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现场提速道岔故障严重影响运输正常秩序的现实,提出了提速道岔的整治维修方法,以及为减少提速道岔故障应采取的硬性措施。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应用,道岔故障率明显降低,道岔故障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指出提速道岔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维修环境、维修方法及设计等多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提速道岔转换故障的原因,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提速道岔的现场维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提速道岔的设计、安装、维修方式及维修环境等方面,阐述提速道岔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消除故障,提高维修质量,分析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和转换设备等的设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改进维修工作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速道岔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信号车间、信号工区的日常维修工作中,都要把提速道岔的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现场道岔的运用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治,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适应铁路运输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外锁闭提速道岔的设计、安装、维修方式及维修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外锁闭提速道岔在维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提速道岔运用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第五次大提速,沪宁、津浦线列车日益呈现快速、重载、加密的特点。作为信号关键设备的提速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干扰运输生产。据统计,2003年南京电务段共发生各类设备故障49件,其中提速道岔故障20件,占了故障总数的40.89,6,共影响了62趟列车。因此,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运输部门的重视。由段技术科、安全科、检修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Qc小组,对提速道岔进行联合攻关,要求降低故障率。  相似文献   

7.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贫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提速道岔故障和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提速道岔转辙6设备的维修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ZYJ7+SH6牵引分动外锁闭提速道岔故障情况及进行维修的经验总结,提出了降低道岔转换阻力,使其对应动作压力小于或等于6Mpa的维修概念,介绍了如何降低道岔转换转换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速道岔(S700K转辙机)的故障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锦州电务段管内的京哈线(山海关一沈阳段)、沈山线及沟海线的正线道岔均为提速道岔,转辙设备是S700K转辙机。道岔类型既有双机牵引12号固定心道岔,也有五机牵引18号可动心道岔,更有九机牵引38号可动心道岔,种类繁多,故障多样。通过几年的维修、故障处理,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处理办法,确保了提速道岔的可靠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高速铁路雷电绕击闪络率,须考虑到雷电先导的随机性。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没有考虑雷电先导带有入射角的缺陷,对应用暴露距离理念的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将暴露距离的概念延伸至带有任何入射角度的雷电先导中,推导出应用暴露距离计算带雷电入射角的雷电先导绕击高速铁路的受雷面积,再根据入射角的绕击范围和出现概率推导出整体考虑在与加强线和正馈线处于同一截面内改变的雷电入射角的闪络率计算公式。最后根据不同高架桥高度对高速铁路绕击闪络率进行计算分析。应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出来的高速铁路绕击闪络率,相比应用暴露弧投影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要小,既克服了暴露弧投影计算方法结果偏大的缺点,又相比传统暴露距离方法更接近实际,为高速铁路的防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岔尖部位密贴状态监测的难点,研发基于图像的道岔岔尖密贴监测系统。在分析现有监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传统机器视觉技术中引入学习算法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设计基于岔尖边缘识别的密贴度监测算法,研究提出监测系统架构,并通过现场测试检验监测算法的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监测方法相比,该系统大幅提高了道岔岔尖密贴监测的效率和准确度,从而降低因尖轨密贴故障造成的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的核心与难点是线上CPⅡ的稳定性判定与正确更新。在研究分析高铁规范中CPⅡ复测更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多条运营高铁线路复测工程经验,就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易超限的问题,提出新的CPⅡ复测更新判定标准与指标。采用相邻点复测与原测方位角较差分析、CPⅢ自由网平差检核、F检验法,不同方法识别的不稳定点一致,从不同角度论证新的复测更新标准的合理性。理论和实践证明,新的CPⅡ复测更新指标不仅大大减少了点位更新率,且识别出的不稳定点更符合点位实际变动情况,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不均匀沉降,利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干涉点目标时序分析技术,借助C波段SAR卫星序列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获取的51景降轨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相关资料对沉降漏斗的演化态势进行归因性分析,并对该区域高速铁路沿线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年沉降速率为20~206mm·a^-1,漏斗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达248mm,其中,区域内3条高铁沿线均存在明显的沉降,沉降速率均超过100mm·a^-1,最大值位于高铁路线的雄安县段,漏斗中心沉降速率达185mm·a^-1,累积沉降量为200mm;研究区域的整体沉降趋势稳定,沉降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而高速铁路沿线的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CTCS3-300T列控车载设备偶发率较高的测速测距故障导致的停车故障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硬件优化的可行方案,解决该类问题,提高行车可靠性,保障运输秩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动车组部分车辆制动系统故障后,采取切除故障车辆制动力的处理方式,从安全防护曲线的生成与实际制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在完全监控模式下的列车防护算法及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单限速区段和多限速区段速度防护曲线的算法和切除部分制动力后实际制动曲线与速度防护曲线的关系,找到触发各类制动的转换点,对切除不同比例制动力后实际制动曲线进行仿真,得出不同坡度和制动初速度下、切除不同比例制动力时的制动距离。针对动车组因故障切除部分制动力后,产生过走距离,存在冒进信号点的可能,参照防护曲线生成机理,给出兼顾制动力故障的ATP安全防护方法,分析按该方法运行时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装置的特点,阐述了高速铁路道岔电加热融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详细探讨了电加热元件在道岔融雪系统的关键作用,加热元件在设计中如何提高加热效率和速率,如何提高辐射效率等,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以适应严寒地区铁路道岔融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的LTE-R切换算法在进行切换时采用固定的切换迟滞,或者对列车速度进行分级,进而调节动态迟滞,只做到了"局部动态",这意味着确定更准确的切换触发点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为了切换方案的顺利提出,根据实际信道模型对LTE-R网络重叠覆盖区的过渡区段、切换区段的距离作了理论的推导;然后,为了提高高速环境下的切换成功率,优化系统性能,提出基于实时动态迟滞的越区切换优化算法,先利用乒乓切换率和链路失效率等指标得到不同速度下的切换迟滞值,之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列车速度与切换迟滞的最佳函数匹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行的切换算法,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切换成功率,佐证了所提出的方案比现行方案能更有效地触发切换。  相似文献   

19.
两级模糊神经网络在高速列车ATO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作为替代司机、实现铁路运输自动化的重要设备,受到国内外铁路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它的性能关系到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一种高效的高速列车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高速铁路"安全、正点、舒适和快捷"的要求。由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自动提取经验和进行推理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用两级模糊神经网络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参照当前列车运行速度、线路状况、列车编组、列车时刻表、距目标点距离以及目标点所允许的速度,前一子网模拟优秀司机的操纵可获得在当前状态下应采取的最佳列车运行工况,后一子网根据运行工况、线路状况、列车在线路上位置、列车编组、列车时刻表、距目标点距离和目标点允许速度,得到列车在该工况及当前条件下的运行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达到了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列车高速直向过岔平稳性,将60N钢轨廓形及新设计的尖轨廓形应用于18号高速道岔转辙器部分,应用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与CHN60高速道岔转辙器动力特性进行对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60N高速道岔转辙器部分轮载过渡段起点前移,轮载过渡时间增长;车辆直向经过道岔转辙器时的滚动圆半径差、轮对横移量和钢轨横向接触点外移幅值均减小,轮对蛇形运动幅度减小,行车平稳性得到提高;轮轨最大横向力由6.12 kN降低至4.75 kN,轮轨横向相互作用力减弱;车轮脱轨系数、车体横向加速度略有减小,轮轨垂向力、车轮减载率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变化不大,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