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交通突发事件极易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尽快制定与实施交通应急疏散方案。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蚂蚁算法优化的多目标交通疏导分配方法,通过蚂蚁算法寻求最优路径,并综合考虑多个目标影响因素,运用多目标交通分配模型生成交通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导分流方案。通过示例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南京溧水老城区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在充分调研溧水老城区交通现状资料基础上,划定交通拥堵重点区域,分析交通拥堵原因,疏理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协调交通与用地,完善路网布局和道路结构,优化静态交通,重视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最后,通过TRANSCAD软件构建交通模型,结果表明:交通量分布趋向合理,道路饱和度明显下降。证明改善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继孚  刘莹  余柳 《城市交通》2011,9(2):8-14,6
随着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普遍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的难题。在总结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国际大城市在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小汽车数量及使用控制、公共交通及绿色交通方面的拥堵治理经验,提出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应对策略的建议。最后指出,大城市交通问题并非无药可救,关键要把握好治理交通问题的历史时机,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建立和谐的人车关系。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作为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同其他城市相比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通过对兰州市交通现状的研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现有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并结合兰州市交通现状及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提出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为河谷型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哲理名言体现在交通设计上即为精细化交通设计。在大城市建成区,通过粗放式的增加交通设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土地利用、经济投入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比如公交站港湾式改造、交叉口优化设计和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缓解重点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实践经验和案例的总结,以期对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草 《交通与运输》2010,26(6):32-32
"错峰"作为交通管理的手段之一,能否达到交通保畅的目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其是缓解大都市交通拥堵的良方;有的认为"错时"会造成"错进"或"错出",效果不佳且给人们带来不便;有的则认为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其利弊。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普遍现象,治理拥堵确实是世界级的难题。希望通过广泛的讨论,为大城市交通的排堵保畅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抵抗交通拥堵的4种能力和8项指标;利用vague集的模糊评判思想和层次熵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交通社会化理念作为本文提出的一项新的、宏观的指标,在抗拥堵能力评估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实例分析的结果说明了青岛市内七区抗拥堵能力不高的现状,同时验证了vague模糊评判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建成区,通过新建或改建道路的手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房屋拆迁、环境影响、历史保护、经济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采用交通精细化设计,如:交叉口优化设计、路权划分、车道隔离,并辅以交通管理措施,对治理交通秩序混乱、缓解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实施易的显著特点。重点探讨如何利用交通精细化设计解决城市建成区交通拥堵问题,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与缓解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结合南京市当前的交通现状,对南京市交通拥堵的"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采取增加交通供给的方式来缓解南京市交通拥堵,同时,也应加强对交通需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给城市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西安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枢纽城市,也面临同样的交通问题。通过对西安市交通现状的认真研究,结合各种因素,分析造成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结合西安市交通现状及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措施,对解决西安市的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发展成为关乎民生的多学科综合的社会问题,单一层面的交通治理措施逐渐失去作用。以国内主要城市详实的交通数据分析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提出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导向性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层次方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交通流分布,决策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转移风险是进行区域交通诱导与控制的重要基础.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无需复杂的路网OD数据,并可有效描述区域路网宏观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因此以MFD特性为基础,考虑诱导与控制条件下驾驶人的路径决策对子区交通状态的影响,以路网最大完成率和最短总行程时间为约束,通过模糊风险管理,建立平衡MFD子区交通状态与成本的风险决策模型,并采用ALRS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交通状态风险决策模型可有效提高控制和诱导的效率,同时保证突发情况下交通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市路网区域信号控制下的交通子区划分及交通拥塞疏导优化问题,明确交通拥 塞控制子区划分影响因素并建立相邻交叉口关联度模型,将拥塞控制区域划分为“疏散区”“平衡 区”。考虑“疏散区”“平衡区”不同的优化目标构建城市路网交通拥塞疏导优化双层规划模型,并 以昆明市部分城市路网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仿真将实际控制方案与本文模型计算方案的控制效 果进行对比,以此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除两个方案的平均停车次数优化 效果一般以外,其他控制效果指标均具有很大的优化提升,其中车辆平均延误时间降低了7.7 s, 重度拥塞里程比例下降了10.1%,路网车辆占有率下降了14.1%。综上可知,本文的疏导优化模 型控制可快速疏导和有效缓解交通拥塞,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可为路网交通拥塞分区治理及 疏导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潮汐式交通问题,通过对潮汐式交通形成原因以及潮汐式交通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潮汐式交通使用可变车道的措施,并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使用可变车道对缓解潮汐式交通现象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1908年小汽车被大规模生产以来,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国际大城市发展的共同难题.论坛以“大城市交通拥堵”为主题,分析了引起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交通拥堵和城市规划及发展的关系,对当前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进行了反思,指出了目前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研究了相关治堵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北京市交通指数与交通运行分析平台对交通决策的支持作用,探讨了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姚曰涛  陈科荣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86+188-186,188
为了缓解现有片区主要通道的交通压力,引发了新规划道路功能定位的争议。通过选取关键交叉口节点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预测新规划道路的疏散能力,并针对片区主要通道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调查,从多方面、系统的角度进行交通疏导措施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疏导措施进行验证,保证其实施的有效、合理性。最后,对新规划道路功能定位进行一个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城市突发性交通拥堵的空间传播规律,是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措施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实测的道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在对交通流当期事件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当期事件SDM模型,并据此提出一种交通流当期事件拥堵空间传播分析方法.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去除长期趋势后,交通流的当期事件SDM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情况下交通拥堵的传播结构.案例研究表明,当路网密度为22辆/km(14:00左右),局部路段交通事件严重程度加剧所传播的空间影响达到最大.因此,在制定拥堵缓解措施时,应对路网临界密度状态进行重点监控和疏导.  相似文献   

18.
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体现在人们出行时间的延误、尾气排放量增加、汽车噪音污染,还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借鉴国外一些治理措施,在结合自身城市情况基础上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并从交通的主客体——交通参与者、车辆及道路设施三方面来提出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驾驶人行为特性能造成交通拥塞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度划分为轻度拥塞、中度拥塞和重度拥塞.根据实际调查、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出不同拥塞度下不同驾龄驾驶人操作转向盘、档位及停车次数的3种操作行为的变化规律及拥塞路段停车频率图.对交通拥塞程度进行量化为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交通拥塞下驾驶人的操作行为能充分了解驾驶人在交通拥堵下的操作行为规律,为提高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仅仅靠改变控制策略、引进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对解决交通拥堵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以控制子区为控制的基本单元,结合可变信息情报板(VMS)的合理安装来疏导交通流,可实现车流在路网间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