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燃烧法相结合成功的制备了Y2O3:Eu/PVP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对纤维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中Y2O3:Eu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分布变得不均匀;未嵌入PVP母体纤维内部、分散在纤维表面的Y2O3:Eu的纳米粒子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Y2O3:Eu含量较低(例如,Y2O3:Eu/PVP=0.05%)的Y2O3:Eu/PVP复合纤维样品中,纤维表面没有独立的Y2O3:Eu纳米粒子存在.将Y2O3:Eu含量为0.05%的Y2O3:Eu/PVP纤维进行煅烧处理后,得到Y2O3:Eu纳米粒子的一维排列图案,证实此纤维样品中的Y2O3:Eu纳米粒子完全嵌入PVP纤维母体内部.另外,Y2O3:Eu/PVP复合纳米纤维与Y2O3:Eu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纤维中的Y2O3:Eu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与PVP母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铝直接水解法获得的氢氧化铝粉末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薄水铝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检测方法对粉体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热分解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产物均为斜方相薄水铝石,粉体粒径在300 nm左右,经600℃煅烧后得到相似形貌的γ-Al_2O_3粉体.使用Popescu法对粉体的脱水动力学进行分析.经计算得,粉体脱水过程的机理函数为g(α)=(1-2α/3)-(1-α)~(2/3),属于D4模型,是三维扩散过程,该过程的活化能Ea=160.34 k J·mol~(-1),指前因子A=9.75×10~9 min~(-1),相关系数R_2=0.9916.  相似文献   

3.
采用冲人法制备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的双相不锈钢材料.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在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纳米SiC粉体加入量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后的双相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断口结果分析表明,经过强韧化处理后,双相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采用冲入法制备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的双相不锈钢材料.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在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纳米SiC粉体加入量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后的双相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断口结果分析表明,经过强韧化处理后,双相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属钇与异丙醇直接反应法制备异丙醇钇,采用异丙醇钇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钇粉体.通过IR、XRD、TEM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结构与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与醇直接反应法可以制备异丙醇钇;IR和XRD结果证明了制得的醇盐水解煅烧产物分别为氢氧化钇和氧化钇;氢氧化钇的显微形貌为亚微米级不规则小颗粒组成的网状结构,而氧化钇则呈分散的微米级粒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煅烧温度和Fe离子掺杂浓度对TiO2纳米粉体晶体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TiCl4、NH4 OH、Fe(NO3)3·9H2 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Fe掺杂TiO2纳米粒子,并通过XRD、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TiO2纳米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增大;(2)粉体...  相似文献   

7.
异丙醇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属钇与异丙醇直接反应法制备异丙醇钇,采用异丙醇钇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钇粉体。通过IR、XRD、TEM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结构与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与醇直接反应法可以制备异丙醇钇;IR和XRD结果证明了制得的醇盐水解煅烧产物分别为氢氧化钇和氧化钇;氢化钇的显微形貌为同米级不规则小颗粒组成的网状结构,而氧化钇则呈分散的微米级粒状。  相似文献   

8.
以可再生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构晶离子的供体,与一定浓度的ZnSO4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制备纳米ZnO,并利用扫描电镜、微机差热天平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纳米ZnO的光催化性.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纳米ZnO对有机物、有色废水等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乙酰丙酮铁在空气中的低温热分解反应,制备了Fe3O4,γ-Fe2O3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法(BET)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粒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Fe3O4一次颗粒粒径为16 nm左右;γ- Fe2O3一次颗粒粒径约为20 nm,颗粒间排列紧密,二次颗粒呈链状,有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前驱物尺寸和形貌对纳米Z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NO3)2和CO(NH2)2为主要原料,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纳米ZnO.通过控制沉淀反应的工艺参数,可得到不同尺寸的条状和片状前驱物;再通过调控焙烧条件,可得到不同尺寸的球状、网状和棒状纳米ZnO.用TEM及XRD等方法对前驱物及纳米产物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O的形貌和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驱物的形貌和尺寸.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KBH4,NaOH,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MgCl2·6H2O为原料,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致沉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了纳米MgO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MgCl2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MgO粒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用XRD、SEM、TEM对纳米MgO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制备纳米Mg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gCl2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8h,煅烧温度及时间为400℃煅烧6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MgO具有规则的六方片状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nm左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对MgO的产率和形貌不产生影响.与其他制备纳米MgO的方法相比,该工艺成本低、污染小、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环保效应,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可溶性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是否能促进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 ,探讨治疗股骨头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将 2 0只成年兔犬股骨头部制成骨缺损模型 ,实验分四组 ,注射BMP与PVP复合组 ,单纯注射BMP组 ,自然修复组和正常组。通过X线片、组织病理学、碱性磷酸酶、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和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性能。结果 注射BMP PVP组术后 1 2周全部发生骨性愈合 ,而单纯注射BMP及自然修复组无 1例发生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注射BMP PVP复合物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 ,有可能成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燃烧法相结合成功的制备了Y2O3:Eu/PVP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对纤维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中Y2O3:Eu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分布变得不均匀;未嵌入PVP母体纤维内部、分散在纤维表面的Y2O3:Eu的纳米粒子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Y2O3:Eu含量较低(例如,Y2O3:Eu/PVP=0.05%)的Y2O3:Eu/PVP复合纤维样品中,纤维表面没有独立的Y2O3:Eu纳米粒子存在.将Y2O3:Eu含量为0.05%的Y2O3:Eu/PVP纤维进行煅烧处理后,得到Y2O3:Eu纳米粒子的一维排列图案,证实此纤维样品中的Y2O3:Eu纳米粒子完全嵌入PVP纤维母体内部.另外,Y2O3:Eu/PVP复合纳米纤维与Y2O3:Eu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纤维中的Y2O3:Eu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与PVP母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分解汽车尾气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公路环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在国内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6.
纳米SiO2是一种新兴的材料,用途非常广泛。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刚性过大、抗弯拉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加不同量的SiO2纳米材料,测试纳米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研究表明:纳米SiO2的掺加能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性能,纳米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改善优于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用Ti(OC4H9)4、Zn(NO3)2.6H2O、无水乙醇、冰醋酸等原料,利用直接升温和保温-升温两种方法合成超细的六方相ZnTiO3粉体.利用TG-DSC、XRD、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相转变以及粉体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ZnTiO3凝胶的热分析中,前躯体的热重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DSC曲线在770820℃和850930℃间有多个小的吸热放热峰出现,对应于复杂的相变.在粉体制备过程中,先于700℃保温3 h再850℃加热5 h的处理,可以获得单一的六方相Zn-TiO3粉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制备,纳米材料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包括添加纳米粒子,如纳米黏土、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硅等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微观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A crystalline and non-crystalline two-phase Ni-B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deposition with potassium borohydride as reducing agent. When the deposit was heated from 10 C to 500 C, it took place three kind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formed corresponding nickel borides.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as used to directly view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in various treated states. The AFM images indicate that nano-dimensional protrusions grow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grain during some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and they are distinguished greatly from the small bulges existing in the as-plated deposit.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the microhardnes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coating to some extent. Especially when a two-step heat treatment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nano-dimensional protrusions on the grain surface grew upt to 40~100nm in diameter and 10~20 nm in height, and the deposit microhardness reached up to HV1500~ 1600 in the meantime.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铈玻璃防雾剂的研制,经纳米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得出,纳米CeO2平均粒径为27.62 nm,且分散性良好.采用单因素优选法进行了防雾剂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防雾剂具有制备简单,涂布均匀、高透光率、防雾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