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加固吹填海相泥沙形成的软土地基,在汕头市东海岸围海造地的吹填区域内,进行堆载预压的静态排水固结法、强夯施工的动力排水固结法等试验,采用“降水+堆载+强夯”的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海相泥沙形成的软土地基。通过现场测试,研究施工过程中各层地基沉降、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变化情况,对处理前后的地基进行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研究,并验证该方法对海相泥沙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显著提高吹填软土地基的承载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围海造地软基加固工程中。  相似文献   

2.
围海造陆工程中分层吹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层吹填法进行总体介绍。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在固结时间、沉降量以及抗剪强度等方面对分层吹填法以及传统的直接吹填法进行深入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吹填法的地基土体固结时间远低于采用直接吹填法,其地基沉降情况及抗剪强度也优于直接吹填法。  相似文献   

3.
孙明 《港口科技》2023,(1):14-21+33
为加快推进上海港洋山港区建设,结合小洋山港口公共设施及资源综合利用区围填海工程,在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波浪、LNG管线保护、地基处理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围填海工程设计方案。围堤采用底宽53 m冲灌袋装砂堤芯和200~1 000 kg抛石斜坡堤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安全稳定性,确保用海红线;结合近远期建设开发情况,适当缩减堤身尺寸,以减小地基压力。通过分析施工难点,在外侧抛石至+4.5 m、砂垫层铺设至+4.0 m后,采用陆上结合水上塑料排水板方法进行围堤地基固结,可有效节约施工工期。在施工中采用多块分层分区吹填的方法,与围堤袋装砂冲灌作业平行交替施工,从而提高吹填作业效率。通过加强施工船舶和车辆管理,落实承载力、水平位移监测和LNG管线保护等措施,多措并举推进围填海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海吹填造陆工程的地基沉降监测和分析,通常在回填形成陆域后安装沉降板、分层沉降仪等仪器开展沉降监测工作,但是吹填或陆推回填过程中引起的沉降量很难监测.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首次采用静力触探CPT检测技术评定不同土层的分界面,用于推算和分析回填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量,提供一种全新的沉降量推算和计量的新思路,为...  相似文献   

