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960N试验负荷、无滑差润滑条件下,测定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和铸造高锰钢与碾钢轮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低碳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约为6×106周次,比高锰钢高两倍.低碳贝氏体钢的接触疲劳失效表面出现麻坑剥落和条状剥落;高锰钢接触疲劳失效表面除出现麻坑剥落和细小点状剥落,还出现铸造缺陷引起的粗大麻坑剥落.低碳贝氏体钢的高强度使之有高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强度低和形变孪晶引起的微裂纹,特别是铸造缺陷,导致高锰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低于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2.
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模拟了高强贝氏体钢的U74钢轨钢过热区在正火和回火状态下的组织,结果表明:高强贝氏体钢过热区在两种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而钢轨钢过热区为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过热区在正火和回火状态下,其强度与贝氏体钢母材相当,延伸率大于12%,与母材匹配,钢轨钢过热区的强度与钢轨相当,但延伸率低。断口分析表明,贝氏体钢过热区断口呈韧窝状,为延性断裂,而钢轨  相似文献   

3.
对高锰钢对钢轨锣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具有较高的弯曲疲劳性能,其疲劳强度超过了高锰钢母材。  相似文献   

4.
新型贝氏体钢强度高韧性好,是制造辙叉心轨的合适材料.采用焊条电弧焊的方法将贝氏体钢与U74钢轨钢连接在一起组成组合式辙叉.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焊接性良好,其热影响区为贝氏体组织,而U74钢热影响区为整个接头的薄弱环节,延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16Mn钢对接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对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定可靠度下疲劳累积损伤的计算方法,为估算16Mn钢焊接构件在谱载荷作用下一定可靠度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贝氏体钢与U74钢轨钢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贝氏体钢强度高韧性好,是制造辙叉心轨的合适材料.采用焊条电弧焊的方法将贝氏体钢与U74钢轨钢连接在一起组成组合式辙叉.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焊接性良好,其热影响区为贝氏体组织,而U74钢热影响区为整个接头的薄弱环节,延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应力应变水平是材料疲劳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评估东北地区典型钢桥面铺装层的疲劳寿命,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确定铺装层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采用研发的层间剪切试验仪模拟铺装层层间剪切破坏,根据动力学分析获得的桥面铺装层应力应变水平,预测铺装层材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
16MnR钢焊接头的延拓概率疲劳S-N曲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16MnR钢焊接头,利用现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中短寿命试验数据,采用2m-1指数法,延拓概率疲劳S-N曲线到长寿命范围.基于Basquin关系,得到包含存活概率曲线、置信度曲线和两者融合曲线在内的延拓概率疲劳曲线,在中短寿命范围对试验数据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在延拓阶段可对长寿命范围作近似预测.该方法可近似合理地对曲线进行延拓,较直接利用中短寿命S-N曲线延长到长寿命范围的直接法更为合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碳铬钼钢ZG25MnCrNiMo钢和25CrMo4钢在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分别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的微观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两种低碳铬钼钢在较低的等温温度下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此时抗拉强度和冲击功均达到最大值;等温温度升高,组织变得粗大,性能下降,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ZG25MnCrNiMo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综合性能下降,而25CrMo4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宏观表现为强度高韧性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钻井平台上所用高强钢EQ70进行了韧度和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反映其韧度指标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值和不同交变载荷下疲劳寿命值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在应力幅值ΔP一定的情况下,疲劳寿命值N随着CTOD值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高应力幅的时候,对数疲劳寿命和CTOD值有比较好的线性关系,最后还从微观意义上解释了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接触力学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角对接触应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五组不同接触角的四点接触球轴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的四点接触球轴承,当接触角不同时对应的接触应力也会有所改变,当接触角为15°时,接触应力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在对轮轨非赫兹接触计算程序进行开发的基础上,用该程序分析计算了我国货车作用21t、23t、25t 轴重情况下的轮轨接触应力、接触面积,并在 JD—1型轮轨模拟试验机上对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比较得出:轮轨接触应力宜用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而不宜用赫兹接触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5.
接触力学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接触问题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不久前,研究工作者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接触问题的基本概念之上。今天,由于计算机及计算方法的发展,人们已能相当精确相当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的接触问题。本文对接触力学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并对几个主要的方法作了比较,文末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接触悬挂系统中的接触线振动方程,推导了接触线应力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接触线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表面质量系数和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得到了接触线疲劳极限的统计特征.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接触线疲劳可靠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导线线质、张力和刚度以及列车运行速度、波动传播速度和抬升力是影响导线疲劳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VB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NSYS的命令流及其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开发出齿轮副接触应力分析软件,实现了软件自动完成模型的创建、分析计算的功能,提高了分析问题的效率.并对软件仿真值与齿轮接触赫兹应力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仿真值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斜坡桩土共同作用的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nsys软件为平台,建立一种桩-土共同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坡体上的桩水平位移及剪应力变化情况,充分考虑材料和桩土交界面的非线性影响因素。通过改变土体参数的大小定性描述土体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对斜坡体上的桩位移及剪应力的影响,分别取桩的底部、中部、顶部参数值描绘桩身的水平位移及剪应力随着土体参数的变化趋势,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种轮轨接触几何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并实现一种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可以检测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在线计算时轮对与钢轨的刚性单接触斑、多接触斑和跳离情形.所得刚性接触斑可以为Hertz理论提供刚性穿透量和曲率,为非Hertz理论提供接触区域的法向间隙,为动力学仿真提供接触中心位置和法向方向.轮对与钢轨的计算机三维图形显示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该算法已用于开发空间耦合的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