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公路运输枢纽现状综合评价作为1个多因素的决策分析是枢纽规划的基础环节。文中针对评价系统的灰色属性提出了将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于枢纽综合评价的思路并将其与常用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客运枢纽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灰色关联投影法评价程序并应用于驻马店市客运枢纽现状评价,量化显示出各县区客运枢纽发展的不均衡性。实例证明该方法对于运输枢纽综合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弥补当前公路旅客类别划分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足,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因素两个层面甄选旅客年龄、性别、收入、学历、出行目的及选择公路客运主要理由等6个指标作为外显变量,在对连续变量进行类别化处理的基础上,将各外显变量概率参数化,构建公路旅客群体细分的潜在类别模型。基于昆明市833份公路的有效调查问卷,使用Latent GOLD软件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将旅客市场细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4种类别,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细分结果进行校核。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公路客运市场旅客可细分为4类,分别以在校学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务工人员及商务人士为主体,分别占总体的40.06%,22.56%,21.59%及15.79%;4类旅客在收入、受教育水平及选择公路客运首要理由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该差异与各类别主体人群特征相匹配,且各类旅客均具有重视便捷性的特征;聚类分析的分类误差均小于5%,表明基于潜在类别的公路旅客市场细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路客运枢纽选址布局不合理使枢纽周边成为城市交通秩序最混乱、拥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城市尝试公路客运枢纽外迁来缓解城市拥堵局面。文中提出依据城市交通小区进行交通流分配,结合客运枢纽选址布局原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选址布局公路客运枢纽,并以许昌市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山区公路网的扩大,公路客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针对山区公路运输的特殊性,从道路环境、车辆、驾驶员和交通执法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集.选择灰色关联法建立评价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结果,对区域客运车辆的营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发现安全隐患.该方法适合同时对几个地区的客运安全进行评价,有利于统筹安排改进,解决地区间的不平衡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对评价客运安全是科学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从必要性人手,根据项目的特点,探讨了公路客运枢纽后评价的意义和原则;从过程评价、效益评价、服务评价、技术评价和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建立了公路客运枢纽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适合公路客运枢纽项目后评价的5种方法及后评价的程序,为客运枢纽立项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公路货运站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路货运站与货运市场、货运中心、物流中心等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公路货运站的内涵和外延;归纳总结了现有公路货运站的类型,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及局限性;采用矩阵分析方法,以公路货运站的服务功能为依据,提出了两种公路货运站分类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能够掌握公路客运场站的能耗构成及整体能效水平,便于场站能效对标管理,为场站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绿色场站的发展。系统分析研究了公路客运场站能耗构成,客运场站的能效等级分级方法以及能效等级的阈值。首先对公路客运场站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客运站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同于普通的公共建筑,要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存在能耗高,改造潜力大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绿色建筑开展的法律法规、能效管理、绿色场站等研究的成果,从站址选择、建筑设施、布局工艺、设施和设备、运营管理等方面考虑场站能耗影响因素,设计了客运站能耗调研方案,结合全国建筑气候5大类分区,通过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公路客运站进行能耗调研,能够客观地掌握公路客运场站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筛选,获得了不同建筑气候分区的能耗数据,采用标准煤折算场站的综合能耗,分析了不同气候区场站能耗的特点。借鉴能效等级评定方法,提出客运站单位能耗指标,确定了能效等级划分方法,提出了不同气候区域能效等级的阈值,公路场站能效等级划分为3级。以夏热冬暖地区公路客运场站能耗为案例,分析了能耗特点,验证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进而明确同一气候区域公路客运场站的能效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预测公路客运交通需求,保证客运量的预测精度,需要全面考虑运输方式间关系,甄选影响因素(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公路里程、高速铁路、航空设施可达性)。依据全国31个省市15 a相关数据收集,按照虚拟变量形式,即有无高速铁路和航空设施可达性强弱划分为4种情况,获得了考虑铁路、航空影响的公路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运用预测结果与现实数据之间的误差分析证明了虚拟变量模型构建的正确性。结果说明:在高速铁路建设与否和航空设施可达性不同的情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需求具有差异,表明公路、铁路、航空间存在竞合关系。获得了影响因素与客运需求间弹性系数,为可持续发展的客运交通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重要的着力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仍存在规划指导性不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一体化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趋势及需求特征,探讨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分类规划布局方案。研究结果对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及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路运输业对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建立公路客运综合信息平台不仅技术上可行,也有其必要性。通过分析公路客运信息化的现状,研究并设计了客运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的实施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中小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缺少理论支持的情况,该文首先根据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将中小城市分为三大类;其次,进行中小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的内涵界定和功能定位,预测各类型中小城市的客运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各类型中小城市客运枢纽的理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路方式是我国枢纽机场与城市衔接的主要交通方式。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的优化,能维持该区域客运交通运输网络高效运转,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我国面临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理论不完善和经验缺乏的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分析国内外大型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枢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集聚特征及集疏运机理,探讨枢纽机场衔接影响因素(制约性、结构性、比例性)和衔接公路网优化准则,提出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型国际赛事对客运枢纽的要求较高,客运枢纽既要满足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又要满足赛事期间的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配套设施——崇礼客运枢纽为例,从设计理念和原则、规划定位和建设规模、交通组织、场站功能布局、站房建筑等方面,探索了大型国际赛事条件下客运枢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公路旅客运输在综合客运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而公路旅客运输组织方法却停步不前,仍主要依靠实际经验进行,已暴露出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针对目前公路客运发展趋势对专业性理论指导的崭新要求,文章对公路客运线路发班车站的组织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综合相对无效费用的概念,建立了总体优化模型,给出了具体求解策略和应用实例,并在某主枢纽城市得到了实际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发展中、整合多层面运输资源、支撑全方位客运网络的重要骨干节点,我国大规模开展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时间较短,现有标准规范虽然给出了功能和总体规模的规定,但不成体系,且缺乏针对安全问题的全面考虑.为了促进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主要安全和应急处置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就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方面,对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管理提出了诸如枢纽设计要结合实际运营需求、开展枢纽风险辨识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枢纽管理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DEA方法在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进行分类和定位分析,指出换乘枢纽服务效率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切实可行的客运换乘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DEA模型,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的服务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对换乘枢纽在规划、布局、换乘衔接、交通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DEA方法在评价客运换乘枢纽效率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依附铁路而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随着我国铁路大建设而大量涌现,其规模、布局等的规划设计方案需通过交通仿真来检验、评估和优化。文中结合仿真软件Vissim,对沪宁城际常州站综合客运枢纽进行了交通仿真,结合定量分析法,对机动车进出站车流密度、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乘客通道客流密度、乘客通道通行能力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客运枢纽换乘设施配置合理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客运枢纽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研究.选取走行时间作为走行服务水平评判的指标,将走行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给出了基于连续类别评判法的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确定方法.利用"体验-响应"的换乘走行服务水平评判调查数据,标定了走行服务水平等级的阈值.结果显示,当乘客换乘走行时间低于10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走行时间不长,可以接受;当时间大于18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时间很长,不能接受.研究表明,连续类别评判法与乘客评判服务水平的心理过程相吻合,适合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的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