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验证车路协同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车联网(V2X)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车路协 同仿真验证系统的设计方案。使用 Prescan软件搭建了仿真场景,以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形式将 仿真数据发送至 V2X 协议栈,通过 LTE-V 信道仿真设备仪表和被测器件(DUT),并经由直连通信 接口(PC5)进行通信。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模拟器,将模拟测试车辆的位置和时间等信息 与协议栈及 DUT 进行同步交互,DUT 接收到测试场景及位置的数据后,触发车路协同相关预警功 能。该方案可真实模拟 V2X环境,实现了 V2X应用场景的测试验证,能够有效推动车路协同系统的 开发和算法验证,促进 V2X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联汽车在进行V2X功能实车测试成本高、危险性高、对场地要求高等问题,以被测车辆V2X车载单元为主要测试对象,开发一套基于虚实融合技术的V2X测试系统,依托PreScan及MATLAB软件搭建测试场景,背景车辆及路侧信息为虚,被测车辆为实,虚实结合构建了完整的V2X功能实车验证环境。以某车型搭载的V2X车载单元为被测对象,在测试系统中搭建了交叉路口碰撞预警验证环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测试系统能够在保证测试安全的前提下进行V2X功能有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已相继出台,相关的测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V2X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该方案中V2X设备通过CAN信号与仿真模型和车机显示屏交互,从而模拟真实的V2X设备实车前装工作环境;同时,本方案中的测试系统还使用GNSS模拟器发送实时定位数据以模拟真实GPS信号衰减。该方案能快速完成大量V2X算法场景测试及验证,有效缩短测试和开发周期,并能通过简单地加入驾驶模拟器即可支持V2X驾驶员在环(DIL)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4.
V2G(Vehicle-to-grid)技术能够优化能源效率,参与电网调度,促进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文章首先阐述了V2G的概念,其次从电动汽车储能应用研究、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研究和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对于配网影响及其协同控制研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V2G技术的研究状况。最后介绍了国内外部分有关V2G的示范应用,并对V2G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楔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拟合设计效率,基于达索CATIA V6软件平台,分析管片几何结构模型建模与隧道设计曲线拟合原理。通过盾构管片参数换算,建立楔形盾构隧道管片环参数化建模标准库,设计函数运算关系并编辑脚本,然后以局部坐标系转换的方式实现隧道曲线参数化拟合,编写排版拟合程序,并应用排版程序分析不同楔形量对通用楔形盾构管片隧道曲线拟合精度的影响。最后,依托杭州市艮山快速路下沙段提升改造工程,对工程初设中直径为14 m的盾构管片进行建模排版模拟,结果表明排版程序计算结果满足工程需求,能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逆向工程法对某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建模和模拟计算,详细讲述了几何建模和有限元建模及计算的方法,将计算结果与白车身碰撞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几何建模以及有限元建模中,对结构是否简化、删除以及有限元单元划分大小等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算。整个碰撞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所进行的碰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采用的建模和计算方法基本正确。这些方法对企业改善产品性能或开发新产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在蜂窝小区内的视频传输质量,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盲区视角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本文提出在LTE-V2X下完成实时视频流传输的可靠策略。首先,为提高蜂窝小区的系统性能和实时视频流传输的画面质量,提出在不完美信道状态下,满足V2X用户异构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化V2V通信吞吐量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采用1阶自回归模型对真实的信道增益进行建模,分步骤进行功率分配和频谱复用配对,以完成资源分配;接着,采用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对实时视频流进行编码,编码后具有不同的视频质量等级的视频数据帧,经由网络传送,而以网络感知数据为基础,构建视频流缓冲区;最后,设计自适应传输算法求得当前最佳传输视频质量等级,根据通信网络环境动态调整传输视频画面质量,以有效减少视频播放冻结次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具有基础层保护的视频传输算法RALSB和视频质量自适应传输算法VQAS,本文所提策略能有效提高实时视频流质量,减小视频播放冻结次数。  相似文献   

8.
