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降雨引发的铁路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文章以某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案例为依托,综合降雨作用、地形地质条件、防排水系统实际效果等多因素对病害原因进行探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病害的发生,进而探究病害发生时隧道结构应力场、渗流场的特征规律,并结合病害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软弱黄土隧道塌方处治效果,文章以宝天高速某隧道洞口段塌方治理工程为依托,分析了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超前大管棚与注浆小导管相结合、洞内与地表共同治理的综合处治措施,并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处治效果。结果表明:地形浅埋偏压、设计偏于不安全、降雨通过地表裂缝浸泡围岩等因素最终导致隧道坍塌、地表塌陷;处治后塌方段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变形及受力在20 d后趋于稳定,且均未发生异常变化,处治效果良好;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规律基本一致,相关变化值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处治后隧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丽(江)攀(枝花)高速公路狮子石隧道与新庄铁路隧道交叉段施工中发生既有隧道衬砌开裂掉块的工程实际,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影响的综合分析,发现新建公路隧道对既有铁路隧道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爆破震动的影响,其中既有隧道存在质量缺陷的段落影响程度较重.文章初步提出了既有隧道加固措施和新建隧道处治对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托广西武宣至忻城高速公路(来宾至忻城段)岩溶区内来宾三号隧道拱顶大溶洞的处治实例,从衬砌结构、溶洞内排水、施工方法等方面对护拱法穿越隧道拱顶大溶洞的具体处治方案及关键要点进行分析阐述。该处治方案操作简单,能有效地保障施工过程与运营期隧道的安全与质量,对隧道穿越岩溶地区溶洞的处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解决类似恶劣地质条件的隧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多种因素作用易出现渗漏水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以某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渗漏水病害处治为例,从地质水文条件、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以及路面施工状况等方面,分析了隧道路面渗水成因,评定了渗水病害等级,并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路面内部的排水引流结构设计,同时提出采用注浆和灌缝材料进行密封施工的处治方案。实例观测结果表明,渗涌水病害处治效果良好,路面通行效率得到提高,该处治方案与工艺可为富水山体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涌渗水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地区隧道溶洞的处治方法影响隧道后期的运营寿命和安全。文章分析了溶洞的形成机理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阐述了隧道溶洞的处治原则,并以广西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项目丘莫隧道和梁家隧道溶洞处治为例,介绍了隧道溶洞处治方法,为相似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隧道在衬砌完成后,多处发生渗水现象.根据实地调查,隧道内最主要的出水点主要集中在3个地段DK976+283右侧避车洞、DK976+793左侧避车洞和DK977+573左侧避车洞.根据隧道内出水严重程度、地表示踪剂投放条件,以及水害治理的紧迫性,分3个阶段进行昆仑山隧道渗漏水连通试验.试验研究认为,因施工扰动局部改变了隧道穿越区域多年冻土的水-盐循环条件和水流场,并对隧道穿越区域的温度场造成较大的影响,以至于隧道内渗(涌)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隧道衬砌背后与破碎围岩之间的地下水连通,造成隧道内多处发生渗(涌)水的现象.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害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河南省公路隧道通车里程与运营时间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隧道进入病害高发期。为了对河南省公路隧道的病害处治提供依据,提高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文章采用资料调研与实地检查、抽样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河南省多条不同等级公路及养护级别隧道工作现状的调查,对运营公路隧道的主要病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隧道的运营现状进行了技术评价,进而指出了隧道养护理念、养护制度、病害处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最后,对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管养"、"定制隧道"、"预养护"、"智能养护"等方面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坂山隧道病害实际特征,结合高寒隧道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原隧道施工工艺方法,介绍了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处治的原则,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套拱加固,地下水引排、重设保温系统处治措施,进行了隧道病害处治,后续类似高寒隧道和寒区隧道的病害处治措施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南广高铁泥质软岩北岭山隧道出口端穿越F_(10)富水断层带,发生严重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现场采取一系列处治措施但未有成效。