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某空气悬架客车在行驶转向时车身侧倾角过大问题,提出在后空气悬架导向臂尾端添加车身侧倾稳定板的改进方案。对改进前、后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KC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悬架系统侧倾刚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基于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改进前、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车辆稳态回转时车身侧倾角明显减小,不足转向度也有所改善;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油气悬架耦连形式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各轮独立、同轴交连和对角交连3种耦连形式的油气悬架推导出其垂向力/刚度、侧倾力矩/刚度、俯仰力矩/刚度和扭转力矩/刚度公式,并据此建立了这3种油气悬架的Matlab/Simulink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悬架垂向、侧倾、俯仰和扭转的刚度特性曲线。对油气悬架Simulink模型与整车Carsim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油气悬架不同耦连形式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气悬架耦连形式对车辆垂向振动影响较小;对角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俯仰角最小,其它两种耦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俯仰角相同且较大;同轴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最小,对角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次之,各轮独立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最大。  相似文献   

3.
横向稳定杆计算与汽车侧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与汽车横向稳定性有关的几个问题:横向稳定杆的设计: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匹配:汽车侧倾轴线的确定及汽车侧倾角计算。讨论了提高汽车悬架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赵萍 《汽车实用技术》2020,(4):76-77,80
以某4x4全驱沙漠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整车数学模型,建立了整车侧倾角与板簧、横向稳定杆刚度的函数关系,得到悬架侧倾角刚度对整车侧倾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横向稳定杆角刚度计算方法,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了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的综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一种具有扩展的调节器结构LQG控制方法,设计了 主动悬架控制器,实现对车身横摆角速度、车身垂直加速度、车身侧倾角和俯仰角的集成控制,从而显著提高汽车的 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横向稳定杆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横向稳定杆的受力分析,推导出其等效在车轮处的侧倾角刚度,给出了稳定杆截面相当应力的计算公式和最大应力横截面的位置。求出了悬架在最恶劣工况下横向稳定杆的强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杆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对其侧倾角刚度和最恶劣工况下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横向稳定杆的若干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后桥参数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侧倾刚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曙光  熊伟  孙华 《汽车技术》2002,(12):18-20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是一种复合式悬架,装有该类后悬架的轿车,其后桥的结构形式对后悬架的刚度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刚度分析,推导了该类悬架的后桥各主要参数与侧倾角刚度的理论表达式。基于桑塔纳车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改变对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影响,为该类悬架的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连杆非独立后悬架侧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静法创建了稳态回转时五连杆后悬架的侧倾平面模型运动方程,运用矢量几何法分析了车体侧倾角和横向推力杆方向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某SUV车实例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几何位置下车体侧倾角、有效侧倾刚度及侧倾中心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车辆稳态回转时,横向推力杆的长度及方向角、上拉杆的布置对悬架的侧倾特性有重要影响;仿真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在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被动横向稳定杆不能根据车辆的侧倾角大小来调整车辆的侧倾角刚度,导致车辆在高速大转角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刚度可调式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建立了该AARB装置的侧倾角刚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该侧倾角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主动横向稳定杆能比被动横向稳定杆更有效地控制车辆的侧倾,防止车辆发生侧翻。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悬架系统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具体介绍了JT6770型客车所采用的少片变截面板簧和横向稳定杆相结合的非独立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并对车身振动固有频率、横向稳定性和前、后轴轴转向角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1.
前后轴侧倾角刚度的分配,会影响侧倾时车辆的轴荷转移,进而影响轮胎的侧偏特性,对车辆的稳态回转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前悬架不变,匹配不同的后空气悬架侧倾角刚度,用定转弯半径法仿真分析对车辆稳态回转试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借助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发现某预研项目车辆具有过多转向趋势,在全面分析车轴左右轮荷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车辆转向特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本项目提出可通过加粗前悬架横向稳定杆直径的办法来获得车辆的不足转向特性。通过对多种匹配方案的仿真分析和对比权衡,并结合国标对稳态回转实验的评价打分方法,最终确定把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之比由1.17增加到1.96,此时车辆的过度转向趋势得以消除,并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6.车身构件局部刚度车身构件局部刚度主要是指车身结构安装部位和构件的局部刚度,如悬架、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安装部位,拖钩、吊挂装置、装运装置和千斤顶的支撑部位以及安全带固定器的安装部位等。这些构件的局部常会受较大牵引力,所以局部需要增加刚度。(1)车身支承部位的刚度整体式汽车车身直接与行驶系统连接,悬挂系统与车身之间的连接部位需要有较好的刚度,可以防止载荷通过悬架、动力总成的连接部位传导给车身,产生变形。一般根据车身支撑件(悬架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分类与布置,及其对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悬架KC特性、轮胎力学特性对车辆不足转向特性的影响,其中悬架侧倾转向、侧向力转向、回正力矩转向及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不足转向特性有重要贡献,而轮胎垂向载荷及复合工况下纵向滑移率则对轮胎侧偏刚度有明显影响,进而改变整车不足转向特性,为底盘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双横臂式独立悬架KC特性已初步确定的重型越野车,校核其侧倾角刚度,并对该车前桥横向稳定杆进行设计计算。随后利用adams/view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试验与仿真结果相一致,与设计要求相符,表明该横向稳定杆的设计合理。基于仿真方法进行整车操纵稳定性分析对以后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横摆角速度是描述车辆瞬态响应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角脉冲工况下横摆角速度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选取减振器阻尼系数、前束角变化率、悬架侧倾角刚度、轮胎侧偏刚度及松弛长度等参数,通过Carsim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轮胎侧偏刚度对于车辆瞬态响应最为明显,前束角变化率及悬架侧倾角刚度对横摆角速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车辆底盘开发设计中提升车辆的瞬态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应用惯容器的车辆悬架对汽车侧向稳定性的提升,对两种ISD悬架结构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在分析车辆侧向稳定性的基础上,以典型的鱼钩转向输入作为测试工况,以车身侧倾角时域响应的峰值作为优化指标,利用多种群遗传优化算法对ISD悬架的元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应用惯容器的S1和S2型车辆ISD悬架的车身侧倾角峰值得到了显著的抑制,在不同车速下的测试结果最高可分别改善38.6%和48.6%。而与S1型悬架相比,S2型悬架对车辆的侧向稳定性提升更为显著,更适合车辆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文中研究了悬架角刚度不足情况下根据整车角刚度要求确定横向稳定杆角刚度的一般方法,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了影响U型横向稳定杆角刚度的一些设计参数及其对角刚度的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小重型货车在转向操作时的侧倾角,从而避免货车转向时发生侧翻,可以通过在悬架中安装主动抗侧倾杆以补偿横向载荷转移的方法来实现.本文的分析为这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H∞控制理论,提出了基于观测器的抗侧倾输出反馈控制算法.通过对某具有一系列不确定性参数的重型货车侧倾一横摆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此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