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2例大肠癌组织 p2 1WAF1/ 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p2 1WAF1/ CIP1阳性率 4 2 .9% ,p53蛋白阳性率 6 4 .1% ;两者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之间有关 ,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p2 1WAF1/ CIP1阳性率下降 ,p53蛋白阳性率增加。推测 p2 1WAF1/ CIP1及 p5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 ,同时检测 p2 1WAF1/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Thehumanp53gene,locatedonchromosome17pl3,isanimportanttumorsuppressorgenewhosefunctionistopreventtumorigenesis.Recentstudiessuggestedthatp53genecanstartapoptosisofcellsincertaincircumstancestl).p53geneisconsideredtobeinvolvedincarcinogenesisofmanyorgans.Recently,concerningp53geneingastriccanceranditsrelationwithpathologyorprognosis,numbersofinvestigationshavebeenreportedandtheresultswerevarious(2'3).butfewstudiesconcerneditsrelationshipwithtumorinva.sionandlymphnodemetastasisinearlygastriccan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 6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阳性表达率43 2 % ;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1 1 1 % ,Ⅱ级 50 % ,Ⅲ级 44 8% ,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74例乳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 44 6%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 ,其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2 2 2 % ,Ⅱ级 30 6% ,Ⅲ级 69 0 % ,Ⅲ级明显高于Ⅰ级 (P <0 0 1 )和Ⅱ级 (P <0 0 1 )。乳腺癌 p1 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p1 6蛋白的失表达 ,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 ,p53蛋白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P53、P2 1 (WAF1 /CIP1 )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60例甲状腺癌、1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 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 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 P53、P2 1 (WAF1 /CIP1 )的表达。结果  P53、P2 1(WAF1 /CIP1 )阳性反应仅见于甲状腺癌 ,其阳性率分别为 53.3%、41 .7% ;P53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 、 期病例中增高 (P <0 .0 5) ;但 P2 1 (WAF1 /CIP1 )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 、 期病例中降低 (P <0 .0 5) ;P53表达与 P2 1 (WAF1 /CIP1 )表达关系密切(P <0 .0 5)。结论  P53突变、P2 1 (WAF1 /CIP1 )缺乏均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 ;P2 1 (WAF1 /CIP1 )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主要依赖于 P53;P53、P2 1 (WAF1 /CIP1 )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子宫颈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采用PCR、ISH和IHC方法对51例子宫颈癌组织的HPV16感染、HPV16E6mRNA、p53、p21ras和c-myc蛋白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例中有HPV16感染者38例,HPV16E6mRNA表达者35例,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高分化癌巢之周边部或中、低分化癌之整个癌巢;p53、p21ras和c-myc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60.8%和76.5%,其阳性细胞是弥漫或灶状分布。统计分析表明HPV16感染与P53、P21ras、c-myc蛋白积累间无关,但后三者间则显著相关。这提示癌基因活化或抗癌基因的失活及HPV16感染等因素之协同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胸液脱落细胞 p53基因突变在恶性胸腔积液 (MPE)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用 PCR- SSCP分别检测了 1 9例MPE及 1 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新鲜脱落细胞标本的抑癌基因— p53基因 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并与正常胸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7例 MPE有 p53基因突变 ,突变率为 36.84%。其中5例发生在第 5外显子 ,2例发生在第 7外显子 ,第 6、8外显子未检出突变 ,有 2例突变检出早于临床病理诊断。结核性胸液无 1例突变。结论 提示 p53基因突变在 MPE脱落细胞中较常见 ;PCR- SSCP分析胸液脱落细胞中 p53基因突变可以作为 MPE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单克隆抗E-cad、a-cat和p53蛋白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9例早期胃癌标本。结果显示,E-cad及a-cat表达减弱率分别为53.6%和65.2%,p53蛋白阳性率为27.5%。E-cad及a-cat的表达显著相关,而p53的表达与E-cad或α-cat表达无关。粘膜下癌α-cat减弱表达及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α-cat保留表达及p53蛋白阴性表达者无论是粘膜内或粘膜下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提示结合α-cat及p53蛋白表达,可协助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CyclinE及 p5 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 0 8例早期胃癌CyclinE及p5 3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5 3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CyclinE异常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胃壁淋巴管浸润有关 (P <0 0 5 )。CyclinE及p5 3联合异常表达的肿瘤多位于粘膜下 ,伴有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CyclinE及 p5 3联合异常表达促进早期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1%(15/36),AFP<400μg/L 14例仅1例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肝癌启动阶段之后;P53基因突变与AFP关系密切;P53蛋白对判断肝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21~(waf1/cip1)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和P5 3基因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5例慢性子宫颈炎和 47例子宫颈癌P2 1waf1/cip1和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0 ,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38 3%,其P5 3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2 1waf1/cip1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7%,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5 7 5 %,其阳性表达率降低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在子宫颈癌中P2 1waf1/cip1可通过P5 3依赖及非P5 3依赖两种途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中上述2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C myc的表达水平及三者间关系。 