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内外港口的投资管理体制与中国港口的民营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 《水运管理》2003,(6):28-29,36
中国港口的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是由于港口投资大,收效时间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政府投资建港、管港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代又一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快港口民营化的步伐,进一步深化港口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蒋炳威 《中国港口》2002,(12):36-37
<正> 一、港口多元投资与企业教育的服务取向 当前,随着政府在建港中的角色淡出,境内外众多的企业纷至沓来,进入中国港口建设与经营业领域,使原先由政府单一投资建港体制向多元投融资体制方向转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港口建设与经营竞争格局。 资金流、信息流,呼唤着人才流,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员工  相似文献   

3.
港口规费主要包括港口建设费、货运附加费、客运附加费。它是我国80听代为了适应港口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解决压船、压港现象,加大港口投资力度,实行“以港养港”政策而实行筹措建港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我国港口建设在90年代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港口投资体制的改变,港口规费的征收和上解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体制运作的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的港口建设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逐步改成银行贷款形式。部属港口陆续下放地方管理后,交通部对港口的投入日趋减少。由于港口投资具有投资量大、回收慢的特点,投资形式的转变而导致我国港口建设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港口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外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或合资经营港口。目前,上海、南通、张家港、厦门、大榭岛、盐田、蛇口、海南三山等港口全方位向外资企业开放,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1994年~1995年港口利用外资成绩最为突出。 引进外资建港事实上有许多好处:①它可以弥补我国建港资金的缺口;②外资企业不仅仅投资建港,还参与港口管理和经营。  相似文献   

5.
<正> 在刚步入21世纪之际,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家对港口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并同时配套改革港口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等有关方面,为港口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港口建设 港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港口建设任务主要靠政府承担,对码头建设实行审批制,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少、由谁建、怎么建等等都要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主要是由国家对项目管理的计划体制决定的。同时还可能考虑到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绪斌 《水运管理》2011,33(10):4-6
浙江省温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开放的13个主要港口城市之一,一直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最近,温州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按照“以港兴市、港兴城兴”的指导思想,结合实施政府转型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对港口开发建设体制实施改革,出台《温州港开发建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开发建设体制上实施错位发展、分工管理,通过政企联动、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等原则手段,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引进外资、民资和央企、省企,整合港口资源;错位发展、联动开发、多元投资,开展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以期推动财政税收、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及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实现温州港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港口体制的改革和港口的立法工作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80年代开始,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和港口立法就已启动,现在正向广度和深度逐步推进;为使我国的港口体制改革和港口立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我们在总结建国近50年港口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坚持和发扬本国特色的同时,客观、认真地研究、借鉴国外港口的管理经验亦是有意义的。现将我们对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三国港口管理的考察情况作一介绍,仅供关心港口事业的人士作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港口体制改革必须完全清晰地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政府职能从港口企业中彻底脱离,即“政企分开”问题;二是产权的界定,即港口不同投资主体间产权的界定及有机组合问题。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港口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也无法确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多种经营形式也无法实行。回避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港口体制变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关于政企分开 现有体制下的港务局集政府职能、事业、社会机构和企业生产经营于一体,是典型的政企不分。改革的步骤首先是实现现有体制下港务局从其所兼有的港政管理等政府职能中脱离出来,并由国家通过制定《港口法》予以明确。相对于一个口岸,成立唯一的港口主管当局(或港务管理委员会)行使现有体制下海监局、港务局及口岸委员会等有关港政、航政和行政协调等政府职能,实现“一城一港一政”。原港务局作为一种过渡暂可保留,但为一个企业局。第二步实现事业和社会机构从港务局中脱离出来,有关公安、医疗、学校等纳入地方编制,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第三步实现真正的港口政企分开,即撤销现有港务局,在原有装卸公司基础上组建法人化的码头经营公司,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经营上的自主权和财务上的独立性,真正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蔡欣 《水运管理》2001,(4):28-30
在德国进修“港口管理与环保”项目一年时间内,通过对德国港口的参观、访问、学习、交流以及实习,我们对德国港口的建设、发展及其管理有了一个总体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德国港口投资计划和实施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一、港口投资计划和实施的基本特点 l.政府和民间资本投资建港的经济效益观明显不同,投资方向也有所侧重 政府(联邦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港口的目的主要为了:满足当地及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降低社会失业率,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减轻公路运输特别是货物运输拥挤的压力以及有利于保护环境;而…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目前《港口法》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港口管理和经营体制将会有较大的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一城一港一政”的体制,以促进港口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港口经营企业;鼓励多方投资,多家经营,防止和打破港口的垄断经营,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港口经营市场。这些改革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港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形成港口经营中的竞争格局已成为定局。 但是,港口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经营市场有其特殊性,港口投资的回收期长,社会效益对地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港口经营仍会受到一定的保护,市场准入将仍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已在草拟的《港口法》中有所规定。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将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港口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在近20年来为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港口建设资金由预算拨款逐步改变为“拨改贷”,到财务包干的“以港养港”和贷款建设的体制。上述投资体制的变化,有益于提高资金的效益。但是,从资金运用的角度,港口建设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全部投资的盈利能力一般低于社会资本成本。因此,如无政策性扶植,资金一般不会投向港口建设或表现为港口无还贷能力(个别货种泊位例外)。我国港口正面临因建设资金困扰而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国家,政府对港口建设资金采取的政策性扶植办法,可作为我们制订政策时参考。本文简要介绍日本和美国港口建设资金及财务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12.
宋德星 《中国港口》2006,(4):5-8,31
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不久,传统佳节刚过,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会议,这是今年港口管理工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也是第一次专门就引航工作召开的全国性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办发〔2001〕91号文件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我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下面,就搞好这次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意见。一、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投资、建…  相似文献   

