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乡镇和城市的交通路网逐渐的区域发达,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相关规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城市的原来的交通路网,特别的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分隔了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联系,造成了高速公路两侧的城市区域之间的交通范围狭小拥堵,可供使用的道路较少.甚至没有符合大型车辆行驶的地方性道路,严重制约了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问题.很多城市的道路规划部门对城市的道路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设计,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化公路网系统,建立了公路网结构自组织演化框架,对演化过程进行了 仿真研究.首先,在给定各城市社会经济状况条件下,研究各城市节点间的连接概率,建立 初始路网;然后,在初始路网的基础上,通过交通分布和分配获得各道路的饱和度;最后, 以降低出行时间为目的,在建设成本最小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扩大路网规模或提高道路 等级,更新路网结构.本文以一个城市圈为对象,对路网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 路网规模和等级更新存在一定的规律,城市圈内部的道路等级高于外部,且不相邻城市 间的道路等级一般较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各等级道路的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交通方式在各等级道路的出行距离分布规律是交通需求研究的基础,也是各等级道路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三种长度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各等级道路承担不同出行距离的交通功能的特点,探讨了各等级道路承担的出行距离规律.最后利用已有的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建立交通方式在各等级道路上的出行距离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地震易发区的道路规划和建设方法,以芦山县为例,通过从路网多方向可达、道路安全性评估、尊重生态三方面提出地震易发区道路规划的准则,保证地震易发区道路系统的系统性、可靠性和生态性。此外,还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保证灾害发生后道路的可靠性:提高道路建设标准、分区完善交通整治指引、分类别进行沿线安全防护设计和道路差别化实施。结果表明:该交通规划建设体系能更好地服务地震易发区人民的出行,创造更安全、绿色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网络中,各等级道路之间衔接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网络期望功能的实现.本文以不同等级道路功能分析为基础,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道路网规划,以交通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专项规划,以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道路网络衔接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蒙特卡罗算法,分别计算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系统可靠度,以作为不同阶段道路网络衔接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探讨道路网络衔接中的越级交叉问题.最后以郑州市某区域道路网络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城市路网中不同出行方式车流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私家车实行拥挤道路使用收费和增加公交发车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基于可变公交发车频率的城市拥挤道路收费定价的优化问题. 在分析确定路网上公交车和私家车出行方式的广义出行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以路网上的出行者消费盈余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规划为弹性需求下的组合出行网络用户平衡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优化算法. 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可变公交发车频率的城市拥挤道路收费定价模型和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道路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路作为县、镇、村之间交通连接通道,对于县域、村镇之间经济产业发展和群众日常便利出行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目前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相对简单,存在等级低、通达里程不足、网络化不完善、建设及养护投入大等特点.随着国力的增长,农村公路的建设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期,对于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农村公路规划的重点及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大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CBD),而交通是空间有限的CBD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阶段及存在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流结构不合理,混合交通现象严重,停车设施不足,缺乏行人步行区和过街设施,交通出行时间分布不均衡等,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限制过境交通、发展快速公交、开发地下空间、合理进行停车规划及停车管理等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区域交通一体化意义,主要在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要求下,克服不同行政地区的壁垒,实现区域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补。在当今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某一城市内,相邻若干片区也存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经济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河涌水系、自然山体等分隔,或规划编制时间不同步等因素,各个片区相互之间的一体化考虑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的必要。以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地区为例,在一体化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交通需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一体化目标,并进一步在道路网络、轨道网络等方面提出了地区内部和地区对外两个层次的交通一体化规划措施与对策,最后通过模型测试分析评价一体化措施与对策的实际效果,供城市局部地区的中观层面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票价直接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客运结构.在比较交通方式相对优势度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城市综合交通乘客出行时间最少,整体系统结构优化为目标,构建了城市客运系统整体出行时间最小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算例表明,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下,随着票价降低,选择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汽车出行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逐步增加,整个系统广义出行成本降低,系统总出行时间减少.