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正夏 《时代汽车》2005,(6):92-103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振兴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以史为鉴。共和国汽车工业虽无成文的权威性的发展史.但是一批高龄的参与缔造共和国汽车发展史的精英、名流依然健在:即使一部分已溘然作古.然而他们却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宝贵史料.其为民族造车的历史故事构成了共和国造车史上的惊涛狂澜.澎湃着自强自立、艰苦卓绝、雄才大略的中华民族气血。当共和国造车史推进到距历史起点50多年的当今历史新阶段.“坚持自主研发”、“打造民族品牌”的声浪.一浪高于一浪.大有雷霆万钧之势.锐不可挡。书写民族品牌的造车历史新章.需要一种历史精神。历史又是传承的。老辈造车精英名流的民族气血,必将在共和国造车史的当今乃至未来,迎着恶风浊浪奔腾咆哮。有责任的当代中国汽车媒体.自当为之推波助澜。本刊自本期始.开设“名家述史”专栏.其用意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初仅靠1-2个品牌很难支撑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民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一次契机,自此民族工业开始进行中西结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外合资。先天条件不足而又为了加快本国工业发展步伐,国人借鉴了“拿来主义”。现代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仍需要“拿来”,发展初期市场包容乃大的特点造就了桑塔纳、捷达、富康这老三位一时间所向披靡。买方是孙子的景象使厂家尝到了“拿来”的甜头,这一拿来,就是10几年。也正是这一“拿来”,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造成10几年后某单一品牌才竖起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难免有势单力薄之感。  相似文献   

3.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07,(37):36-37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飞速发展,一跃迈入世界汽车市场三甲行列,中国汽车企业亦由几十家发展至目前上百家。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汽车品牌众多惟缺乏真正意义上民族品牌;所谓自主品牌汽车多淹没於汪洋合资大潮之中。然民族汽车品牌是强大汽车工业之灵魂,惟有民族汽车品牌壮大,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4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除了外资公司产品高调亮相外,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成为本届车展最大的亮点之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大出风头,几乎所有国内厂家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概念车和新车,其中不乏有每年都出镜率极高的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原创”的中国本土造车者,还有江  相似文献   

6.
树生  黎晓  肖艳 《汽车与安全》2004,(10):20-21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奇瑞汽车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和对中国品牌产品普遍的信任的缺失.让人们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人们对于奇瑞品牌的热爱是真诚的.主要源于它在短短几年取得的佳绩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国家重点扶持的某些大厂。怨.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要买车了却又怨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常听业界的朋友说:“哪有没有毛病的汽车,看您同谁比。”此话一点不假。  相似文献   

7.
2000年,赛欧首创“10万元家庭轿车”概念.开启了中国家轿细分市场的新篇章.从而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占据独特地位。“赛欧”已成为中国知名品牌.拥有近20万用户.享有安全.可靠实用及售后服务佳的口碑。随着上海通用汽车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别克已成为专为渴望在成功基础上再求超越的中国公商务精英打造的座驾,新赛欧以雪佛兰大众化国际汽车品牌体系为支撑.将“赛欧”这一品牌在上海通用的旗下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新赛欧根据雪佛兰的品牌定位,针对中国家用车市场当今需求特征,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自主研发下全新打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品牌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剌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民族汽车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民族品牌,发展和提升民族品牌已迫在眉睫?因此,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视我国汽车品牌的“内忧外患”,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时代汽车》2009,(10):18-29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新中国“汽车大国”的梦想一度那么遥不可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汽车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起步格外艰难。随后,上海大众、北京吉普等首批汽车工业领域合资企业成立,与外商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在中国不再是不可触及的禁区。而这些企业,如今已成为改写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中坚力量。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自主品牌轿车如今也已逐渐成熟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 汽车工业的变迁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最近举办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向好做出重大的贡献,“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汽车产业将是一个不能动摇的支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在祖国60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边回忆那些曾经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车型,一边去为逐渐成熟的自主品牌汽车喝彩吧。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汽车维修》2007,(1):24-24
15年造就了一个品牌,100万辆见证了一个时代。捷达这个在中国有着广泛美誉度和大批忠实拥笃的汽车品牌,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诸多神话。在“精益打造经典,创新引领未来”的造车理念下,15年来,一汽-大众为用户精心奉献了一款款性能卓越、引领时代、不断改进的捷达轿车。成长  相似文献   

