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由n个同型部件和一个修理设备组成的温储备可修系统,在部件寿命、开关寿命和维修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并且所有变量相互独立等条件下,建立开关失效系统立即失效和开关失效系统不立即失效两种模型,利用齐次马尔可夫过程确定系统的转移概率,并在n=2时,求出系统的一系列可取性数量指标.最后论证两种模式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即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了前人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车队的维修记录,确定车辆的易损件.然后选择对电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失效数据和截尾数据建立电瓶的寿命分布模型.在建立起来的可靠性模型的基础上对维修政策进行讨论,在费用优先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维修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根据公交专用道停靠站的设置方式对停靠站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公交专用道车辆的停靠过程进行了微观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对车辆的到达间隔与停靠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到达间隔的分布规律,公交专用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或路段中央时,公交车辆的到达间隔服从指数分布,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受到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影响,车辆的到达间隔不服从指数分布,认为车辆到站服从一般分布;对于停靠时间的分布规律,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本文研究的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公交专用道停靠站通行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阐述货车集结过程中车组大小分布规律的方法与步骤。以贵阳市南站南宫山方向和六盘水南方向的大量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皮尔逊准则进行检验。当车流量较小时,车组大小服从负指数分布;车流量较大时,车组大小不服从负指数分布而服从某种分段函数,得出车流量的大小影响车组大小分布。  相似文献   

5.
考虑一个马氏排队清空系统,将其看成一个在站台服务的容量无限的交通服务系统,顾客按照泊松过程到达系统后接受服务,而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假设交通工具容易出现故障,并且经过一个服从指数分布的延迟时间后,才能得到修理.在几乎可见情形下,顾客根据前面已进入系统的人数决定是否进入系统,结合一个线性支付函数,获得了顾客的均衡离开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和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原理.推导出交变应力引起的悬索桥吊索系统疲劳失效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的一种考虑构件腐蚀后吊索系统安全寿命的评估方法,可以为公路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桥梁的检测、维修、加固的时机和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运行可靠性,将安全域理论引入到轴承的状态监测,并将传统安全域估计转化为确定安全域的边界值来避免复杂模型参数的影响;利用归一化内禀模态分量的能量距构建轴承运行的状态特征向量,根据关联函数建立轴承安全域边界值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寻优求解;基于求解结果,结合关联函数定量分析轴承的运行状态,利用轴承全寿命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轴箱轴承的状态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全寿命试验的轴承运行状态的检出率和分类正确率分别为0.951和0.939;高速列车轴箱轴承运行状态的分类正确率为0.935,轴承运行正常,与其实际状态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钢桥构件按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失效率函数h(二)讨论了假定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不合理之处,并 在假定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基础上导出钢桥构件疲劳可靠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间隙接受理论分析了匝道车辆在高速公路合流区汇入主路的运行状态。基于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建立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模型。模型表明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匝道车辆临界间隙、随车时距及加速车道长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整体水平,实现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行,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牵引供电系统风险因素的来源归纳为设备性能衰退、服役环境和人为维修活动3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国内外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提出了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面临的数据信息不完备性与不确定性、服役环境复杂性、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式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未来应重点研究数据获取、评估模型、风险融合和风险应用4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3种不同沥青混凝土材料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疲劳失效特性。采用考虑形状参数、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对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疲劳寿命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提出了基于位置参数迭代计算下的特征参数估算方法,并给出了50%保证率下的材料疲劳寿命曲线和疲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可以避免在试验初始阶段进行疲劳失效概率的不合理估计,更好地预估小子样条件下材料疲劳失效分布;预估结果中特征参数项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三参数Weibull分布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材料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失效寿命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连续损伤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疲劳失效寿命估算的一种工程实用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多级疲劳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也可以用于估算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疲劳是影响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疲劳的检测与维修是保证钢桥正常运营的重要措施.文中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将全寿命成本分析法用于钢桥的疲劳检测与维修决策中,综合考虑了检测成本、维修成本、用户成本与失效成本,并以某钢箱梁为例提出了钢桥疲劳检修的方案的全寿命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有的钢构件疲劳可靠度计算中,均采用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假定, 根据失效率函数h(n),从可靠度的角度出发,指出了这一假定有不合理之处,并且采用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假定,提出了一种新的钢构件疲劳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证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和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原理,推导出交变应力引起的悬索桥吊索系统疲劳失效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的一种考虑构件腐蚀后吊索系统安全寿命的评估方法,可以为公路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桥梁的检测、维修、加固的时机和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动车信息窗粘接结构, 考虑环境和载荷对粘接结构寿命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相结合的寿命预测方法; 对粘接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了加速老化的温度-动态载荷耦合循环谱, 制作了铝合金对接接头, 分别进行0、10、20、30循环周期的加速老化试验, 定期测试接头的剩余强度和失效形式, 获得粘接剂剩余强度随载荷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 提取自然老化下不同行驶里程的实车胶条, 进行剩余强度测试, 获得了粘接剂剩余强度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 采用多项式函数分别拟合载荷循环次数、行驶里程与粘接剂剩余强度衰减率的函数关系式, 建立了载荷循环次数与行驶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粘接接头初始强度, 温度循环10、20、30周期后粘接接头的剩余强度下降幅度依次为11.6%、15.9%、20.7%, 而温度-动态载荷耦合循环后强度分别下降了14.1%、18.9%、24.8%, 说明动态载荷加剧了接头强度的衰减, 并且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 温度-动态载荷耦合试验作用后, 接头断面的失效形式和机理变化明显, 初始时接头胶层发生老化失效, 而后随着载荷循环次数的增加, 接头主要失效机理由老化失效转变为疲劳失效; 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下粘接剂失效强度的衰减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建立的载荷循环次数与行驶里程的函数关系式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粘接结构的寿命, 预测得到动车最大安全里程为8.34×106 km。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共因失效修理工多重休假的两相同部件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在假定部件的失效分布服从指数分布,修理工修理时间和休假时间均服从一般连续型分布的条件下,利用补充变量法,得到了该系统的瞬时可用度和稳态可用度、系统的可靠度、系统的瞬时和稳态故障频度等重要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维修保养的效果影响车辆的运行可靠性和维修费用.基于现场数据,采用变点分析方法,分析汽车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前、后失效发生率的变化,并由此评价车辆不同级保养的效果.该方法可为企业维修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重载货车管理体系存在的单一的定期维修方式问题,提出铁路重载货车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ReliabiIity centered Maitenance)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方法对重载货车产品出现故障后对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可靠性分析,确定重要功能产品,对重要功能产品的每一种故障模式做出维修决策及相应的维修措施,并根据实际运行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重载货车产品进行维修决策优化,进而时维修策略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最终实现重载货车产品维修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重载货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重载货车产品的高运行可靠性,同时也实现了维修思想由"以预防为主"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数据驱动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是通过信号处理从监测数据中手动提取特征并构建健康指标,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手动提取特征需要特定专家知识并耗费大量人力,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学习的机械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自适应特征学习寿命预测方法(AFLRULP). 该方法构建移动窗口数据矩阵解决单次采样中的数据波动问题,并建立了多层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将数据矩阵映射为机械设备的健康状态;根据失效阈值可以计算出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采样轴承全寿命周期数据集合对提出的AFLRULP进行验证,并且与传统基于手动提取特征的方法进行寿命预测准确性的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AFLRULP不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可从原始监测数据映射为机械设备的性能状态与剩余寿命,相对于现有的基于手动提取特征的寿命预测方法,提出的方法在轴承寿命预测累积相对准确率上平均提高了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