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崩岸灾害模拟与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岸是河床演变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局部河段的崩岸对于河势控制、已建岸坡防护工程以及岸线开发利用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不仅对航运、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加剧了洪水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探讨河道崩岸灾害模拟与预测方法在河床演变学和河流动力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张家洲河段属分汊河床,由“张家洲”江心洲将河床分为南港与北港。在枯水期南港与北港的诸浅滩水深不足3.8m,严重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00年来历史航道图的比较,航道水深的测量值,以及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河床演变与南北两港及其浅滩的河床水力几何形态,探讨的成果可作为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整治以及长江中下游航道的开发规划与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一平  刘健 《中国水运》2010,(3):121-122
通过对工程河段水文、泥沙、河床演变及水域条件的分析,建立了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工程实施后,工程河段水流条件变化较小,对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行洪和其他涉河工程等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4.
张璠  王涛  刘勇 《中国水运》2010,(9):141-142
通过对工程河段水文、泥沙、河床演变及水域条件的分析,建立了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工程实施后,工程河段水流条件变化较小,对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行洪和其他涉河工程等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三峡枢纽530km常年库区河道,将逐渐从稳定的山区河床演变成冲积型河床,15个港口的搬迁先址、码头型式、装卸工艺都必须适应库区河床形态演变,这是港口复建工程成败的关键。不少项目已进入初设阶段,但常年库区河道的演变。至今至未进行充分的科学研究。对此,必须给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程河段水文、泥沙、河床演变及水域条件的分析,建立了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工程实施后,工程河段水流条件变化较小,对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通航安全等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枢纽下游河床极限冲刷及水位降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柏英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09,30(2):101-107
天然河流修建枢纽后,上游来沙将在枢纽形成的水库内淤积,出库沙量锐减,下游河道因受枢纽下泄清水的冲刷而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对于沙质和沙卵石河床,随着下泄清水的冲刷,河床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再造床过程。枢纽清水下泄引起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问题是枢纽设计及航道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河段来水来沙条件、枢纽调度方式、坝下河床断面型态、河床质组成及覆盖层厚度等不同,坝下形成的冲刷幅度、稳定冲刷层及冲刷范围等各不相同,坝下水位降落幅度也不尽相同,而河床质组成是影响河床极限冲刷的主要因素。文章从不同河床质组成出发,分别对枢纽下游河床极限冲刷以及水位下降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分析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及河床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河床断面深槽演变的历史数据,通过概率统计和定性风险评定法对河床演变对桥梁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应用到上海某桥梁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黄河银川段为典型的游荡性平原河流,河床质为细沙,易冲易淤。涉水设施易引起沙质河床泥沙运动规律改变、河床地形发生不可预测的冲淤演变,水流流态紊乱,不利于船舶通过桥区河段,碍航滩险增多,整治难度加大。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各代表流量下多泥沙桥区河段的水流流态和夹角、涉水建筑阻水率等参数,研究桥区河段的航道整治技术,兼顾对行洪影响,固化航槽,寻求航道整治和行洪等的平衡。结果表明,该航道整治技术使航道整治、行洪与桥梁建设相结合,既可以满足航道通航条件,也可以满足行洪要求,有利于船舶通航和桥梁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怀生 《中国水运》2007,5(10):48-49
本文分析了沙质河床的特点,叙述了沙质河床丁坝施工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建鸭绿江公路大桥桥墩及施工栈桥等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建立了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桥区河段水动力条件和河床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桥施工期桥区河段出现的剧烈变形主要由河床自然演变造成,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冲刷量大、河床自动恢复平衡的结果。施工栈桥和桥墩也对淤积产生一定贡献,拆除后河床会产生一定的冲刷和恢复调整。  相似文献   

12.
根据赣江流域规划,在赣江下游三湖镇河段规划兴建新干航电枢纽,枢纽建成后坝下游的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需要进行预测研究。建立了坝址至南昌118 km长河段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拟建新干枢纽坝下河道河床下切与水位下降情况。结果表明:在现状河道条件下,经过6~7个水文年河床调整后,枢纽下游河段河床冲淤接近平衡;经过10个水文年作用后,新干枢纽坝址下游附近河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76 m,坝址下游附近水位最大下降值为1.56 m。分析了河床调整后坝址至南昌河段航道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北江下游枯水河床下切与水位下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大规模挖沙,北江河床剧烈下切,导致水面线异常变动,两者变化均呈溯源性规律。本文引入水位变化强度参数,建立其沿程变化函数,为北江河床仍在进行的溯源性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江贵池河段的河床演变分析,阐述贵池汽车轮渡码头一带河床演变的趋势,论证了轮渡码头的淤积成因,并提出了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河床粗化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已有河床粗化的研究成果,包括河床粗化类型;床面可动层;粗化层的形成机理、级配计算、稳定性判别及河床极限冲刷深度的计算等,并用水槽及天然资料对粗化层级配计算方法作了简要评述,指出了尚有待改进的地方及今后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白马河在上游修建水库后,对河道形态的塑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极个别年份发生的罕见大洪水。大规模采砂大大改变了原来大洪水塑造形成的河床形态,并使河床演变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纵剖面猛烈下切,且起伏不平;横断面大幅下切和扩宽,河床横断面形态变得极不规整,极大地改变了主槽与边滩的位置关系;深泓点高程大幅度下降,深泓点摆动更加剧烈紊乱。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兰州段”骚狐子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黄河“兰州段”水文、泥沙、地形等实测资料,通过河床演变分析、物理模型试验等,揭示了该河段骚狐子浅滩的河床演变规律及成滩原因.在得出该河段航道整治所需的各特征值基础上,确定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水口电站下游河床下切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口电站建设前后水文资料,对其下游河床下初,水位下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美兰 《水道港口》2009,30(1):37-41
以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资料为依据,针对该河段河床宽浅、洲滩及支汊众多,河床覆盖层较厚,河床可动性较大,拟建桥址河段均存在航槽摆动等特点,利用河床演变分析及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富绥松花江公路大桥3个桥址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通航条件,提出满足通航要求的推荐桥址,为富绥松花江公路大桥桥址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曲直  陈界仁 《水运工程》2013,(5):116-119
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