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p5 3、C 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浸润性宫颈鳞癌中 ,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端粒酶阳性率、p5 3和C myc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端粒酶阳性率越高 (P <0 .0 5 ) ,而与宫颈鳞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 ;③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p5 3表达、C myc表达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P <0 .0 5 )。结论 ①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②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③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6例肺癌组织进行p53蛋白及NDPK/nm23蛋白的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总阳性率为55.35%,NDPK/nm23蛋白阳性率为78.57%,两者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增加,而NDPK/nm23蛋白的阳性率下降,在有转移的肿瘤中更为明显。p53与NDPK/nm23蛋白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同时检测p53及NDPK/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及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TERT和 p2 1(WAF1/CIP1) (以下简称p2 1)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45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及 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TERT和 p2 1的表达。结果 hTERT、p2 1阳性反应不仅见于结肠癌 (阳性率分别为 88.9%、46.7% ) ,而且也见于结肠腺瘤 (阳性率分别为 50 .0 %、10 .0 % ) ;结肠癌中hTERT阳性率在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增高 (P <0 .0 5) ,而p2 1阳性率在低分化癌及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降低 (P <0 .0 5) ;结肠癌中hTERT表达与p2 1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hTERT表达和p2 1缺乏均与结肠癌发生有关 ,其表达变化可用于评估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定预后 ,且hTERT较 p2 1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和酶联亲和组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中P53蛋白、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21.95%、14.63%。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汉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在ER、PR阴性者中P53蛋白阳性中高于ER、PR阳性者。P5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提示检测P53蛋白、ER、PR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增殖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 (Cyclin)D1和P2 1 WAF1/C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CyclinD1和P2 1 WAF1/CIP1在癌旁肺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少表达 ,而在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4% (2 9/ 4 8)和 2 7.0 8% (1 3 / 4 8)。②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TNM分期无关 ;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其中CyclinD1阳性率越高 ,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 (P <0 .0 5 ) ,P2 1 WAF1/CIP1蛋白阳性率越高 ,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 (P <0 .0 5 )。③P2 1蛋白阳性表达者转移率低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并且其存活期长 (P <0 .0 5 )。④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有关 ;②P2 1蛋白表达和肿瘤的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5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5 3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0例甲状腺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 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TERT和P5 3的表达。结果 hTERT和P5 3阳性率在甲状腺癌中增高 (P <0 .0 5 ) ;hTERT与P5 3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Ⅲ、Ⅳ期病例中增高 (P <0 .0 5 ) ;hTERT表达与P5 3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TERT与P5 3的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P5 3突变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基因的表达 ,激活端粒酶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hTERT和P5 3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Thethyroidcanceristhemostcommoncarci nomaintheendocrinicneoplasms.Thyroidcarcino ma,dependingonthepathologicaltype,hastwo thoroughlypolarizedcharacteristicsofprogression. 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ischaracterizedbyex ceptionallyquickprogressionwithdirep…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57例宫颈癌、8例慢性宫颈炎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以1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作对照。结果∶p53蛋白在宫颈癌、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9%、37.5%。正常对照均为阴性。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宫颈癌病理Ⅲ级中明显高于病理Ⅰ、Ⅱ级(P<0.05);在溃疡型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菜花型、结节型(P<0.05)。提示∶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率升高有关;p53蛋白的表达率不仅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大体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与激素受体、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p21WAF1/CIP1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同时检测。结果 p21WAF1/CIP1、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50%、55%、48%。p21WAF1/CIP1基因表达与ER、PR相关,并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降低。结论 检测p21WAF1/C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对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