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我国已完成的动车组车内噪声试验经验,对比研究了国内外铁道车辆的噪声标准,总结了车内噪声的一些试验方法和推荐限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为验证运用全方位声源探测系统评价车内噪声特性的有效性,采用试验车体进行了激振试验,以及使用新干线车辆进行了运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在研究降低车内噪声对策时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能量解析法(SEA)预测车内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统计能量解析法(SEA)在铁道车辆的车内噪声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近郊型车辆车内噪声预测中采用的SEA实例,并将其结果与定置试验及运行试验中获得的车辆内外噪声级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显示出SEA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某储能式有轨电车在静止状态、40 km/h和60 km/h运行速度下进行噪声试验,获得了该车车内以及车外的噪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静止时车内噪声主要受到空调系统的影响。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轮轨噪声逐渐成为车内的主要噪声源,但牵引电机噪声一直为动车内部主要的噪声源。距离轨道中心7.5 m处的车外噪声能量集中在800~2 500 Hz,峰值位于1 000 Hz频率段,但未测试到明显的牵引电机噪声。相关分析结果可为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噪声控制和低噪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直接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掌握车内噪声特性,可以为地铁车辆车体结构声学设计及车内声学环境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标准测试不同运行速度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内噪声,获得车内噪声频谱特性。根据能够反映主观听觉作用的心理声学理论,进行车内噪声特性响度分析,比较声压和响度评价车内噪声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车内降噪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场测试,对350~400km/h速度下的高速列车车内观光区噪声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了350km/h以上区域车内噪声的动态特性及其随速度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对其评价时,由于国内外对高速列车的噪声评价还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基本在沿用A声级。但是,A声级在噪声测量和评价中存在不足。为了研究A声级能否作为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评价的合理指标,以及其他噪声评价指标对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评价的可行性,采用不同噪声评价指标对350km/h以上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50km/h以上高速列车车内观光区噪声具有显著的中低频特性,采用A声级评价会低估车内噪声的影响程度,选择响度、噪度、NR曲线和RC曲线等噪声评价指标作为辅助,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司乘人员对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主观感受。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小型扬声器与声粒子速度传感器分析车内噪声贡献度的方法以及定置试验车辆激振试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预测高速列车车内结构噪声,本文基于声固耦合理论,结合有限元法(FE)、统计能量分析法(SEA)的优点,采用FE-SEA混合法建立车体-车内声腔耦合车内结构噪声预测模型,分析在垂向二系悬挂力作用下车体结构振动响应、0~500Hz频段车内结构噪声及车体各组成部分对车内结构噪声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混合FE-SEA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车体结构振动及车内结构噪声,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在垂向二系悬挂力作用下,车内各部位噪声值相差较小,其变化趋势与二系悬挂力变化趋势一致;车体振动在低频段较明显,车体底板振动加速度、速度最大,对车内结构噪声的影响最大,可通过对底板采取减振措施降低车内结构噪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车外噪声的分布特性,分析了车外各部分噪声对车内噪声的贡献量,提出了降低车内噪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内噪声关系到乘坐舒适性,与轨道、隧道、车辆设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测试洛阳地铁车辆在隧道内不同速度工况下车内不同位置噪声,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并研究噪声源及产生途径,从车辆角度提出车内降噪措施。研究表明,车内噪声在标准范围内但临近限值,空调口附近噪声值>车门附近噪声值>车辆中心位置噪声值,车辆加速阶段噪声值>减速阶段噪声值>匀速运行阶段噪声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内燃动车组噪声控制要求、噪声源频谱特性,制定了车辆断面结构的隔声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对车辆所用材料及组合结构进行了隔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同时通过预测车内噪声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车内声场进行仿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车辆隔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控制车辆内部噪声。  相似文献   

12.
ZMB080型地铁车辆转向架车轮降噪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低噪声车轮的降噪方式,找到了适合ZMB080型地铁车辆转向架车轮降噪的方法—在车轮的轮辋内侧安装阻尼环,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实地测试日本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车内噪声水平,将不同线路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噪声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噪声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降低噪声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铁车辆内部噪声的测试可知,地铁车辆车内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噪声的大小也随着测试位置的变化而不同;在静置状态下,辅助设备运转是主要噪声源,随运行速度的提高,噪声源则主要以轮轨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车在进行水阻试验时会产生高强噪声 ,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使用全封闭式降噪方法时 ,会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 ,但所引起的机车散热以及投资增加使得人们试图去寻求更简洁、投资更省、效果又能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方法。通过对水阻试验噪声的传播分析和计算 ,提出了一种复合声屏障的设计方案 ,并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速列车VIP客室内噪声特性,对我国某现役高速列车VIP客室内的噪声特性进行了实景测试,并分析了该噪声形成机理。测试结果显示:VIP客室位于头车时,声压级总值较其位于尾车时增大约5 d B,其主要原因在于头车受到气动噪声影响更为显著;在客室内噪声显著的125 Hz频段,对应阶次特性显著峰值频率为126 Hz(车辆系统过枕跨频率);在客室内噪声显著的500 Hz和630 Hz频段,对应随速度变化的540 Hz和569 Hz等峰值频率,其与车轮19~24阶激励频率密切相关,分析判断其产生机理为车轮19~24阶非圆激励导致。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通道噪声测试与分析系统对铁路软卧车进行了多通道同步噪声测试,分析了铁路软卧车车内噪声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分布规律,为我国新造铁路客车的防噪降噪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电阻点焊原理,对相同的点焊搭接方式,分别采用3种工况进行焊接试验。3种工况分别采用相同焊接参数对搭接接触面涂导电密封胶和不涂导电密封胶的试件进行焊接;优化焊接参数后,对搭接接触面涂导电密封胶的试验件进行焊接。对3种工况下完成的焊接试件进行拉伸力检测试验、金相熔核尺寸检测和缺陷检测试验,对熔核直径、拉伸力、熔核内部缺陷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导电密封胶对电阻点焊的焊接性能存在影响;通过适当优化焊接参数,可以提高涂导电密封胶试件的焊接性能,焊接质量能够满足产品焊接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线开展了无声屏障、全封闭声屏障、全封闭声屏障+梯形轨枕和全封闭声屏障+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工况下的噪声对比测试试验.在各测量断面处布置7个噪声测点,并得到12.5~20000 Hz频段的噪声声压级与频谱曲线,分析各工况下噪声频谱特性与降噪效果.结果表明:仅采用全封闭声屏时,噪声源强处降噪效果最佳,且降噪效果随水平距离的增大呈衰减趋势;在全封闭声屏障的基础上采用梯形轨枕或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后各测点(测点l除外)处降噪效果进一步增大,减振轨道确保了全封闭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减振轨道能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噪声,但同时也增大了轮轨噪声;全封闭声屏障+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的降噪效果优于全封闭声屏障+梯形轨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车内噪声已成为列车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研究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原因,对该线路钢轨打磨前后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分别使用A计权和响度来分析其声学特性,并比较A计权和响度评价车内降噪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是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6个测点声压级明显降低。通过A计权分析可知,钢轨打磨对前端和后端车厢降噪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中部车厢降噪效果不如前者。通过响度分析可知,列车前端和后端车厢的4个测点车内噪声总响度降低,而在中部车厢的2个测点总响度略有增大。评价噪声主观感觉大小的A计权低估了中部车厢100~300 Hz频率的噪声影响,而响度作为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感觉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低频车内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