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海运》2009,(10):44-45
1977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这一战略决策,为船舶工业指明了方向,揭开了中国船舶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8,(1):5-10
船舶工业过去的20年,经历了初闯国际市场,在大萧条中稳步发展和全面构建国际竞争优势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自强振兴之路。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多层次性。我国船舶工业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基础,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先从接近我国技术水平的中低档船型做起,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接船,充分发挥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优势,实现了打进国际市场的目标。从购买技术到自主创新,可以较快地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亲临大会,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船舶工业这几年取得的成绩,提出进一步推动造船行业发展,使之成为出口型支柱型产业的目标,这给船舶工业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一、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将打进国际市场做为船舶工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战略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市场,出口造船总量不断攀升,1996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2001年造船完工近4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总载重吨近10%。 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给船舶出口创汇的有关批示中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而言),从而为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国家级发展战略要  相似文献   

5.
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在吸取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开拓海工业务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海工装备制造与运输船舶建造的不同特点,对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海工业务面对九大重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对中国船舶工业企业防范海工业务风险,克服困难渡过海工市场的困难时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2,(8):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船舶工业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贯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船舶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科技进步,使船舶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二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得到很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最近发布的“2007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中提醒我国船舶工业.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造船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国际新标准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与冲击。  相似文献   

8.
程显皓 《江苏船舶》2007,24(5):39-41
现今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对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从根本上提高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局势,提出了技术创新、自我调整的方法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郑兴富 《船艇》1997,(9):10-13
根据市场发展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需要开展大型集装箱船的科技攻关,已经是船舶工业科技工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重大问题,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崔国庆 《船艇》1997,(10):4-6
对今后几年国际船舶市场的普遍看好,以及国家“九五”计划的实施和十五年发展规划的提出,无疑更加坚定了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机遇的肯定。然而,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对照目前船舶工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是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船舶产品已跻身国际市场,使我国已成为国际造船大国之一,我国的船舶工业水平和船舶质量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些成就的获得,与这些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把关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船舶工业发展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7~10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20篇学术论文。在讨论会上重点讨论了中国船舶工业如何赶超世界水平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由于中国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大搞出口船,才使中国的民船和军舰打入了国际市场,与会代表认为只要中国船舶工业顺潮就势,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产业结构和机制的转换,进  相似文献   

14.
陈德龙 《船艇》2000,(3):8-9
我国船舶工业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造船产量从当时的第八位跃入目前的第三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船舶工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认真分析和研究船舶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状况,总结经验,明确目标,这对于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保证船舶工业持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国际船舶市场呈现回暖态势,细分船型市场尤其是集装箱船市场需求十分活跃.中国船舶工业完工量、接单量、手持订单量增幅显著,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年内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骨干船舶修造企业加快在高端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去碳化技术等方面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未来看,推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力迅速增强,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际利益。从1979年至今近11年时间里,中国船舶工业贯彻这一总方针,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扩大与世界航运和造船界的交往,使中国船舶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变化和成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以优良的质量创出了信誉。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间,中国船舶工业主要为国内生产船舶,与世界航运和造船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虽有少量出口,但主要是换货贸易和援助性质。1979年以后,我们把船舶出口作为贯彻对外开放方针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一项战略任务,以开拓进取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1982年,在局面刚刚打开的时候,国际航运业和造船业进入了持续萧条时期,需要量减少,船价大  相似文献   

17.
《船艇》1999,(2)
以描写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中国船舶工业贯彻邓小平同志做出的“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为主线,讴歌船舶工业战线30万大军呕心沥血、卧薪尝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进军世界船舶市场令人可歌可泣、催人泪下、艰辛历程的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6,(3)
在邓小平同志“船舶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精神下,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发展船舶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1979年到1995年的17年间,船舶总公司系统企业共承接出口船700多  相似文献   

19.
2002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大连船舶工业时指出:“造船行业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我们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从改组、改造及管理等各方面下功夫,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造船业更上一个层次,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中央领导对船舶工业大发展的多次批示也指出:我们要创建第一流的造船大国、强国。我国船舶工业的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是:中国船舶工业应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新的机遇,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苦练内功,协力创新,“做大、做强”中国船舶工业。所谓“做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工信部网站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