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应变幅、合金元素、温度对40Cr-30Ni及25Gr-20Ni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结合材料在低周疲劳过程中位错组态的电镜观察,讨论了材料低周疲劳硬化、软化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应变幅、合金元素、温度对峨OCr一30Ni及25Gr一20Ni系列奥氏体不锈钢 的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结合材料在低周疲劳过程中位错组态的电镜观察,讨论了材 料低周疲劳硬化、软化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1960N试验负荷、无滑差润滑条件下,测定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和铸造高锰钢与碾钢轮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低碳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约为6×106周次,比高锰钢高两倍.低碳贝氏体钢的接触疲劳失效表面出现麻坑剥落和条状剥落;高锰钢接触疲劳失效表面除出现麻坑剥落和细小点状剥落,还出现铸造缺陷引起的粗大麻坑剥落.低碳贝氏体钢的高强度使之有高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强度低和形变孪晶引起的微裂纹,特别是铸造缺陷,导致高锰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低于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4.
氮对316系列不锈钢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16L和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两种典型应变路径下的多轴百比例如载体周疲劳试验,并对上述两种材料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位错结构进行了观察,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氮对不锈钢的同及多轴比例如载低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非比例循环循环附加强化及低周疲劳寿命对合金元素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5.
低碳贝氏体钢与碾钢轮钢滚动接触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60N试验负荷,无滑差润滑条件下,测定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和铸造高锰钢与展钢轮钢滚动疲劳寿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低碳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约为6*10^6周次,比高锰钢高两倍。  相似文献   

6.
316L,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单轴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316L、316N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利用穆斯堡尔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至今尚示得到试验直接证实的316LN不锈钢中存在IS结合体的假设,研究了不同锈钢的单轴低周疲劳特性对合金元素氮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钢桥面板限载的合理取值,建立钢桥面板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利用动态称重(WIM)和Monte Carlo方法生成随机车流样本并进行有限元模型动态加载,通过雨流计数法获取钢桥面板随机疲劳应力谱,基于可靠度理论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钢桥面板典型细节疲劳可靠度,提出基于疲劳可靠度的钢桥面板限载取值方法;以某跨海斜拉桥钢桥面板为例,基于连续12个月的WIM数据,分别对钢桥面板典型细节进行疲劳可靠性评估,考虑交通量和荷载水平的线性年增长系数,确定了不同交通状况下钢桥面板的限载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交通状况下钢桥面板疲劳可靠度指标均高于目标疲劳可靠度指标;交通量和荷载水平对钢桥面板疲劳可靠度指标影响较大,考虑交通量线性年增长系数为2.0%或荷载线性年增长系数为0.4%时,钢桥面板部分细节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疲劳可靠度指标低于目标疲劳可靠度指标;考虑交通量线性年增长系数为3.0%且荷载线性年增长系数为0.6%时,当前49.0 t限载条件下细节疲劳可靠度指标低于目标疲劳可靠度指标,设置限载为36.5 t时疲劳可靠度能够满足疲劳安全要求;当前荷载水平下行车道最大日均货车交通量为3 820 veh,运营过...  相似文献   

8.
以货车车轮CL60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00℃下的高温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在循环初期,试样承受的拉压应力幅基本对称;循环末期,拉应力急剧降低,试样产生了失稳断裂;终了时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反映出了典型的瞬断特征.因此,有必要从断口处进一步研究其微观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分析了2.25Cr-1Mo钢疲劳-蠕变非线性损伤演化行为,指出疲劳-蠕变损伤机制是疲劳裂纹与晶界空洞的贯通。给出了这该损伤演化行为的疲劳-蠕变损伤演化方程。按此模型估算2.25Cr-1Mo钢疲劳-蠕变循环寿命,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疲劳等效的钢桥面铺装体系轴载换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钢桥面铺装设计必须控制的疲劳和车辙主要破坏形式,提出了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疲劳指标与车辙指标,遵循疲劳和车辙等效轴载换算原则,应用疲劳等效原理,推导出基于疲劳等效的钢桥面铺装体系轴载换算公式。根据室内疲劳试验及力学分析结果,确定了该公式中的换算指数和其他轴型与轮组轴载换算为单轴双轮组的轴载换算系数。结果表明,对于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的轴载换算指数为4.35,对于钢桥面改性沥青SMA铺装体系的轴载换算指数为5.30,对于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的轴载换算指数为6.25,在钢桥面铺装设计与验算中,经换算其结果较为精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宏微观结合,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铜常温及低温下低循环变形行为,着重讨论了应变幅值、试验温度、奥氏体稳定性对低周疲劳寿命、循环硬化/软化的影响;分析宏微观试验结果,提出了材料循环变形过程中硬化与软化同时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描述材料的循环软化行为,基于调质处理的45钢在对称与非对称应变循环加载下的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循环塑性本构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材料在初始1/4循环加载时达到上屈服限后的应变软化现象.此外,用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方程对后继循环软化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低周疲劳过程中,无论是循环软化滞回圈形状,还是循环应力幅值随循环周次的变化,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均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各种应变路径下的非比例循环加载(非比例加载)低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将宏微观试验结构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多轴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耦合损伤时相关疲劳失效模型移植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其能够对钎料合金简单结构试样的非比例多轴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ABAQUS提供的材料子程序UMAT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实现,并通过典型算例对简单结构试样在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相同加载路径下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移植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钎料结构试样的载荷响应及载荷随循环周次的衰减,同时也能较好地预测其低周疲劳寿命,说明该疲劳失效模型的有限元移植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铁道货车车轮产生损伤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承受了复杂的热载荷和机械载荷的联合作用,而高温低循环疲劳是车轮踏面区域产生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针对铁道货车车轮CL60钢进行了450℃时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循环周次的进行,拉压应力峰值呈现出连续的降低态势,压应力峰值减幅略大于拉应力峰值减幅,表现了低循环疲劳的典型特性;试样断口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氧化现象,断口裂纹扩展以穿晶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随动硬化的背应力演化对非比例循环路径及其历史具有依赖性的模型,表征了非比例循环下材料的附加硬化和流动特性。将其模型用于预测316L不锈钢在圆形和矩形路径下的复杂循环变形行为,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不同塑性应变幅控制,对冷拔铜镁合金接触线进行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发生循环软化现象.应力降低速率随着应变的降低而减缓.通过Manson-coffin公式估算出接触线用铜镁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得出应变-寿命关系,并指过渡寿命Nr,所在应变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