5.
张金河 《中国水运》2014,(3):330-331,334
吹填施工多应用于沿海造地工程,吹填造陆是将一定比例的砂、浆泥和海水混合成浆体,并用吹管将其输送至制定区域,经过排水固结形成陆域的土地开发技术。文中根据厦门翔安南部大嶝南缘吹淤造地一期工程为例,探讨吹填施工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如果吹填物为砂质,而吹填区域为淤泥层,传统吹填施工很难解决吹填过程中吹填物对吹填区淤泥的破坏问题,会造成大量淤泥集中,给后续地基处理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如果吹填区域淤泥层过厚,而吹填施工速度过快,传统吹填施工还有可能造成吹填区失稳。结合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PCCP)工程,利用边坡稳定理论,探讨分层区块化吹填在超厚淤泥底质吹填区的应用,并提供一种区块化分层吹填的施工工艺,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大面积吹填陆域软基处理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所取得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吹填超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工程特性,其工程试验是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大连某地区吹填超软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配制多组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进行标准固结试验。对含水率变化与固结特性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对其固结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基于吹填法的原理及预加固厚度所考虑的变量建立吹填土预加固厚度计算模型。介绍了分层法吹填的目的与原理,详细介绍分层法吹填土预加固厚度模型计算。提出不同的地基土,选择不同重量的加固机器,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概况计算泥浆预加固厚度,以便使吹填土满足后期地基加固的施工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澳门某填海工程为例,研究了吹填法填海造地悬沙对施工工艺的影响,介绍吹填法填海造地物料来源,分析吹填物料、作业位置、对施工工艺的影响,在不同源强、作业位置、吹填物料下,扩散范围与悬沙浓度之间有一定差异,在潮流因素影响下,悬浮泥沙形态与扩散范围也具有一定差异。涨潮时,悬浮泥沙会湾内扩散,落潮时,悬浮泥沙向着湾外扩散,对同类吹填法填海造地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真空预压在大型填海造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龙照  张兆华 《水运工程》2006,(B09):102-105
从填海造陆工程的要求出发,阐述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在大型填海造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峰  王绪锋 《港工技术》2011,48(2):49-51
原位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组成部分,在施工组织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某填海软基处理工程的原位监测,利用3种方法预测工后沉降,并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基于实测沉降数据和"曾国熙等速加荷法"反向分析地基的固结度,并根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综合评定软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全胜  王新骄 《水运工程》2020,(S1):195-198
威海内海吹填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是采用吹砂挤淤方式进行吹填,吹填区吹填完成后采用机械压实。在施工过程中须多次对吹填区进行进度测量,涉及土方量的计算频率较高。为保证工程土方量的计算准确,将南方CASS软件的不同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计算土方量,还能形象地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大型填海造地人工岛建设工程中,土体沉降是影响整个场区后期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为了分析填海造地工程中土体沉降的因素,利用土体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中的扫描电镜法(SEM),对场区具有代表性的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等6种土样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深度处的SEM图,得到影响土体沉降的结构特征.同时结合Terzaghi一维及Biot二维固结理论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一维及二维蠕变模型并对比两种固结理论的数值计算结果,预测工程竣工后土体沉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本身的微观结构特征是影响场区沉降量的本质因素,两种数值分析方法得到的沉降规律和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舟山群岛海域具有通航岔道及通航船型多、航线交叉、潮流流态及通航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桥梁所需的航道及通航净空尺度确定方法有其独特性。以鱼山大桥为例,在充分分析船舶通航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周边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数学模型计算潮流场数据,经多方案比选和航线优化,并采用船舶模拟试验验证,确定桥梁通航等级和桥区航道规划方案,得出合理的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布置方案,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承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核心港区,工程依托外海岛礁地形,在高含沙、强潮流的开敞海域通过封堵汉道、填海造陆建设的超大型集装箱港区.工程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高,外海施工依托条件差,设计从选址、规划到设计、现场实施,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开发建设外海深水码头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骆钊  冯先导  王超  林红星 《水运工程》2020,(12):195-197
吹砂回填普遍存在于港口工程、岛隧工程等相关建设中,具有工程量大、运输距离远、成本高昂的特点。为尽可能在吹填砂计算中获取准确的数字,介绍了基于多波束测量数据和Matlab编程的吹填方量的细化计算方法。根据振冲和排水板的地基处理效果,反推吹填砂固结和堆载影响,精确计算吹填砂量并给出吹填交工高程。在巴拿马阿马多尔邮轮码头项目实践中,精确计算的吹填砂量较传统的计算方法节省约7万m3的吹填量。  相似文献   

18.
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瓯江口海区潮流泥沙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北口、中水道、黄大岙、重山、沙头、小门、黄大峡等水道,以及对瓯江泄洪排涝和附近港区、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对附近各港区、水道影响很小,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舟山钓梁二期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钓梁二期围垦工程南堤实施前后的潮流场,分析了围垦南堤建设后对螺门码头附近海域潮流的影响及冲淤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南堤的实施使得码头群东侧海区流速减小较明显。围垦南堤实施后钓梁湾内海域整体呈现淤积状态,平均淤积强度在0.8 m/a左右,码头前沿海域平均淤积强度约为1.1 m/a。  相似文献   

20.
围堤工程大型充砂袋高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围海造陆工程中,围堤技术是关键,其中采用大型充砂袋围堤最为复杂。能否在有限工期内高效完成围堤对工程有重要影响。针对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吹砂船舶有限、吹填区土质差等情况,采用了布置临时砂库、准确计算加载间隙期、加快充填砂固结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克服了困难,有效地节省了工期,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