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健  邵优华  周惠元 《船舶》2013,(6):47-51
针对潜艇耐压壳体误开孔的修补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潜艇耐压壳体的变形和应力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以及对两个施工方案的评估,肯定了该型潜艇的修补方案,为后期开展类似的舰艇维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式表面开孔水下回转体流噪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ES(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模拟表面开孔水下回转体在一定来流速度下非定常流体力学现象,分析开孔附近的精细流动结构及流场时频特性;结合FW-H模型计算开孔体流噪声,分析噪声频谱及总噪声级指向性特点。对两种方案开孔形式的回转体流场及流噪声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中的一个方案较另一方案阻力增加1%,脉动幅值也较大;两方案指向性相似,方案1的噪声级在各方向上较方案2约大4dB。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方案1噪声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孔穴流动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3.
闫桂荣 《船舶工程》2013,35(3):16-18
介绍了开体式挖泥船上开体液压缸及主甲板铰链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小型1800m3开体泥驳为例,就船上开体液压缸、主甲板铰链、液压缸铰链的力学原理、受力计算、结构型式及尺寸校核等作详细说明,为开体式挖泥船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文青  吕立伟  周敏 《船舶》2016,27(6):28-34
C型独立液货舱开孔区域的强度对整个液货舱围护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根据压力容器规范计算方法对罐体上气室处开孔及气室封头上的接管处开孔进行强度校核,并提出补强设计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补强方案进行验证与研究。结果表明,气室处开孔应力水平较高,通过设置复板及增加气室筒体板厚的方式能最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开体泥驳开体与合体动作是依靠安装于船体上的2套大型铸钢铰链作为支点来实现的,其制造与装配技术是泥驳能否成功建造的关键。以3000m~3自航开体泥驳为例,主要介绍用于开体的大型铸钢铰链眼板的焊接工艺和在船上的装配工艺,合理安排和仔细把控工艺流程,使整个安装得以成功实施,并为以后同类型开体泥驳的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恩春 《上海造船》2017,33(3):31-34
结合开体泥驳的船型特点,对动稳性力臂(GZ)和排水量变化的数据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开体泥驳的稳性与其他普通货船稳性的区别。针对开体泥驳稳性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为开体泥驳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开体工程船”的设计经验,介绍了开体工程船的轮机设计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开体泥驳甲板铰链构件尺寸由直接计算确定,常规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中,存在载荷取值主观性大、海况影响考虑不准确、应力衡准困难等问题,采用基于波浪载荷直接计算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方法对1艘1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甲板铰链疲劳寿命估算。结果表明,甲板铰链的高应力区出现在眼板与轴承支座的过渡处和铰链眼板自由边的中间部分,斜浪状态下波浪载荷对甲板铰链的影响最大,在开体泥驳甲板铰链的结构设计中应重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曹仁丹  成辰 《江苏船舶》2023,(1):11-13+48
针对开体泥驳总体设计时需满足“装得下”和“抛得出”的2个问题,以某型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对布置设计、上层建筑设计、铰链设计等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体泥驳兼有载重型船和布置地位型船的特点;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开体运动对船体的影响,特别是进行油缸舱、甲板室铰链和甲板铰链等关键位置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静载荷和动载荷因素,谨慎取值。  相似文献   

10.
深水防波堤抛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东防波堤水上抛石工艺,通过计算开底驳与开体驳抛填数据用以指导施工。采用开底驳、开体驳大范围主抛,甲板驳补抛以及通过翘板堆填,形成类似陆推的水上施工工艺,过程中扫海测深绘制直观断面图,有效控制堤身抛填质量及成本。顺利完成了董家口地区首个全部采用水上施工的深水防波堤。  相似文献   

11.
开孔分布是影响空腔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对开孔空腔流动有更深的认识,采用大涡模拟(LES)的方法,以Suboff艇体母线建立二维模型,研究4种开孔分布对空腔流动阻力,频谱特性及内外流交换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由于艇体表面的压力分布不同,孔附近产生纵向压力差,促使空腔内外流动交换,增加主艇体首尾压差阻力,进而使得总阻力增大。计算结果表明艇体阻力增加与内外流交换的密切相关,开孔位于中部时总阻力增量最小,内外流增量最小,开孔均匀分布时引起内外流流动交换剧烈,阻力增量最大,而且开孔引起总阻力波动幅值增加,频率分布特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开孔使得大幅波动频带变宽,可以预测噪声强度增加,频带变宽。  相似文献   

12.
开孔分布是影响空腔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对开孔空腔流动有更深的认识,采用大涡模拟(LES)的方法,以Suboff艇体母线建立二维模型,研究4种开孔分布对空腔流动阻力,频谱特性及内外流交换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由于艇体表面的压力分布不同,孔附近产生纵向压力差,促使空腔内外流动交换,增加主艇体首尾压差阻力,进而使得总阻力增大.计算结果表明艇体阻力增加与内外流交换的密切相关,开孔位于中部时总阻力增量最小,内外流增量最小,开孔均匀分布时引起内外流流动交换剧烈,阻力增量最大,而且开孔引起总阻力波动幅值增加,频率分布特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开孔使得大幅波动频带变宽,可以预测噪声强度增加,频带变宽.  相似文献   

13.
丁华 《中国修船》1999,(6):11-11,26
通过泥驳液压开体系统的挂钩感应开关传动机构的技术改造,有效地解决了经常发生的船体开体挂钧打不开的故障,并且改造后的尖开关维修保养方便,传动机构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以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例,提出动载荷的3种计算方法,从受力角度对甲板铰链与液压缸支座的设计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舱段强度进行直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和液压缸支座是实现开体泥驳“抛得出”的关键部件,设计结构满足强度衡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自航开体泥驳结构设计的方法,推导了主惯性轴的转角和惯矩计算公式,给出了中剖面结构设计实例,并探讨了三艘开体泥驳的总强度。  相似文献   

16.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国娜 《船舶》2013,24(3):22-25
介绍了非自航开体泥驳改造为自航泥驳的改造方案、图纸审核和改造技术要点,以及改造后的船舶技术性能与施工使用效果。实船证明,改造后的驳船整体性能优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节省船舶建造费用及配套拖轮费用,也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施工时无需被拖带,有效提升了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新型超大型浮式海上基地消浪室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超大型浮式海上基地(VLFOB)设计采用了由两层直立开孔式消浪墙组成的消浪室结构。根据内、外消浪墙开孔率的不同,提出6组消浪室方案。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消浪室方案下的消波效率和VLFOB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一般地,消浪室开孔率越小,消波效率越高,VLFOB的纵荡幅值和系泊力越大,单体间连接载荷相对较大;相同消浪室方案下,入射波能级提高使得消波效率降低;采用内外开孔率分别为0.16和0.24的消浪室方案,不仅消波效率较高,而且单体间的连接载荷也较小。  相似文献   

19.
依托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防波堤工程,介绍了在外海无掩护水域进行开体驳分层抛石的施工工艺。首先介绍了此防波堤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其次详细分析了在外海复杂水文条件下进行开体驳定点分层抛石的施工工艺,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6月5日上午9时,武汉航道船厂承建的200m~3开体驳——"渝工石203""渝工石204"顺利离开码头,编队后缓缓驶入长江主航道,正式交付入列。据悉,两艘船舶为钢质、单甲板、四开体形式、双桨、直型首、常规推进自航开体驳。该类型船舶主要用于长江宜宾—重庆维护性疏浚施工,配合4抓斗挖泥船进行航道维护作业,装载、运输和卸载块石及砂卵石等航道淤积物,是目前主力辅助船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