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山区公路隧道线形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设计实践对山区隧道的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提出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对隧道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纵坡、人字坡设置、双洞的坡度问题以及在隧道内设置平曲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影响长江隧道工程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因素,并对其逐一分析论证,针对各条件给出了具体的纵断面研究方案及指标。  相似文献   

3.
夏文俊 《公路》1993,(8):4-6
本文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形设计,提出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中,在确定线形要素时应考虑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改建公路设计中路线纵断面设计比选和优化等问题,开发研究出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应用于公路路线纵断面自动设计与优化的技术。该技术对旧路改扩建工程纵断面的拟合调整和方案优化更具优势。为此,从理论方法、工程需求、设计实践出发,全面介绍该技术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5.
错觉及其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与公路几何结构设计密切相关的有关错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一些错觉方面的图例进行分析后,提出:在进行公路几何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应注意错觉对公路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确定与视觉效果密切相关的公路路线几何技术指标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为此,对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有关确定同向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的条款提出了具本的补充修改建议,并对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中一直困扰公路使用者的错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岭隧道是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介绍了青岭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过程,对越岭隧道和曲线隧道的平面线形设计谈谈自己的设计体会和看法。曲线隧道采用大半径长曲线的线形是线形设计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国内公路隧道设计的标准基本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由于其局限性,对隧道洞口的平纵线形以及隧道洞口与洞外的路线线形连接,规定中模糊性较大,从而全国许多设计单位在隧道勘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合适,但隧道建成后往往在隧道洞口容易出现行车安全事故.本试图从这些内容阐述线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孙联伟 《隧道建设》2008,28(4):447-451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K112+500~K119+500长达7km的线路设计情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改线优化设计方案,由原设计的4座大桥、1座中桥、4座隧道及3.1km路基、2次跨越河流和国道、“三左两右”5段平曲线,优化为2座大桥、3座隧道及1.0km路基、“一左一右”2段平曲线、避开国道和河流,路线长度减少1.0km。隧道增长1711.5双延米,桥梁缩短1079双延米,路基缩短约1.6km。然后从技术、环保、经济、工期及运营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技术上将“曲线取直”,并满足纵坡要求;环保上以“隧代路桥”,减少占用农田20.5hm2;经济上降低工程造价1650.6万元;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干扰,工期可缩短;隧道长度虽略有增加,但线路长度减短、线形更好,利于运营。  相似文献   

9.
宋广辉  陈淑华 《东北公路》1999,22(4):3-6,39
本文对公路线性设计的原则,控制点的选择、曲线选线法及纵断面设计等作了一定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周华贵  王丽 《隧道建设》2018,38(7):1189-1195
为有效解决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遇到的海底硬岩、孤石群及高烈度抗震等技术难题,从海底隧道横断面、平面及纵断面方案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和结论如下: 1)对两管方案与三管方案进行比较,在海底硬岩处理方面,2种方案施工风险无本质区别,但两管方案可利用车道板下空间解决消防防灾问题、取消隧道联络通道设置、降低施工及抗震风险,优于三管方案; 2)从抗震、工程造价、结构受力及隧道运维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盾构管片采用单层预制结构优于管片内置二次衬砌结构; 3)隧道平面方案需摸清海底硬岩及孤石群分布范围,结合码头、港池及锚地等控制因素综合确定; 4)隧道纵断面方案的确定,需充分考虑海底硬岩、孤石分布规律以及最小覆土、主航道规划标高、港池范围等控制因素,避开硬岩及孤石群,以减小隧道修建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任碧能 《隧道建设》2018,38(6):1009-1013
为提高地铁线路纵断面精调效率,避免调坡后出现相邻区段坡段超限,利用上下限线法,建立轨面线允许上下浮动的上下限线范围进行辅助调坡,协同调整变坡点和竖曲线半径与上下限线关系进行纵断面优化,并应用于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纵断面掘进偏移事故中。结果表明: 1)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快速判断盾构掘进是否竖向超限,并方便快速确定调坡方案,避免多次调坡反复验算问题; 2)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避免对已实施段盾构隧道的调坡超限; 3)上下限线法成功应用在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偏移事故中,采用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指导后续推进的调整方案,避免盾构停机造成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结合设计实践对山区隧道的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提出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对隧道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纵坡、人字坡设置、双洞的坡度问题以及在隧道内设置平曲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华仕  许有俊 《公路》2007,(4):184-192
由于公路隧道线形多是按铁路模式和直线定线法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车后交通事故黑点多,行车事故率高,究其原因是隧道平、纵线形为长直线,连续长大纵坡,隧道尽头又为小半径曲线所致。本文在“运行速度”理念指导下,应用高速公路协调理论,采用曲线定线法和立体空间连续曲线手法,加强通风、通视,增长视距,布设公路隧道线形。  相似文献   

15.
官冲隧道是衡炎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小间距、小半径、大超高短隧道,隧道的地质条件较差。本文介绍了官冲隧道在平、纵、横等方面的特色设计,同时浅谈在山区隧道设计方面的一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道路路面的排水逐渐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路面积水引起的内涝对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失。为解决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现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道路的路面排水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阐明了城市降雨地表产流与汇流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对道路的纵断面、平纵面组合、横断面,以及绿化带、透水性路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城市道路路面的排水设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的总体方案和线形设计进行了分析,意在为综合性的城市道路项目的总体设计提供借鉴。结合规范及现场条件选择线形指标是本文的重点,该项目的代表性在于工程内容的全面性,涵盖了道路、沉管隧道、隧道辅道和互通立交等内容。对城市道路的总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K112+500-K119+500长达7km的线路设计情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改线优化设计方案,由原设计的4座大桥、1座中桥、4座隧道及3.1km路基、2次跨越河流和国道、“三左两右”5段平曲线,优化为2座大桥、3座隧道及1.0km路基、“一左一右”2段平曲线、避开国道和河流,路线长度减少1.0km。隧道增长1711.5双延米,桥梁缩短1079双延米,路基缩短约1.6km。然后从技术、环保、经济、工期及运营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技术上将“曲线取直”,并满足纵坡要求;环保上以“隧代路桥”,减少占用农田20.5hm^2;经济上降低工程造价1650.6万元;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干扰,工期可缩短;隧道长度虽略有增加,但线路长度减短、线形更好,利于运营。  相似文献   

19.
朱永  孙家骏 《交通科技》2011,(Z2):55-57
随着江苏省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老路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从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老路加铺改造及环保、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公路隧道线形的安全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殷瑞华  朱光仪 《公路》2003,(3):140-142
现阶段国内公路隧道设计的标准基本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由于其局限性,对隧道洞口的平纵线形以及洞口与洞外的路线线形连接,规定中模糊性较大,使得许多设计单位虽然在隧道勘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合适,但在隧道建成后往往在洞口容易出现行车安全事故,本文试图阐述线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供同行讨论,以使隧道的线形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