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含砂低液限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邯(郸)临(清)公路工程中的低液性粉土,选择了多种加固方案,测试了每种加固材料在不同龄期的各项力学指标,分析了其加固机理,为邯(郸)临(清)公路推选出了底基层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
含砂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压实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邯(郸)--临(清)公路工程中的路基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目标,对含砂低液限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振动压实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试验及理论分析,探索了粉性土填筑路基的压实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粉性土路基压实施工工艺,并在邯--临公路施工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廖济柙 《公路》2002,(9):41-43
针对石安高速公路管理处承担运输邯峰电厂工程“邯峰定子”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运输方案,进行了桥梁验算,并对加固方案、预压试验及程序进行了介绍,对今后运输类似特大型设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伟  陈中 《隧道建设》2006,26(2):45-48,52
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简称“大-科”区间)渡线段为浅埋、结构类型复杂的区间隧道,详细介绍了该段隧道的超前预加固方案、施工顺序、开挖方法以及隧道穿越煤气管重点部位的特殊加固方案等,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地层软弱易滑、隧道进洞易产生边仰坡开裂造成进洞困难的问题,以成昆铁路前家山隧道进口浅埋富水昔格达地层进洞施工为例,分别进行以锚固桩、旋喷桩及PBA法为主的3次进洞工法尝试,前2次方案均导致地表开裂、大尺度变形和开挖陡立面蠕动变形,第3次方案采用PBA进洞法施作桩(P)-梁(B)-拱(A)组成的明洞体系,再实施结构外回填,有效解决富水昔格达组软弱易滑地层的不稳定问题。通过实践及分析认为: 1)富水昔格达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进洞困难,原因不仅在于隧道双侧挖掘临空引起的横断面不稳定,而且也因为隧道进洞纵向单侧临空导致的纵向不稳定十分显著。2)PBA法处置隧道进洞纵向不稳定性有明确的力学基础,是颇具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既有线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顶进施工箱形桥线路加固的方法有军便梁(D型及B型)加固体系、以纵梁受力为主的纵横梁加固体系和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密布横梁加固体系。本文结合哈密铁路货车南环线1-16m箱形桥顶进施工密布横粱线路加固体系的设计,论述了上述三种加固方案的优劣性,并着重介绍了密布横梁加固体系的受力特征及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小东江电站左岸边坡体的稳定性状况,以边坡体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对该边坡体的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分析,边坡体可能产生蠕滑失稳,须进行加固治理。经综合比较分析,加固方式采用格构式加固体系更加合理,阐述了方案设计过程及格构梁与锚索(杆)的布置。加固的效果表明,分析计算及加固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铁三号线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盾构区间穿越软流塑地层中的箱涵及其群桩基础,为确保盾构顺利穿越,文章介绍了4种群桩处理技术方案: 方案1(拔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恢复、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2(拔桩、桩基托换、恢复盖梁箱涵、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3(矿山法隧道托换、盾构过站方案)和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内截除桩基、隧道回填后盾构掘进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方案4。然后介绍了软流塑地层矿山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和盾构过矿山法隧道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采取基底加固后箱涵托换、劈裂注浆加固地层后CRD工法施工矿山法隧道、矿山法隧道内桩基截除、盾构通过回填后的矿山法隧道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盾构顺利穿越过街涵群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通过对3种加固方案的对比及坡体测点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 对边坡施作工况3(对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坡体施作锚杆支护和局部钢花管注浆)的支护方式加固后坡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况1与工况2这2种坡体加固方案,工况3加固方案不仅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和避免地铁盾构隧道发生运营中断事故,提升地铁盾构隧道的防灾减灾能力,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上海某典型工程为例,研究了软土地层中,邻近基坑卸荷-加载作用下,盾构隧道位于基坑拐角特殊位置的变形机制,并对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的隔离效果和盾构隧道与基坑边缘净距l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当基坑位于盾构隧道侧方浅部时,基坑卸荷-加载诱发盾构隧道产生朝向基坑方向的位移,随着基坑加载的进行,竖向位移可得到适量恢复,水平位移恢复较少; 2)当盾构隧道位于基坑拐角特殊位置时,受基坑临空面范围和卸荷-加载作用共同影响,最大竖向位移出现在基坑拐角位置附近,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隧道轴线距离基坑边缘约1.5h(h为基坑深度)位置; 3)近地铁区域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固方案,可使盾构隧道水平位移减小50%,加固效果明显; 4)当盾构隧道与基坑边缘净距l大于1.5h时,邻近基坑卸荷-加载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运营公路路基加固处治效果及优化施工工艺,以邵怀(邵阳-怀化)高速公路K1302+900右侧沉陷加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分析了饱水路基沉陷机理;根据运营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水平花管注浆处治路基沉陷的技术方案,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采用瑞雷波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平花管注浆加固技术施工方便,注浆加固效果好,且对交通影响小,可在山区运营公路路基沉陷加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牛方杰 《路基工程》2021,(2):171-175
依托江浙地区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板保护和板桩结构保护两种方案下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板桩结构加固保护下的沉降量(4.0 mm)明显小于大板加固保护方案的最终沉降量(11.4 mm),且板与普通路基交界处的沉降差异也明显低于后者,对铁路正常运营影响较小;提出“板桩隔离+分区注浆”预加固方案对地基和路基进行保护施工,双线隧道穿越施工均完成后,承载板的最大累计沉降值仅为6.6 mm。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杆—拉杆模型进行结构混凝土的评估和加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履 《世界桥梁》2002,(4):49-52
介绍了利用压杆-拉杆模型对现有结构混凝土承载力的评估及加固方法,运用实例论述了压杆-拉杆模型在制订结构混凝土 加固工程方案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铁路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动抑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目前抑制铁路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动的几种方案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比较,认为:静力加固方案可以使桥梁振幅有所减小,但不能避免准共振现象的发生,而且工程造价较高,施工也不方便;两桥连接方案减振效果明显(减振率近50%),比较经济也比较方便,但同样不能避免准共振现象的发生;动力减振方案(MTMD抑振方案)可以有效的抑制桥梁的准共振现象(现场试验中减振率达51.83%),而且工程造价较低,施工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5.
以徐(州)宿(迁)高速公路睢宁三合同段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实例,叙述了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效果检验,证明碎石桩在加固软土地基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主要介绍某小箱梁桥上部结构(箱梁、横隔板、箱梁翼板间纵向湿接缝、桥面系)的承载能力计算、加固原则和加固方案,并通过计算验证其加固效果。该桥经过加固后,承载能力得到了提高,病害得到有效处治。  相似文献   

17.
对郑州至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上的某高架桥(5×45m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该桥的加固方案和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桥梁伸缩缝问题是桥梁病害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中。文章结合唐(山)-通(州)线大坎桥维修加固工程中伸缩缝的加固与更换实践,系统阐述了桥梁伸缩缝的破坏因素和破坏形式,总结了更换伸缩缝的解决方案,为其他旧桥加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役双曲拱桥加固静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某在役带病害的双曲拱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锚喷钢筋砼加固和变拱肋为箱加固两种不同的加固方案。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变肋为箱加固方案明显优于锚喷砼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子龙 《隧道建设》2008,28(3):344-348
通过横山隧道进口段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的成功实施,系统地介绍了富水破碎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综合技术,包括开挖方案优化、支护施工技术(重点是中夹岩柱加固措施及支护体系加强措施)及富水处理措施(井点降水方法),体现了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