与地质因素有关的工程事件为例,归纳为15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 高压富水岩溶、软弱围岩大变形、太古界硬质变质岩大变形、侵入岩脉蚀变风化破碎岩体塌方和突泥、富水逆掩断层破碎带大规模突泥、层状地层大规模顺层塌方、中更新统老黄土崩塌、新第三系地层突泥涌砂、泥岩页岩可燃气体燃烧和爆炸、白云岩剪涨裂缝突砂涌砂、岩溶地面沉降、含石膏地层围岩变形、断层破碎带与软岩层面组合围岩变形、新第三系粉质黏土岩(土)垂直节理坍塌变形及石英砂岩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分析各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工程地质特征。针对高压富水岩溶的分类、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和大变形问题、高压地下水的防治、高位选线、大变形及大变形分级标准、挤压大变形和卸荷大变形、隧道顺层偏压构造的危害、5种围岩变形失稳类型的特征对比、隧道围岩压力现场实测、岩溶地面塌陷、Q2老黄土和N2黏土层垂直节理渗水崩塌、N2弱胶结地层“流变”、石膏地层隧道衬砌开裂以及非煤系地层的可燃气等14类问题进行讨论,并从依法合规性、地质不确定性、专项地质工作、工程劣质岩、修订围岩分级和纳入规范等方面提出6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内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典型工程案例,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工程案例区域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施工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隧道设计、盾构设计及工程实施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进行阐述。 研究得到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实施主要问题,包括刀盘刀具磨损、刀盘结泥饼、刀盘卡死、排土器喷涌、盾构掘进姿态不良、衬砌损坏、地表沉降过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隧道设计上可采取线型避让、特殊地层预处理、隧道结构特殊构造设计进行应对; 2)盾构制造上应充分考虑刀盘刀具、盾构机驱动、防冲刷及泡沫注入口的优化和超前地质探测装置的增设; 3)在施工上应优化施工参数,加强巡视和监测,做好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