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M(1,1)灰色模型在高路堤沉降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付宏渊 《中外公路》2006,26(2):11-13
影响高路堤沉降的因素很多,可以将高路堤沉降过程看成一个灰色系统。该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适合高路堤沉降预测的GM(1,1)沉降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高路堤沉降预测中,经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许多高速公路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工作,以便对路堤填筑完成以后的沉降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高路堤沉降预测模型较多,但均较难达到理想的精度。文章则依据高路堤填土施工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考虑到沉降单调增长的特殊性,根据位移分解原理,采用皮尔曲线提取沉降趋势,用基于免疫进化的新型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外推偏差,从而提出了一种高路堤沉降预测的新型智能方法。实际工程证明了所提智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中讨论了不同高路堤沉降预估方法的特点,并以某高速公路沉降观测点实测数据为例,建立了灰色GM(1,1)预估模型;并编写相应程序对高路堤后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灰色GM(1,1)预估模型可以对实测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且其对后期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黄土山区公路建设存在大量V形冲沟,使路基产生过大工后沉降,为解决工后超标准沉降问题,减小工后沉降处治成本,需设计路基预抛高(预留沉降量),使公路交工验收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现行规范对如何布设预抛高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高路堤沉降分布规律,提出其预拱超填方法,针对此类问题依托渭武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对试验路历时2年多的沉降观测,得到路基施工期、路面施工期及公路通车1年后的路基沉降数据,提出黄土高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堤沿时间及纵、横断面的沉降分布特征,为黄土高路堤填筑末期预抛高的布设形式奠定了基础;基于超限学习机算法,建立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沉降观测数据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定量分析填土高度、施工速率、路面重力、路基路面验收时间及交通量修正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提出基于可靠度的黄土高路堤预抛高预测模型及公式,据此给出基于超填平衡的试验路纵、横断面预抛高设置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预抛高模型及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沉降预测模型精度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末期预抛高的详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煤矸石高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在明确其路用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某24m高的煤矸石高路堤沉降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路堤的沉降变形会经历迅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和趋于稳定阶段。煤矸石路基填筑期间的沉降变形量很大,经历3个月的自然沉降期后路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指数模型和泊松曲线模型均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泊松曲线模型能更好地用于煤矸石高路堤的沉降预测。该成果可为煤矸石高路堤填筑提供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填石路堤的沉降包括施工沉降和工后沉降,填石路堤往往填筑高度大,本身累积沉降大,受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其沉降体现出自身的规律性。该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充分考虑影响路堤沉降的各种因素,建立了适合填石路堤沉降预测的GM(1,1)沉降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高填石路堤的沉降预测中,经与实测数据对比,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发展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坤  殷宗泽 《公路》1998,(10):31-36
通过对路堤沉降随时间发展计算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将可考虑填土荷载宽度及桩土非均质性的半解析元法与沉降随时间发展的指数法相结合,进行沉降随时间发展的预测,并将此法应用于宁通一级公路K102+990路堤断面复合地基沉降的实际计算,同时与实际沉降观测曲线及根据比奥固结平面有限元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高填石路堤沉降的灰色优化-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填石路堤的沉降变形包括填石体施工期的沉降变形和工后沉降变形。在灰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填石路堤沉降的等步长灰色微分方程,采用优化理论,建立误差目标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微分方程的系统参数,并引入Markov原理,利用一步转移矩阵预测高填石路堤的沉降发展规律。某高填石路堤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灰色优化-马尔柯夫模型比常规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城市道路软基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基预估沉降值与实际沉降量差异,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根据道路前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工程实践证明,所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延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填方路堤,为此,针对出现的高路堤,开展路堤沉降观测和沉降规律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该文通过对实验的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既可以对后期沉降进行预测,也可以总结不同土质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据此可以指导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改进有关的施工工艺,直接为公路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路基沉降变形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超高路堤整体沉降的正确预估是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文章结合重庆云阳至奉节高速公路奉节东立交V形冲沟超高路堤的施工,运用灰色模型、数值计算和土工离心试验三种方法,对该超高路堤的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或测试,并将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进行对比,得出三种方法在预估V形冲沟超高路堤整体沉降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理论在填石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填石路堤沉降现场试验,采用负指数曲线拟合路基沉降与时间关系,其与沉降变化趋势吻合较好,说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填石路堤沉降是可行的。结合填石路堤沉降特点,首先建立相同沉降观测时段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再运用最小二乘法优化GM(1,1)模型参数,并分别进行实例预测。结果表明,与GM(1,1)模型预测相比,参数优化模型预测精度会有显著提高,且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山区高填软基路堤预估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通过西南山区某公路高填路堤和软基路段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反分析,首次提出了改进的S曲线指数法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某绕城公路拓宽工程长期观测资料为基础,探讨了Richards生长曲线模型在PCC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与指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双曲线模型、对数模型、成长曲线模型等回归参数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工程实例表明,Richard生长曲线模型能很好地预测PCC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预测精度比其他回归参数模型高,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填路堤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及压实技术课题成果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治 《公路交通技术》2005,(5):12-15,20
西部课题“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及压实技术”针对高填方路堤典型病害、高路堤沉降计算方法、高路堤工后沉降预估方法、以及典型填料压实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本文对该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沉降预估界面及沉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武  罗鑫 《公路》2003,(11):144-147
由于沉降资料分析的工作量大,所以利用Matlab5.3软件开发了沉降预估可视化界面。利用这一界面采用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法对高路堤沉降进行预测,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填方路堤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工后沉降现场监测,分别在行车道和路肩位置布置单点沉降计,监测了工后沉降变化情况,分析了高填方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预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车道位置沉降;路基沉降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高填方路堤填筑结束1 a后沉降趋于稳定;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沉降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趋势;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路堤沉降稳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以高路堤沉降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高填方情况下地基与路堤填土的沉降变化特性,探讨了不同地基及填土材料对高路堤沉降稳定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对非软弱地基路基的沉降进行了模拟计算。考虑路堤逐级加载过程,得出非软弱地基路基的沉降时间曲线和部分沉降规律,即:路基的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其工后沉降相对较小;路基面的竖向变形主要来自于地基的沉降,路堤堤身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对于黏性土填料约占总沉降量的0.5%。  相似文献   

20.
赵岩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6):47-50,61
为弥补公路路堤沉降预测中各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并有效控制高路堤在建设期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等体积法的路堤侧向位移沉降模型,并推导出了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对高速公路试验段长达1 a的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0%;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也并非瞬时能完成,也能延续相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