城市客运系统结构中各交通方式优势的发挥受票价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时,应优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增强客流分担率,最大可能发挥其运能大和系统出行时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推进以及城际交通带来的区域出行便利化,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要素流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以及区域间相互作用等内容,分析各阶段城际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协调性,包括在规划层面以多层次城际交通引导区域要素流动、在空间层面亟待提高城际交通与城市空间匹配度、在组织层面跨区衔接难度大以及网络整体均衡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地下道路规划的实际要求出发,以上海为例,提出地下道路的建设必要性与适用性.根据地下道路不同的交通功能对地下道路进行分类,确定了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上海市地下道路网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苏州、湖州等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居民对公交服务的要求,得到我国众多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为:现状公交线网规划是基于城市道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被动适应性规划,导致了城市公交线网对居民出行起迄点的覆盖率的降低和居民公交出行的不便性.提出的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布局模式要求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应以满足居民公交出行的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布设城市的公交线网场站、实施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来提高居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络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应适应并服务于城市公交线网的规划和布设.从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结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开展面向区域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协同规划,以江浙沪皖地区的18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基于入境旅游者的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城市间的旅游出行网络,并运用节点结构指标和网络结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在城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在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徐州和盐城等城市需加强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高效的出行路径;城际间便捷的综合交通出行网络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玲  张颖达  刘雪杰  祝超 《城市交通》2021,19(4):41-47,111
赛事专用道路网络是保障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交通参与者出行时间可靠性和便利性的有效措施,也是国内外的惯例做法.通过梳理大型体育赛事专用道路设置的具体做法,明确赛事专用道路的规划原则.提出赛事专用道路网络规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服务对象分析、起讫点区位分析、路径选择、设置类型选择、仿真评估、方案优化调整,并提出运营管理中需要考虑的要点.应在确保满足赛事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多干扰城市公共交通及社会交通的运行;同时做好与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的协同融合管理以及赛事专用道路启用时间的灵活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大公共交通设施,对缓解交通拥堵、引导绿色出行、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需在全市层面统筹分析轨道线路建设对交通系统的整体影响,从而发挥其最大交通效益。综合考虑片区人口加权的网络可达性指标,提出道路、轨道一体化系统的网络可达性计算方法,并分析东莞市现状轨道、城市轨道建设规划、城市轨道网络规划的网络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状79.20% 地区在网络可达性60min等值圈范围内,11.21%地区在网络可达性45min等值圈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全市网络可达性增强,西北、西南区域提升显著;对于城市轨道网络规划,选取了6个线路组合方案进行网络可达性分析,其中轨道6号线、7号线、1号线(支线)组合方案对全市网络可达性整体提升作用最佳,为新一轮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分级与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机动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必须认真梳理城市道路分级与交通组织方式、并做出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日本的道路等级划分理论及案例,指出国内外道路分级存在较大差异且中国相关规范较为粗泛。通过对居住密度、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土地利用、车流特征、道路线型等道路分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建议中国城市道路划分为4个功能等级和7个设计等级,并给出相应的设置条件建议。强调合理的道路分级既应保障城市跨区域交通高效的通过性,也应为小尺度交通活动和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便利、安全的可达性;应将道路资源有效配置给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以及机动车,从而优化交通结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业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公路工程是交通建设的主要项目,不断提升道路施工质量有助于工程效益的增收.伴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交通工程成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往来的有利因素.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先进的工程管理体制,导致施工期间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图纸设计是道路工程规划的首要工作,其对后期道路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综合交通发展背景是在经济社会总量持续增长下,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市近郊成为主要人口导入地区;建设用地拓展加快,城市空间扩大;人员出行强度随经济活动增多而不断提高,对外交通增长显著;人员出行空间分布向近郊区拓展,交通地带之间联系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良好的市政道路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车辆数量越来越多,开车出行需要更加便捷的交通,建设经济走入快车道,分流各路车辆;目前各个大型城市都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和完善。对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实现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有利于体现政府公益性投资,体现了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政府服务性形象,减少私家车出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