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新建线路穿越既有线路车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保障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围岩与结构的稳定,针对具体工程,对需要采取措施的近接施工,采用力学仿真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新建车站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优化设计既有车站的应力、变形规律,而获得相应的支护措施和最优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
辨识地铁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建筑物安全的因素及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因素,结合力学与风险两方面指标,对地铁施工引起的环境建筑物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方法确定不同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识别模型判断建筑物在地铁施工环境中的风险度。为施工前期,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高层建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对基坑开挖支护及井点降水的要求,采用外防内抽水的降水方式,在坑外水位下降不大的情况下,观测井的水位观测对控制周边建筑物及周边地面下沉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了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降水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FLAC3D,建立了复杂断面隧道和建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以沉降量和结构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 对5种工法方案进行了优化,以确定最优工法.用最优工法开挖隧道,预测开挖引起的塑性破坏区,并提出有针 对性的预加固措施.在对塑性破坏区进行预加固的条件下,预测各开挖段地表和建筑物基础的沉降特征及最大 沉降量,对比分析地表沉降曲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曲面的差异,评价整个开挖过程中建筑物和隧道关键结构的 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规律一致,为复杂断面地铁隧道开挖的环境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介绍某高速铁路车站总体施工流程,对基坑开挖施工中的围护与抗拔桩基施工、土体加固、降水施工、土方开挖施工及围护支撑体系施工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分析基坑开挖及围护支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To choose the optimum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etro tunneling,we conducted research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trata consolidation subsidence by dewatering,dynamic dewatering,and non-dewat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taking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fluid-solid coupling and tunneling mechanics into account.We obtained the curved surfaces of ground surface subsidence and strata consolidation subside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ntity of ground surface subsidence is 31 mm for the non-dewatering method,39 mm...  相似文献   

7.
地铁工程大多采用明挖法施工,而且基础埋深往往都很大,这就对基坑开挖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郑州市某地铁站为例,从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确保基坑稳定的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施工会使周边临近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对构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铁路通信发射塔一年后,经检测发现发射塔基础产生了较大不均匀沉降.基于该铁路通信发射塔,结合工前、工后(施工1年后)检测结果及施工过程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考虑地铁盾构施工造成的结构不均匀沉降及结构初始差异沉降,综合分析盾构近距离施工对通信发射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通信发射塔的安全状况.研究表明:盾构隧道施工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通信发射塔结构变形在安全容许范围内,结构变形均能满足发射塔材料安全性要求,通信发射塔基础东北角与东南角塔基承载力安全系数较低,需对其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地铁建设逐步进入高峰期,对于投资巨大的地铁如何降低其造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做好地铁规划用地控制工作、合理确定经济实用的建设标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率和采用直线电机地铁系统等方面研究了降低我国地铁造价的若干措施,并结合石家庄的交通现状提出了具体举措,对我国的地铁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紧邻建筑物大断面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终点折返线由于地处东三环,周边环境比较复杂,针对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大断面折返线不同断面的开挖顺序以及楼房的防护措施进行模拟分析,优化确定合理的楼房保护措施和开挖方案,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对以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地铁下穿世界之窗段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7m和9m两种拆撑长度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最终确定一次性拆撑长度为7m时更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论文研究方法为大断面浅埋隧道一次性拆撑长度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部分项目水保方案编制虽然很规范齐全,但在施工中不能全部落实到位,这需要当地水利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真正将水保措施融入到工程建设中去,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铁隧道邻近结构物,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地铁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大连地铁1号线黑石礁车站风道与轻轨桥桩之间最近距离仅为1.9 m,隧道开挖对桥桩影响较大.施工期间,按照一定间距在风道与桥桩之间采用钢管隔离桩措施,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了变形阻断作用,有效地保证了隧道近距离穿越桥桩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地铁站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铁3号线天津站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土体产生明显的变形,导致站后局建筑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为防止建筑结构进一步破坏和制定保护方案,对建筑地基进行了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依据监测结果,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基坑不同开挖深度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合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沉降量暂时不会导致承栽结构破坏;相邻框架柱间最大沉降差与相邻框架柱间距的比值5‰为建筑物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临界不均匀沉降条件.其结果可作为地铁基坑施工时制定站后局保护方案的参考,也可作为其它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三号线某盾构区间的两条水平平行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两条盾构隧道开挖面距离、注浆压力的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对地铁在运营期间进行地下隧道结构和车站的位移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长期而必要的工作。结合哈尔滨地铁1号线结构稳定性监测工程,研究地铁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变形结论,向地铁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决策依据,为地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大力发展,盾构法作为安全、环保、快速的建设手段,在地铁隧道修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我国城市地铁盾构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期新的发展趋势,讨论了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盾构设备制造技术与选型技术、盾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复杂条件下盾构隧道结构性能、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劣化特征与耐久性的相关技术研究与新进展,展望了未来我国地铁盾构隧道关于特种断面盾构的制造与应用、盾构扩挖修建车站技术、灾害与事故的影响与评估,以及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与维修养护体系的建构等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2号隧道全长4 322m,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不良地质条件有突水突泥、岩溶以及煤矿采空区。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采用TGP206系统对其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并辅以地质雷达进行对比验证,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