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演化全过程及隧道宏观表征,随后从不良地质、地下水与泥岩耦合循环作用、隧道结构、原设计与施工方案四个方面对初期支护侵限原因展开分析,并结合灾变期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对穿越富水断层隧道初期支护侵限机理展开进一步挖掘,最后在掌握初期支护侵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北岭山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初期支护侵限"洞内+洞外"综合处治方案,并基于数值模拟对处治方案的关键——换拱环节进行计算,获取最优换拱参数。采用此处治方案后,隧道出口端成功穿越富水断层带,该研究思路及处治对策能够为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带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提供理论及现场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羊古堆隧道工程实例,本文介绍了羊古堆隧道的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隧道偏压情况,详细阐述羊古堆隧道山体裂缝开裂情况,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为隧道山体裂缝处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方法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比较了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中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提出了在当前铁路建设形势下应综合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交通条件和隧道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本着"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施工方法、配置施工机械,并指出现阶段国内铁路隧道技术发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指山隧道为沐新二级公路上的特长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中利用多种勘察手段查明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并对膏岩地层这一特殊不良地质灾害采取了加强支护、分区排水等综合处治措施,确保了施工和营运结构的安全.本隧道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涌水突泥问题在当前运营隧道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有:不规范施工、不良地质条件、设计问题、极端天气等等影响因素。文章以云贵高原西南麓某山区高速公路在运营石灰岩隧道为例,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裂缝综合测试仪查明隧道衬砌缺陷和背后溶洞的发育情况,分析了隧道病害成因,并运用工程类比方法,结合运营风险、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投资控制、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急处治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在运营隧道涌水灾害抢险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降雨入渗对浅埋偏压隧道及其支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渗流-应力耦合方法对浅埋偏压隧道在降雨入渗情况下的稳定性做了三维数值分析.模拟了隧道的开挖、锚杆支护和衬砌支护过程,以及完工后长期降雨对隧道及其支护系统的影响.锚杆使用杆单元模拟,采用杆单元埋入实体单元技术,简化了有限元建模过程.计算模型对隧道有无排水系统的情况作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排水条件下,降雨入渗将使隧道衬砌的最大弯矩增加近1倍,锚杆上的最大轴力增加近20%;而在排水条件下,衬砌和锚杆上的力学行为和降雨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因此,隧道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对于降雨期间的隧道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岩溶地基高压旋喷桩处治效果,文章根据隧道岩溶路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制定高压旋喷桩处治方案并确定施工参数,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处治前后隧道岩溶地基的应力和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处治后该路段地基土应力、应变和位移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地基土抗变形性能和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602溶腔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高压富水溶腔的规模与处治技术.602溶腔影响隧道纵向达20 m,向上与3号暗河连通,最大涌水量48万m3/d,实测水压1.0 MPa.该溶腔段施工采取了高位排水降压、帷幕注浆、管棚预支护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压、加固、堵水、肪渗的目的,防止高压渗水直接传递给隧道结构,为隧道开挖通过溶腔及运营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某公路隧道为例,对二次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采用壁可法和粘贴碳纤维布法进行裂缝处治的方案,对公路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预防和处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平(远街)锁(龙寺)高速公路飞鱼泽隧道为工程背景.详述了对该隧道裂缝进行处治的措施.首先对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展开描绘,然后制定相应处治施工程序,并严格依照该程序先后进行.支护脱空、积水及空洞区域注浆回填,裂缝集中、中墙顶等围岩松动区域注浆固结.渗水部位作了渗水引排,裂缝位置灌浆修补,内防水系统损坏处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最后还建立一个隧道健康诊断监测系统.通过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隧道按时交付运营,公路按时通车.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对隧道塌方成因及各种类型塌方处治方法的总结,分析了依托工程冒顶塌方的成因,提出了地表与洞内相结合的处治设计方案,为公路隧道塌方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