V2X的研究和发展是汽车的智能化驾驶的关键,V2X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实现与外界的通信交互,可以获取车辆以及交通设施的信息。目前大部分设备厂商对V2X设备的研究投入了大部分精力,但极少数厂家关注设备的性能以及功能的测试,然而一个合格的产品要保证其优异的性能,大量的测试和正确的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介绍V2X射频性能测试、虚拟场景测试、实车道路测试的方法及其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无人车行驶环境图像的几何测距方法。首先,利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改进Tiny-YOLOv2网络模型,对需识别的物体进行训练与检测,标记物体并定位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其次,提出了一种通过物体分类、边缘检测及边缘拟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取物体的图像信息。最后,建立了一种基于空间几何理论的测距模型,结合物体先验信息实现了物体的距离测量。该方法在4 m以内88%以上的测量值误差不超过0.2 m,同时测量误差并没有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整车48V电源线束不同的布置方式对车内电磁发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线双根走线时车内电磁场测量值比单根电源走线时的测量值偏低;单根走线时测试点距48V电源线距离越近的点,测量值越大。为针对整车人体磁场防护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尧 《天津汽车》2009,(5):50-52
CATIAV5可为数字化企业建立一个针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工作环境,在现代汽车整车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最新的CATIAV5软件,从A级曲面造型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到DMU装配分析、CAE仿真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当前汽车开发的各个阶段及CATIAV5软件在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指出CATIAV5作为汽车设计的核心工具.其可伸缩性和并行工程能力可显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已被各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认可。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an overtaking assistant service using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 (WAVE). Currently, DNPW 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presentative overtaking assistant service with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its network performance, we construct a maneuver model for an overtak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we configured a scenario for network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802.11p WAVE standard.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a radio range for overtaking needs only a single hop without routing methods. Moreover, we propose an additional safe distance for the communication delay generat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s of neighboring vehicles. And for high priority activity of safety services, we present a proper access category (AC) of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EDCA). These analysis results should be tested considered in real safety service systems that use V2V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分析现阶段我国48V系统车型电安全标准的现状,针对目前48V系统相关的电安全标准进行了阐述,分析48V系统大规模应用前期与现有标准法规要求之间的适应性。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48V系统产品设计的基准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国内48V系统的标准出台及完善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产品的实物模型进行表面测量,按照逆向工程的过程由测量数据点云完成产品模型的三维CAD建模,在汽车工业的新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汽车变速杆罩盖的三维光学测量和基于Imageware软件的逆向造型过程为例。对基于实物的CAD建模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机械法施工作为当今联络通道施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因测量通道空间狭小和测站不规则位移等原因,其施工导向测量手段仍然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降低了机械法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为掘进面附近受力管片的位移监测也多为人工方法,难以满足监测时效性的需求。为了同步解决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导向测量和监测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机械法联络通道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基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指北原理,采用光纤陀螺与双轴倾斜仪和目标棱镜组合构成导向靶,通过巧妙布设的基准棱镜和监测棱镜,在自动导向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管片位移监测。  相似文献   

16.
G1501高速公路跨泖港大桥上跨平申线(上海段)航道。该航道是《上海市“十二五”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中首批启动建设的航道,为黄浦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目前航道等级Ⅴ改Ⅳ。改造过程中航道上桥梁被船撞风险高,通过对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工作模式与参数化技术、多源数据三维测量空间的平面转换算法与工程实现技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通航异常行为的判别技术、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性能优化与工程测试技术等内容进行研究,突破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复杂背景下航道多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桥撞击态势预测等关键技术,泖港大桥采用主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测距三类传感器复合体制的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系统。从而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监控及预警,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车联网(V2X)的不同应用角度,讨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移动边缘计算(MEC)组网方式,为车联网(V2X)的业务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乘用车冲压单件尺寸检查时,常用到三坐标设备及测量支具。因为车身外覆盖件直接对车身外观有重要影响,所以车身外覆盖件的型面尺寸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外覆盖单件具有材料薄、无加强支撑件等特点,所以在使用三坐标测量时,零件自身重力、零件回弹以及支具支撑和夹紧方式对测量结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重复性实验、设计不同夹紧方式及顺序等方法,以后备箱内板的三坐标测量为例,给出针对不同冲压零件问题的测量解决方案。同时归纳总结了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如何分析真实的零件状态,并指导模具优化的通用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dvent of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has opened the opportunity to design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 that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sensors in neighboring vehicles and roadside infrastructure. IEEE and ETSI have designed network protocol standards for V2X communications.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ehic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defined by ETSI and the IEEE protocol stack, the two standards have multichannel operations as a main commonality, with some channels dedicated to 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s and others to nonsafety services. Some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tandards might not provide sufficient channel utilization for reliabl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mid- and heavily congested scenario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driver-assistance system to reduce the connectivity gaps between vehicles and roadside units (RSUs). This cooperative system of multi-service channel allocation will improve radio channel utilization. We also show that the required latency for this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IEEE-WAVE standards and 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SRC) proposed for vehicular environment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improve the average throughput by up to 15 % in various traffic density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