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人们也不能界定一个准确的 "疲劳驾驶定义",但时间是衡量疲劳驾驶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数据统计都指出驾驶者全天的驾驶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每周驾驶时间在44个小时以内,所以,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知道一天驾驶超过10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小时,事故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转眼又到了“春困”的季节,作为驾驶员,怎样才能做到精力充沛,以防“春困”呢? 保证睡眠充足。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否则容易引起疲劳。  相似文献   

3.
疲劳驾驶产生的主要原因 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睡眠是驾驶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进行休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据统计,15%的车祸是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其中有一半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睡眠不足6小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的正确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是指驾驶员的正确判断能力和操纵能力.当驾驶员疲劳时,工作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根据统计资料,驾驶员连续驾车12小时后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是连续驾车8小时的1.5倍;此外,连续工作7小时以上的驾驶员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以上.统计资料还表明40~70%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运营阶段,岩体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对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疲劳破坏和疲劳寿命的定义,分析了岩石的不可逆变形的3个阶段。然后建立了岩石的疲劳扰动演化方程,给出了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最后对疲劳破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疲劳破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0,(3):41-41
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车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许多国家为防患于未然,想出了许多预防疲劳驾车的妙招,值得借鉴。欧洲对运输公司的专业驾驶员有严格的规定:一星期开车的时间不得超过49个小时,在凌晨2点至6点之间严禁开车。这些要求在欧洲  相似文献   

8.
测试台采用以8031单片机核心的测试装置,对车锁可作任意次数的测试,并能随时检测出发生故障时的开关次数,档次及触点数;通常一把锁的疲劳耐久性测试时间需10几个小时,因此在测试仪的硬件,软件上都采取了抗干扰措施,以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金立强 《驾驶园》2007,(4):46-47
■第一"顽敌":春困 据统计,因疲劳造成的事故60%是因睡眠不足3.5小时引起的.立春后,由于天气转暖,人们大多有睡不醒的感觉.另外,春季白天时间增长,夜晚时间缩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在白天易困.当驾驶员困倦时,应变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常会出现判断失误,直接危及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2):291-295
当前混凝土材料疲劳问题突出,钢纤维混凝土疲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SFRC)构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该文利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通过4种钢纤维体积率、每种8个应力水平的SFRC试件单轴疲劳试验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出了较高疲劳强度对应的钢纤维合理体积率,拟合得到S-N疲劳寿命曲线,并推导出考虑钢纤维体积率的SFRC材料疲劳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率1.0%时,SFRC材料的疲劳强度为0.775 1 MPa,较普通混凝土增大19.59%,疲劳强度增幅很大且体积率合理,因此实际工程中承受疲劳荷载的钢纤维混凝土构筑物,在其他力学性能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选取合理体积率1.0%即可,疲劳应力也可根据文中疲劳方程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理论原因,本文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基于人因工程学角度,以疲劳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承担驾驶负荷的驾驶员身体系统,并把驾驶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把每一阶段所产生的疲劳严格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根据驾驶疲劳的程度,把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分为了四类,建立了驾驶疲劳累积模型。根据对驾驶疲劳形成的系统分析,概括了现阶段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的疲劳累积规律是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的需要.针对黑龙江省海伦市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设计疲劳累积随车实验,采集驾驶员状态视频及驾驶员感知判断能力、自我主观疲劳评价等指标,利用视频分析处理软件将驾驶员状态视频转化为PERCLOS-P80值,以此作为疲劳程度的衡量指标.分别从原始疲劳和驾驶疲劳2个方面,对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疲劳累积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原始疲劳与前1d的实际睡眠时间呈负相关、与驾驶时间差呈正相关;驾驶疲劳与原始疲劳及连续驾驶时间呈正相关、与累计休息时间呈负相关的结论.建立了疲劳累积与驾驶员工作、休息时间的关系模型,运用回归技术对模型进行标定,其拟合优度达到0.929.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原始疲劳值的驾驶员提出了连续驾驶时间的风险临界值(F=0.3时),给出了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工作休息建议,为其安全驾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的分析,对疲劳破坏以及疲劳试验的研究,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疲劳方程,经疲劳方程和疲劳破坏机理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高性能混凝土有较好的均匀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与石料的界面缺陷少,所以高性能混凝土疲劳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14.
