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直航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合资是实现两岸直航的最佳方式(下)郑卓凡当前影响两岸间直航的主要障碍当前,影响两岸间直航的主要问题是政治问题,这也是目前困扰两岸海运界、工商界人士的最大问题。然而,究其原因,就是台湾当局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趋势于不顾,有意阻绕...  相似文献   

2.
郑懿 《集装箱化》2009,20(12):8-10
为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输的发展,分析两岸海上直航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5点发展建议:(1)降低营运成本;(2)加强市场监管;(3)完善集疏远体系建设;(4)加快引进台资现代航运服务业;(5)建立两岸航运信息沟通与互换机制。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与台湾最近距离只有68海里,两岸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让福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前沿平台。两岸海上直航开通后,直航船舶通航数量、船舶种类和客流量骤增,海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的责任更重、任务更艰巨。福建海事局作为服务两岸直航的先行者,在两岸直航方面先行先试,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直航极大地支持了两岸经贸发展,给两岸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两岸海上直航对海峡船舶交通的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海上交通工程理论,提出了两岸海上直航后海峡的船舶交通及船舶交通规划.该规划可建立良好的海峡船舶交通秩序,改善两岸海上直航的通航条件,更有效地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两岸迟迟不能实现海上直航的原因。贸易是两岸直航的主要动力;只有当两岸贸易发展到较高程度时,航运业者才会赞成两岸实现直航。此外,有一种实现海上直航的特殊情况存在:两岸贸易的受损集团力量较强却赞成直航,即使两岸贸易发展较弱,也可能实现海上两岸直航。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三通”正式实施。基于两岸海运直航的政治敏感性和两岸双方海事监管法规的差异性,两岸航运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目前在两岸登记的直航船舶.海事机构在管理(监控)上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两岸海上试点直航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台湾也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世贸组织,同时,始于1997年4月的两岸海上试点直航至今已有五年,期间两岸三地集装箱货运业务有了很大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带来影响,并导致与之关系密切的两岸航运业出现新的变化。两岸海上试点直航未来如何发展,已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彭娟 《水运管理》2001,(10):34-35,30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间船舶直航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96年 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第6号令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管理力法》,同时决定率先开放厦门、福州两港作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时至今日,在大陆港口中,除福州、厦门两港被交通部批准正式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航试点港口外,其余港口均尚未成为两岸间的直航港口。长久以来,两岸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的航运和港口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海峡两岸民众的不懈努力和共同推动下,尤其是在两岸海运和民航业界人士的务实推动下,两岸通航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也为最终实现两岸全面直航积累了经验。目前,海上通航有三种方式:一是两岸货物经第三地集装箱班轮和不定期船散杂货间接运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现状与近期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起动。一年多来,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集装箱运量逐月增加,两岸船公司效益日趋好转。为实现两岸直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试点直航”并不等于“直航”。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应该是“一个中国、双向直航、平等互利”。大陆有关部门早就公开宣称,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直航,大陆所有的港口均对台轮开放。所以,目前的通航运作方式,应该称为“海峡两岸船公司所有挂方便旗的船舶,双向定点中转航”。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操作方式。 一、试点直航的运营状况 台湾方面:开放高雄港的“境外航运中心”,大陆方面开放福州、厦门两港作为试点直航港。 大陆、台湾有六家轮船公司共12艘集装箱轮(限制400TEU以下)被核准参与从福州、厦门至高雄“境外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1.
隧着台湾海峡两岸船舶直航的快速发展,船舶安全问题—直是海峡两岸航运界非常关注的课题.此文通过对高速客滚船台湾海峡两岸直航的风险分析,提出高速客滚船两岸直航的安全对策,以保障台湾海峡两岸直航高速客滚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集装箱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翟再 《集装箱化》2009,20(11):12-14
为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针对两岸开通海上直航这一重大举措,就两岸海上直航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两岸海上直航集装箱运输的现状,探讨其发展前景,并提出4点建议:(1)促进金融合作;(2)建立战略联盟;(3)避免过度竞争;(4)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12月15日,按照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达成的协议,两岸海上直航正式启动,空中通航实现客货运包机常态化。而按照协议内容,两岸在未来半年内将就定期客货运航班作出安排,以及加快就南线“截弯取直”进行磋商,全面空中直航也很快实现。这样,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以来,经过30年的曲折,两岸“三通”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主办的海峡论坛两岸直航圆桌会议在厦门顺利举行。交通运输部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会上还发布了九项政策措施:增设5个直航港口(港区);宏观调控直航运力;便利两岸砂石运输;台湾直航航运公司享免税优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12,(3):I0009-I0009
2012年2月9日,中国船级社(CCS)和台湾验船中心(CR)在上海召开了两岸直航船舶共同技术标准交流会.CCS朱恺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和cR郑坤荣总验船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致辞。双方认为制定两岸直航船舶共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航务》2009,(1):43-44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立中: 近年来两岸空中通航在两岸同胞特别是航运界人士的努力下,取得了新进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今天成为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时刻,这一刻将永久地凝固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立中: 近年来两岸空中通航在两岸同胞特别是航运界人士的努力下,取得了新进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今天成为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时刻,这一刻将永久地凝固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郭晓芳 《水运管理》1997,(10):17-22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人民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深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两岸直航首选厦门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是必然的选择。多年来,为迎接两岸直航;厦门港一直围绕“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发展方向,加快港口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港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昔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港,跨入了全国大港行列,可承负起两岸通航的重任。厦门港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与服务,加快港口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为货主提供现代化货运所需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为两岸通航架设金桥,促进两岸的互补互益、互利互惠。  相似文献   

19.
从两岸间接直航的现实及其特点出发,论证了两岸直航和海事联合仲裁的现实性和必然性,并对两岸海事联合仲裁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海峡两岸航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两岸航运交流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已形成三种通航方式,即:两岸试点直航、两岸三地航线和金门与厦门、马祖与马尾直航.但现有通航方式局限性很大,严重制约着两岸经贸、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两岸航运交流中这三种通航方式只是过渡的形式,只有直接通航才能适应和满足两岸不断增长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将成为未来两岸间航运的必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