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植被(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植被(植物)对气候的反馈作用,通过对区域范围的本土主要植物和植被的调查,分析研究区域范围的气候特征,指导道路通道选择,从而避开不利于道路建设和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路段,提高道路的抗灾防灾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轨道交通建设增加,作为地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盾构车站,其设计也愈发受到重视。首先,阐述轨道交通盾构车站的定义、类型和建设过程;其次,针对盾构车站建筑设计中的结构、防排涝、通风、采光、节能和安全防灾等关键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国内外成功设计经验。研究表明,合理高效的建筑设计对提升盾构车站的可靠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亮 《人民交通》2021,(17):48-53
近日,河南郑州暴雨灾害震惊全国;随后,南方多地防汛形势严峻,长江中下游各江段相继出现洪峰.灾害面前,交通运输行业首当其冲,有关部门连下"12到金牌"预警,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全力以赴,运用多种手段防灾减灾.在这个过程中,交通运输部全力督导,送资金、送技术、送专家、送设备,助力灾害发生地区防汛抗灾;各地有关部门也频频调度多方面资源,尤其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公路水毁抗灾能力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有效的防治内容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是高速铁路线路及线网通过能力的瓶颈,其中最为重要的即为枢纽站高峰时段通过能力。本文基于高速铁路车站作业流程,利用目前常用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车站设备状态和各类列车作业流程时间等约束,构建高速铁路车站最大通过能力计算模型,通过事件调度法进行仿真求解。以成都东城际场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在偏向实际情况及随机状况下分别计算了其高峰时段通过能力,得到了两种情况下车辆设备、列车流相关统计指标,并结合统计指标利用利用率法求得两种情况车站通过能力,对计算通过能力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着重研究了常规大客流情况下的轨交车站管理方法和措施。车站大客流管理方法主要从掌握车站大客流总体情况、做好大客流管理预案以及提高车站人员对大客流的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车站大客流管理措施主要是整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轨交在车站大客流管理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需要提升客运能力或结合商业开发进行改造升级,并且这些改造都是在不停运的条件下进行的。已开通运营的上海轨道交通徐泾东站需结合中博项目进行车站改造,针对车站改造及中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车站建筑方案,进行疏散仿真,分析施工各阶段疏散方案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及疏散效果。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车站作业计划有利于提高车站通过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本文根据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三种运行线将车站作业计划分为三种情况,依据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选取多个指标对主要设备的均衡性、效率性、服务质量进行考察,同时考虑普速客运站与高速铁路客运站的不同,建立多维度的车站作业计划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FAHP构建适用于所有客运站车站作业计划的评价模型。最后,以普速客运站南宁站的车站作业计划为例,对其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高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引入多品种流网络思想,针对分阶段站改施工造成部分咽喉、到发线不可用情况,进行高铁站通过能力计算及消减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咽喉及到发线重要程度。将高铁车站的站场图抽象为网络图,按到发线占用及作业时间不同进行分类,基于图解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基础上,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Ford-Fulkerson算法进行最大流预推,得出车站最大通过能力。以深圳北站站改为例,计算一、二阶段站改施工的通过能力,在不同咽喉、到发线封锁情况下,对通过能力进行消减分析,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咽喉及到发线影响通过能力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和分析了关于轨交车站行人设施通过能力研究的意义及现状,通过对上海部分轨交车站内近千万人次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获得主要行人设施的通过能力,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以及规范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售票能力冗余导致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闲置的问题,分析普通车站日常客流分布,综合考虑地铁车站售票设备成本和乘客的时间成本因素,建立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同时通过排队论和Lingo软件进行计算,获得最优化的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以郑州地铁农业南路站的日常客流为例,应用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计算得到农业南路站售票设备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方案进行节能成果分析证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约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中,需要对重点枢纽或片区近期所需的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数量开展研究并决策线路是否纳入近期建设,为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承载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全国已运营的客流量排名靠前的换乘枢纽车站以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采取限流措施的非换乘车站的实际客流数据,给出各类车站实际运营的承载能力,分析乘客进站各个步骤的理论通行能力以及限制车站客流承载力的瓶颈点。据此提出非换乘站和换乘车站合理的客流承载力的建议值,并提出提升车站客流承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京台高速枣庄段高速公路边坡水毁实际情况,分析了边坡水毁原因,提出了应急处置方案,并就如何提高防汛抗灾能力,做好应急保障,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轨交客流的迅速增长给车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车站往往通过设置站外限流栏杆来保障运营安全,但对于栏杆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轨交运营网络为研究背景,在对站外限流栏杆设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各类型站外限流栏杆在突发情况下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和优化轨交车站栏杆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汛期受水淹所导致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汛设施现状及需求,分析了防汛设施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以及防汛设施机械自动化的设计方案。这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汛能力的提高和防汛设施机械自动化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客流量较大,行人流线复杂,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为此,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着手,结合车站设备、构造、旅客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MassMotion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方法。通过确定仿真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结合交通过程中行人行为特性,以三维模型空间为基础,对突发大客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将车站的设施和行人抽象化。仿真结果显示,突发情况下车站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旅客的疏散速度、工作人员的疏散能力等行为特性对疏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市域快轨快速发展,需要对成网条件下市域快轨的运输组织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线网能力、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为确定网络化列车交路的开行对数及折返车站,本文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角度,以实现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的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以通过能力、客流需求、列车交路总数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化列车交路优化模型。根据实际中具有列车折返能力车站的设置情况缩小可行列车交路方案范围,然后通过优化软件对模型编程求解。以两条市域快轨线路相交的情况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轨交车站运营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车站一体化操作系统(SIOS)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系统通信接口的标准化设计,为建设管理与维护管理的业务规范化提供依据;通过对车站运营监控界面的集成化设计,为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优化车站控制室布局创造条件;通过对车站管理流程的创新化设计,为提高车站运营管理效率和标准操作流程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减小铁路网车站大面积发生晚点对日常行车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动力学理论来分析路网中列车晚点的传播扩散情况,通过建立基于SIR模型的车站晚点传播模型,分析了列车在车站晚点时的晚点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单个车站晚点半小时、单个车站晚点不同时间、多个车站同时晚点半小时三种不同情况下车站的晚点传播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最后针对三种情况下的仿真结果提出相应的晚点传播控制措施,为制定车站发生晚点时的应急预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