形成驾驶疲劳的理论分析与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中西医学对疲劳的解释,在驾驶疲劳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把人-车-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分析了形成驾驶疲劳的内外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引起的疲劳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进而建立起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波形耐候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中波形钢腹板-混凝土顶板结合部在横向弯矩下的疲劳性能,以飞龙大桥为背景,制作1个波形耐候钢腹板-混凝土顶板结合部试件,开展横向受弯疲劳试验。分析结合部试件的疲劳寿命、破坏形态、抗弯刚度变化情况等,并基于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采用Eurocode 3和AASHTO规范公式评估结合部试件中相关细节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波形耐候钢腹板-混凝土顶板结合部试件在最终疲劳破坏前经历了209.14万次的疲劳加载,可以满足结合部横向抗弯疲劳设计的要求;主要的疲劳损伤为连接波形钢腹板与钢翼缘的焊缝出现疲劳裂纹以及混凝土顶板的开裂;疲劳损伤的累积导致试件的抗弯刚度降至初始抗弯刚度的34.4%;采用Eurocode 3和AASHTO规范公式对结合部中细节进行疲劳寿命评估时,Eurocode 3规范公式计算所得的细节疲劳寿命更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6.
低温地区沥青混合料冻融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冻融及非冻融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结果,得出了冻融前后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的耗散能疲劳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对混合料疲劳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提出了高寒地区满足抗疲劳性能的最小油石比。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开口加劲肋的铁路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特征.通过几个试件的疲劳测试,发现横梁腹板的孔洞形状、剪力以及焊缝熔透深度都是影响疲劳特性的重要因素.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损伤最容易发生在横梁腹板的孔洞附近,也可能由质量不高的焊缝内的裂纹引起.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道路平面线形几何设计对于驾驶人车道保持能力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驾驶人受疲劳程度影响也会呈现车道保持能力下降的趋势,当前的研究未综合考虑以上2个因素:线形和疲劳程度对驾驶横向表现的交互影响.邀请41位被试者分别开展550 km的实车实验,获取车辆位置信息GPS以匹配道路线形类型,基于问卷调查方法获取驾驶过程疲劳等级.分析不同疲劳程度、不同平面线形类型以及弯道半径条件下的车道偏离标准差参数,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疲劳程度下驾驶人在圆曲线段驾驶的偏离值要超过直线段以及缓和曲线段;当弯道半径超过5 500 m时,曲线段弯道半径越大,车道偏离差值越高.同时,考虑了线形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疲劳程度的预测精度要高于未考虑线形因素的模型,进一步说明在针对驾驶疲劳行为表现开展研究时,有必要对道路设计参数加以考虑以提高疲劳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公路交通的特点,从交通荷载的调查,典型车辆频值谱的确定,标准疲劳车模型的确定以及标准疲劳车模型的纵、横向修正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公路钢桥疲劳设计标准荷载的确定过程。并以东北某省为例,给出了汽车荷载的调查统计结果、标准疲劳车的推导结果以及多车效应的纵向修正结果等。这一结论为疲劳设计提供了标准车辆荷载模型,填补了中国公路钢桥疲劳设计中的空白,也为公路钢桥的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对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广州明珠湾大桥主桥疲劳性能及寿命满足要求,根据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尺寸和构造,采用与施工现场相同焊接条件,制作8个足尺单U肋模型并进行疲劳试验,确定桥面板的疲劳破坏关注点及其疲劳寿命曲线;建立桥面板有限元模型,分析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疲劳力学性能,并根据名义应力法确定该桥钢桥面板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桥面板U肋与顶板焊接位置、U肋与横隔板围焊位置为疲劳易损部位,循环次数为5×106次时,两处常幅疲劳极限分别为42.04 MPa和60.30 MPa;桥面板U肋与顶板焊接位置最大应力幅为14.02 MPa,小于常幅疲劳极限,可不考虑疲劳寿命;U肋与横隔板围焊位置最大应力幅为64.73 MPa,大于常幅疲劳极限,桥面板疲劳寿命为158年,满足大桥设计基准期100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