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航道维护施工中耙吸挖泥船艕带泥驳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及工效,以某回淤量较大的深水航道为例,在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疏浚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疏浚方式工效的计算与比较;进而对包括船舶选型、艕靠、挖泥装驳、离泊等在内的工艺要点展开分析,对耙吸船装驳施工工效、作业条件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过程及结果可为深水航道疏浚维护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破坏疏浚区水环境,采用大型绞吸船在不炸礁的情况下开挖深水航道岩石,已成为现实。绞吸船通常需对接排泥管线以便将疏浚土吹填成陆域,而在航道中使用绞吸船挖岩在无适合吹距的吹填区时,可采用直接装驳和艉吹装驳两种施工工艺。重点阐述大型绞吸船开挖航道岩石疏浚土处理的新方法,移动艉吹装驳工艺的产生、实施过程的优化改进,并从中梳理、提炼、总结出绞吸船艉吹装驳的输送原理,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以至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4.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金峰  秦亮  田桂平 《水运工程》2023,(12):159-164
《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中泥驳数量计算公式具有局限性,疏浚工程中性能参数不同的泥驳采用不同配置和装驳顺序,会对主船的时间利用率和泥驳等待时间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引入泥驳系统运行网络线路图和横道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泥驳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引入主船累积停滞时间和泥驳累积停滞时间评价指标,提出主船单面或双面靠驳的泥驳配置及装驳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实例对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既定泥驳船队实现了泥驳装驳顺序优化;对拟组建的泥驳系统,实现泥驳最佳配置方案和初始装驳顺序优化。  相似文献   

6.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疏浚土正逐渐成为长江口滩涂造地泥沙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紧邻长江口12.5 m深 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区位优势显著。在调查掌握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产量、分布、土质及稳定性 的基础上,针对圈围工程特点,比选适合的疏浚吹填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吹泥上滩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南港圆圆沙段航 道疏浚土产量丰富稳定、运距短且土质条件较好,可满足圈围工程吹填用砂的要求。各类疏浚吹填工艺中,艏吹和耙吸装 驳工艺的技术适用性较好,现阶段可采用技术成熟的艏吹方案进行疏浚吹填,而耙吸装驳方案可作为备选,待2013年底正 式投入运营时可应用于圈围工程。研究成果为圈围工程吹填开辟了砂源,实现了航道疏浚与圈围造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耙吸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维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可持续性维护和发展,在借鉴已有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开展耙吸挖泥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研究工作。综合现场模拟试验情况、长江口专用耙吸挖泥船及配套泥驳的设计性能等,对耙吸装驳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时间和效率、施工作业条件和工况、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上可行、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明显,可在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中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谭必五 《水运工程》2017,(5):178-181
长江口地区主要利用航道疏浚土进行吹填造地,吹填工程工期、疏浚土土质、成陆质量要求均较高。综合分析吹填区施工现状、疏浚土供应量、吹填成型质量要求,提出利用疏浚土吹填的同时,利用电吹船吹填工艺进行有效补充的吹填施工方法。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外来砂和疏浚土,可实现吹填进度与成陆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清水流量测验法为基础、通过水力学理论计算并结合相关规范可以对绞吸挖泥船的吹填效率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具体了解在不同吹距和疏浚土质的影响下挖泥船的吹填效率变化.工程实践表明,计算结果作为相关规范关于疏浚岩土管道输送适宜性的量化体现,可以为工程决策提供直观、具体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疏浚工程中硬质夹层不能或不宜采用炸礁处理方案的问题,以安哥拉罗安达SONILS石油服务基地项目基槽挖泥为例,研究了机械凿岩在疏浚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场实施条件,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锤形、锤重、自由落高、凿岩点布置等相关施工参数并加以试验和改进,提出采用凿岩锤和打桩船凿岩的最佳处理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钢丝绳和锤尖的磨损加固以及凿岩棒尖的封闭。结果表明机械破碎后的硬岩层可由抓斗挖泥船轻松清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后续类似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充砂袋施工中砂源短缺的问题,以京唐港东南防波堤工程为例,结合另一在建的航道疏浚项目,对耙吸挖泥船艏吹装驳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将传统耙吸船靠岸艏吹施工变更为利用全新研制的海上装驳平台进行装驳作业的施工方法。该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现场自然资源,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工程按期完工。目前国内针对耙吸船艏吹装驳尚无成熟的施工工艺,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对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内河吹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本船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船型优化、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吸泥装置和冲水装置、定位系统、移船系统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技术和特点,本船的开发设计对推进内河绿色、高效、高产能船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雁龙  于涛  罗刚  王野 《水运工程》2020,(S1):91-94
绞吸挖泥船装驳施工中,操作人员频繁调节水下泥泵电机转速以稳定管路内泥浆流速。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模糊-PID技术设计水下泥泵电机自动调速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以流速作为自变量,以泥泵转速作为因变量,并将吸入真空、泥泵机功率及泥浆浓度作为安保条件,可以保证在装驳施工过程中泥浆流速持续维持在设定区间内。实际应用表明,模糊-PID控制在水下泥泵调速过程中具有反应快速、控制精准、鲁棒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孔维达  胡敏 《武汉造船》2009,(4):148-150
打捞“南海Ⅰ号”古沉船的钢沉井总重超过了起重船“华天龙”的起重能力,无法直接将其从海里吊上运输驳船。为了解决起重船吊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使用起重船和半潜驳一起合作来起浮沉井的方法,成功将钢沉井吊移上了半潜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不同海上操作工作的需要,海洋工程驳船需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如稳性、总体和局部强度、锚泊设施、压载系统等,这些要求在规范上并未详细覆盖,但是对于海上安装操作以及保证货物完整性非常重要。文中试图通过总结相关海洋工程标准要求,并凭借历史经验就这些规范要求以外的因素予以讨论,包括海洋工程安装中对于船体稳性的特殊要求,船体总强度的考虑,工况选择以及锚泊系统,压载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17.
人们普遍认为采用半潜驳出运、安装超过2000 t的大型沉箱,采用浮吊船出运、安装低于500 t小沉箱较为适宜,而对500~2000 t之间的中型沉箱采用何种方案出运、安装并未有统一意见。通过广西北海LNG接收站陆域形成工程,从环境、经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大型浮吊船(起重船)配合平板方驳出运、安装中型沉箱的优越性,并探讨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陆域预制沉箱采用半潜驳出运下水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陆域预制沉箱的一种新的出运下水方法。该方法采用设有异型船艏的半潜驳及搭岸结构,可使沉箱安全、平稳牵引船,且无需对船体吃水进行即时调整。该工艺投资省、投产快、效率高、通用性强,为远离专用沉箱预制场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沉箱结构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推船与驳船之间的系结力进行模型试验,测量不同航速、不同浪向角对应的驳船和推轮联结处的纵向力、横向力和垂向力,将试验结果换算到实船,供顶推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