11.
1969年9月30日,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在鄂西北十堰开工建设。以东风诞生为标志,中国汽车工业在“十年浩劫”的阴霾中竟奇迹般地走过拐点,东风——共和国的产业骄子从此担负起中兴汽车工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久陵 《轿车情报》2007,(1):22-25
正是这些自主品牌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那么又是谁在支持着这种格局的改变?是否可以说.除了在这些年中,一大批民营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茁壮成长.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为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了大批质优价廉的配套件,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内诞生了一批像同济同捷这样一些能够自主研发的汽车设计工程机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从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诞生以来,迄今已40年。但如果说起中国汽车工业,那要从更久的年代谈起,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一点,本刊借纪念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40周年之际,摘编了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史”和“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内容。以大事记的形式转述这段历史,忆往抚今,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为了使这段历史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大事记从本世纪初,汽车工业创业开始,一直刊登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No.50刊出了“揽天下之合力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之发展(一)”。本期作为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之收官篇,刊出“揽天下之合力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之发展(二)”中的主要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投资和产品情况。  相似文献   

15.
冯艳 《时代汽车》2006,(1):36-37
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吉利、长城、中华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外的著名国际车展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只是这类车展的旁观者。正如来自长城的说法:长城汽车从来不做“赔本赚名声”的事,也不“为参展而能展”。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满怀信心地参与国际竞争,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出口的道路上迈出雄健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07,(10):96-97
回眸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拥有半个多世纪的“跃进”品牌,曾经是中国轻卡的代名词。曾几何时,享有“大解放,小跃进”美誉的跃进轻卡,还是民族汽车饕餮大餐中的招牌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几年前,跃进却由于种种原因,产销每况愈下。然而励精图治之后却是南汽跃进在产品品质、营销模式上的成功跃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战国”时代。仨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品牌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在世界汽车舞台上,虽然已经是“制造六国”,却还是个“品牌弱国”。尤其在汽车行业发展期,各种信息应接不暇,各种变化纷至沓来,对亍品牌建设当中的各种关系,争论者有之,误读者确之,模糊不明者亦有之。因此,必须从汽车企业品牌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入手,明确概念,厘清内涵!提出正确观点并辨析关系。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面对加入WTO,我国汽车工业应当如何应对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对"民族汽车工业"提法的争议.相当多的人认为:"民族汽车工业"提法已经过时,不符合国际化潮流,应以"中国汽车工业"提法代替之.这种观点被多数人所接受,从此汽车工业的民族属性逐渐淡化,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谋发展求生存成为主流,合资中的控股地位不再强求,知识产权不再看重,有无品牌已不在乎,有无技术开发能力无所谓.  相似文献   

19.
哈飞汽车历经28年的风雨,从当年只有几百平方米老工房里的痴心研发,到如今年产汽车40万辆,荣获我国业界诸多桂冠,自主品牌高立于海内外汽车之林。在成为“军转民”成功典范的同时,更高擎起自强自立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为国人抒发了民族豪气! 哈飞汽车何以志存高远,成就大业? 是外来异质资本“血液”的注入?是不正当的抄袭?还是政策的偏爱?或许是航天技术优势所致?都不是。哈飞汽车渊源于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军工血统,在那里聚集着追逐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以产业报国的热血志士,浓缩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不畏豪强、甘于献身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崇尚的是对民族大义矢志不渝的追求。它比技术、资金等其他优势更为宝贵。哈飞汽车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一路燃烧、“裂变”,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的伟大哲学命题。“哈飞汽车”是一部浓墨重彩的民族英雄主义教材,业界人士、企业,乃至更多的国人读一读该是别有滋味。  相似文献   

20.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在北京车展上的表现,国内媒体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同时在报道中多次出现“民族汽车工业”、“民族汽车企业”、“民族汽车品牌”一类字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