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在穿越黄浦江防汛墙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引起地层土体应力释放及重固结,工程必然影响到黄浦江防汛墙的安全。介绍了轨道交通14号线穿越黄浦江隧道的施工方案,以及越江范围内防汛墙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论证了隧道施工对黄浦江防汛墙安全的影响。最后分别对浦东段与浦西段防汛墙的不同影响情况提出了建议措施,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黄浦江两岸的防汛墙改造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影响防汛墙改造加固的制约因素。以上海市徐汇滨江油罐区防汛墙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应对隧道下穿和规划直升机场等复杂条件下的加固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苏 《隧道建设》2007,27(3):75-78
上海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上海第三大河白莲泾,白莲泾防汛墙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方桩结构、桩基伸入隧道内,盾构通过前须处理桩基。为保证防汛安全和满足盾构穿越要求,先在防汛墙外侧施做砖结构临时防汛墙,然后拆除盾构穿越区域的防汛墙,利用船载起重机拔除影响桩基,在桩孔中灌砂并采用搅拌桩加固扰动地层,在原桩位置打入短桩代替原来的方桩,凿除上部50cm混凝土保留钢筋和基础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恢复上部墙体结构,在等强后盾构穿越。  相似文献   

4.
广州增城沙庄~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既有燃气管道斜交并下穿待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拟采用拱涵保护结构。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数值模拟,基于摩尔库伦本构模型,以管道底部土层应力状态和拱体内力作为控制指标,研究了高填方路基下穿管道的拱涵结构工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增加拱的厚度、增大基坑开挖深度,减小拱的跨度及净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保护效果。提出了拱的厚度0.5m、跨度3.5m、净高1.0m,基坑开挖深度5.0m的方案,结合柔性填料的减载方法,有效地保护了管道及原箱涵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翟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153-155,172
苏州河随着2020年实现了基本贯通,下一阶段品质提升还存在防汛墙墙后地坪低、无腹地抬升滨水空间、景观视野被硬质防汛墙阻隔的难点。现经统计苏州河(长寿路桥—河南路桥)段现状地坪标高分布,提出了苏州河玻璃防汛墙改造方案,并对玻璃防汛墙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结合黄浦江玻璃防汛墙改造历程,分析了玻璃防汛墙应用难点,并提出了玻璃防汛墙防汛应急预案和日常养护要求,为上海滨水空间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康晓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70-172,M0019
上海某桥梁工程承台基坑紧邻河道防汛墙,承台与防汛墙结构间最小距离为6m。由于河滩土质软弱、距离防汛墙近等特点,通过MIDAS 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分析承台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防汛墙结构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既有燃气管道斜交并下穿拟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为防止燃气管道受高填方重载破坏,对燃气管道增设拱涵保护结构,通过在箱涵底部及拱圈内部埋设监测设备进行受力监测及有限元软件计算仿真,分析影响拱涵结构的力学因素,探讨减载措施。结果表明,拱涵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增加拱的厚度和基坑开挖深度、减小拱的跨度及净高,可提高其工程保护效果;采用柔性填料减载方法,箱涵跨中底部土层竖向应力减小约10kPa。  相似文献   

8.
外滩十六铺地区是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地块狭长,而水上旅游码头地下空间受功能需求的限制必须紧邻黄浦江建设,因此不具备单独建造防汛墙的条件.介绍了在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建设历史上首次采用的“三墙合一”防汛墙设计理念,阐述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防汛墙结构与基坑围护墙、地下空间结构外墙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地下空间开发和防汛安全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市区段防汛墙岸线长,结构型式复杂多样,受河道演变及通航影响,墙前泥面各异,加之沿线分布众多码头及堆场,墙后荷载不尽相同,若严格按照规范及相关规定要求对每段防汛墙进行复核计算,工作量巨大。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影响防汛墙结构整体稳定及渗流稳定的边界条件,提出敏感因子法。根据防汛墙实际情况选取敏感因子,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推求出满足防汛墙结构整体或渗流稳定要求的临界值,将实际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即可评判防汛墙的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渗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电力管线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给后续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扰。结合黄浦区滨江公共岸线贯通工程(卢浦断点)实例,介绍了遇越江电缆隧道和浅层电力管线条件下的防汛墙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镇环境和防汛排水安全也日益重视,排水管网担负着收集和输送雨、污水的作用,是城镇防汛排水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排水管道运行使用的过程中,因排水管道结构性损坏造成的污染地下水、地面沉陷事故时有发生。非开挖修复技术可实现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对排水管道的维修更新,结合实际案例,论述PVC模块内衬法在城市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苏州河沿岸复杂的周边环境,在防汛墙建设中,对沿岸和过河管线、轨道交通、泵站排放口、跨河桥梁和周边邻近建筑物等多类建(构)筑物的特性和防汛墙的相对关系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周边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苏州河防汛墙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经验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芜湖某工厂管线过河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管线上跨过河方案的桥梁选型进行分析比选,并通过建立空间模型对总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了连续桁架桥的适用性和设计要点。该桥型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布置形式新颖、受力合理,可实现最优化设计,适宜推广使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如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73+85+27-28
通过对工程位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针对区域血防实际情况,且满足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河道护岸结构采用砌石墙身+格宾基础方案。该护岸结构方案配合生态石笼护坡后,既达到了河道行洪期间护坡防冲刷的目标,又实现了景观亲水,同时将结构对河道水生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15.
跨江隧道结构沉管施工需对河床基槽进行浚挖,基槽拓宽挖深导致现有护岸结构安全性不足,需重新加固改造护岸结构。格构式地连墙由于稳定性良好,不需内部支撑体系,且变形可控,适用于沉管隧道护岸工程中,并可以作为永久护岸结构。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护岸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格构式地连墙在其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其变形量,探讨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岭西八路综合管廊工程为吉林省公主岭市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需求、提升市政建设设计标准而新建的七条管廊之一,调研分析了该管廊的地理位置、场地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情况。设计入廊管线包括热力管道、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根据技术标准,对该综合管廊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总体进行设计;针对管廊处于古河道区域所遇具体问题,详述了基坑支护、管廊配筋、地基、抗浮、防水等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在黄浦江新增防洪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防洪墙基础下原水引水管采用护管桥的措施,使其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通过监测手段,观测在防洪墙施工过程中对原水引水管的影响程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不能停航的河流上,采用在机场分区围堰的方法来快速重建和扩建满足交通运输和防汛需求的装配式简支梁桥.同时,对原有的管线进行搬迁、移位和保护.新建造的具有较高车辆荷载通行能力的桥梁需要在桥台后进行地基处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株洲清水塘双层桁架拱桥工程,详细分析讨论了主桥下部结构的设计要点,在水位落差大、阻水率要求高、船舶撞击作用、外形景观美观、拱桥施工工艺等外部条件限制下,对桥墩桩基承台布置、受力模式、构造细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介绍了设计的方法和内容,总结归纳了特大跨径跨江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刘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25-125-128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城市道路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并非同步进行,工程中时常遇到建设用地下方存在既有管道的情况,一般根据管道埋深、管道规模并综合工程可行性及经济性,选取保护或迁移的设计方案。对于大型管道的保护通常采用护管桥涵或者轻质材料换填的方式,两种技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依托项目实际情况,探讨合理的管道迁移或保护技术方案,为类似情况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