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剖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指出“盘古开天地”表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演变的认识,它与基督教文明中的“创世纪”神话有质的不同;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反映了古人根深蒂固的固体天壳观念,“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以神话方式弥补了盖天说的漏洞,共工撞不周山的传说为天体运行机制提供了一种直观解释;《灵宪》中的“嫦娥奔月”传说表现了人们对月食特征的认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雷曹》篇,则以古代的天文学知识为依据,展现了古人对天穹星辰的绮思。早期神话的创作者以神话的方式来解释自然,后期神话的创作者则借助于已有的科学知识构建故事。审视神话传说中的天文学知识,既可以藉此了解古代的天文学,也可以对神话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日影千里差一寸"学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影千里差一寸”学说源自对近距离测量所得经验的发达,它与勾股测量法结合后被应用于天文测量领域,于浑盖之争中一脉相承,在秉持大地平面观传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中影响甚巨。中国古人对该学说的认识过程正体现了地平观传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科学形态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近代科学形成的内在原因及中国古代科学形态和近代科学形态的本质区别,认为不同科学形态的先进和落后是可以通过比较来判断的,并提出了比较的标准,从而认为爱因斯坦的论断比李约瑟难题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形态和近代科学形态的关系时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人在其漫长的科技实践中,形成了抽象角度概念,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角度计量.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应的角度测量问题.在天文观测过程中,古人运用比例对应思想测度天体空间方位.在手工业制造领域,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则采用构造法解决具体的角度问题.到了明末,《几何原本》等西方著作的引进,使中国人懂得了角度概念,接受了世界通用的360°分度体系,了解了角度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角度计量才得以在中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关于秋石方问题的诸多争论,探讨了各方的说法依据以及秋石方问题的实质。在这场论争中,争论双方的力量严重失衡,以李约瑟为代表的一方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国人对权威的盲目迷信以及“中国领先”的情结是导致这场争论失衡的主要原因。最后对用模拟实验来检验古代科技成就这一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评价,认为这一方法不一定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科学史研究来说,这一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中的模拟实验方法,追溯了这种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历史,首次提出模拟实验方法有两种模式:证实性模拟实验及证伪性模拟实验,分析了它们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它们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的价值,指出模拟实验是以今证古的有效途径,但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避免其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有没有逻辑"始终是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给以肯定的回答,有学者给以否定的回答.同样是以西方的逻辑作为普遍者,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可能导致比附法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中的泛滥.对"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应当注意到逻辑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忽视或取消逻辑的普遍性,会带来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事实存在的交流进行解释的困难;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结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比附法的研究模式.中国古代也有关于逻辑的理论,但其系统性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与西方逻辑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冷东 《海交史研究》2000,(2):93-104
移民问题、特别是超越国界的移民问题,从古至今是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人类文明在源文化的母体和地域中向外迁徙,从而取得发展和扩大,特别是这些迁移向海洋扩展的时候,影响就更加明显。在中国,这种海外移民并创造出惊人成就的现象,在东南沿海一带表现得特别明显,以东南亚为主要居住地的潮汕地区海外移民又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有关研究近年来更成为应令学术界瞩目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新葩。  相似文献   

9.
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中国消费市场中的符号消费,尤其是轿车作为符号被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广泛,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中国的轿车消费市场存在的这种符号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无不源于他们的古典文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研究在古代已经萌芽,到20世纪上半叶真正确立了专业意义上的学科地位。科学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在教育方面和沟通自然科学与人学术方面的功能尤其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本进而讨论了科学史的3种研究方法、科学史研究中的内史与外史等问题,并对科学史在中国的情形作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国内最重要的五种与科学史直接有关的刊物,披阅其上自2000年第1期以来的所有文章,择其论题直接关注当代问题者,归纳为六个方面:中医问题、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科学传播、科学主义、李约瑟问题、科学史理论。笔者结合此六方面近年在国内的争议及某些文化背景,缕述数十篇相关论文要旨,给出一个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之专题回顾。由此亦可看出近年国内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关注方向之演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意欲探讨一种新型科学史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这种探讨是从对历史上有关外星文明和星际航行的幻想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出发的。本文先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证科学与幻想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些研究表明:科学与幻想即使被认为是处在开放边界的两边,它们也是保持密切互动的——这种互动竟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间的边界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随后讨论了应如何看待那些含有幻想成分的"不正确的"科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将幻想视为科学活动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得到历史事实的有力支持,而且从理论上说也是可以成立的。因此,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一种新科学史,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也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学史学科百年来虽然经历过多次方向与风气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科学性却依然是其追求的最高目标.追求科学当然是文学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因此而疏漏了文学史的本职——对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发掘与阐发,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学史的最大弊病,文学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必须对文学史的目的与任务、文学史研究与编写中的思与感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本质与特性等问题作全面而深刻地反思,只有高度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确立文学史书写的文学本位才能使文学史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技术史这一专业在国内学科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出发,以天文学史研究中与星占学的关系为个案,讨论了将科学史研究归属于科学或归属于历史学的利弊。作者认为与其将科学史归属于科学,不如将科学史归属于历史学,而最理想的则是像国际上一样将科学史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股权分置过程中,人们对一股独大现象、股权分散与一股独大的优劣比较、股权分置改革对财务欺诈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为了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传教士将西方地球学说传入中国,并将其对地球学说的论证也一道传入了中国,从而使地球学说在中国扎下根来。地球学说使中国人意识到地球本身有着某种不变性,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长度基准。虽然中国人并未在实践中以地球经线弧长的一部分作为长度基准,但却在地球观念的影响下,开展了全国性的地图测绘工作,并在中国历史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据地球纬度变化推算距离以测绘地图的设想。地球学说还使中国人接受了地方时观念,并对浑仪做了相应改革,从而促进了时间计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想与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学术传统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基督教文化的知识基础。同时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包含了各种异端思想材料 ,使思想的自由在实证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促使了近代科学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 ,应以科学思想为基础重新构造思想史的逻辑框架 ,因为科学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它涉及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问题 ,科学是文化的基础 ,所以科学思想应是社会思想体系构架的基础 ,应是思想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