13.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如何改革港口建设机制,加快港口发展速度,是时代赋于港口建设者的职责。我们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遵循港口运作体系固有的内在规律,在进行港口政企分开体制改革的同时,作出相应的建设机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在新的港口体制下的港口建设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本港实际的发展道路。 一、港务局在港口建设中担负的职责 1.港务局要成为港口建设的投资者。 港务局本身要从政企合一,以企为主的身份中摆脱出来,实行政企分开,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站在国家或市政府的角度来发展和管理港口。港务局代表政府机关,不应该是被投资者,而应是港口的投资者。港务局代表国家政府负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非营利性、微利和营利设施投资的义务,并经过科学论证和根据资金的可能,选定投资项目并实施投资,使港务局由港口设施建设的被投资者转变为,主动的投资者。 2.港务局要成为港口建设的协调者和管理者。 港口现有体制下建设工作的侧重点是具体项目的建设,从前期工作到组织实施,从具体施工管理、监督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下属企业管理,一路负责到底,需要一个庞大的建设班子。随着政企分开,港务局由被投资者转变为投资者,建设工作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对全港建设的规划协调与管理上,包括对全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除秦皇岛港外,所有的大中型港口均实行了“以所在城市为主,以交通部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缺乏自主权的问题,调动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的积极性,港口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无论是港口改革与开放,还是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都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港口改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问题 1.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仍未理顺 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港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由于“双重领导体制”下港口在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领导,但在港口建设与经营方面仍由交通部实行行业领导和管理,地方政府对港口的投资和经营收益无权过问,使地方的积极性仍不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对港口实行以所在城市管理为主,又不能不造成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心程度下降,协调能力不足,致使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倾向有所滋长;再加上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能使港口企业做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港口企业的积极性也无从调动,活力不足的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实践证明,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中央和地方、所在城市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不能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温州市委市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以"以港兴市、港兴城兴"的指导思想,结合实施政府转型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对港口开发建设体制实施了改革,出台了《温州港开发建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最大亮点就是,在开发建设体制上突出"错位发展,分工管理",通过"政企联动、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等原则手段,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相似文献   

16.
浅谈港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效益观念矫福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必使港口的经济效益观念发生诸方面的变化。本文就港口企业建立什么样的经济效益观念,谈一点粗浅认识。一、质量效...  相似文献   

17.
刘念 《中国港口》2003,(9):28-29
<正>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港口建设的初期就改革了旧的投资体系,实现了港口投资多元化,形成了深圳港口的特点。深圳港口投资中,有政府、民间(企业、资本市场)、国内、国外等多种资金渠道。对深圳港口20多年建设、投融资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总结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均可对全国目前正在深化的港口投融资体制改革起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深圳港口投融资结构及其投资效益分析 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东岸,毗临香港。1980年深圳建特区后,港口迅速崛起,建成蛇口、赤湾、妈  相似文献   

18.
<正> 韩国港口投资可分为三类:政府,韩国集装箱码头局(KCTA)以及私人投资。总共有28个贸易港,23个沿海港口以及9个新建港口。贸易港及新建港口的建设和管理由政府负责,而沿海港口则有政府负责建设,地方政府管理。 海洋渔业部港口处负责所有港口的规划和开发。 但是,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港口开发受到政府预算不足的制约。为了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秦皇岛港实行体制改革的客观环境 按照港口运输市场的发育程度,全国港口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濒临港澳的闽粤桂沿海诸港。与其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直接造成了港口内部运输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一市多港、一港多头,已经形成了航道、货源、岸线等港口资源的内部竞争,需要港方行政当局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协调,实施港政管理具有管理客体和充分的管理内容。第二类是苏浙沿海、内河及改革后各地新建港口。投资主体多为地方政府,部分吸纳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除国家投资的个别大港外,规模较小,有一定的运输市场,竞争行为且多存在于港口外部和区域内部,港口内部运输市场及其主体还处于发育阶段。但是在港口的宏观布局和岸线规划方面存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讲质量和管理,谈何效益,又怎么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搏击,更不会有高速度的发展。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港口企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认真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兴港的方针,一切从货主的需求出发,眼睛向内,深化管理,不断提高港口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靠质量管理,求效益、求发展、增强实力,使港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一、质量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质量管理,用户至上”是它们的永恒主题。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质量竞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决定港口质量管理的“第一性”与“否定性”,质量管理的日臻完善和提高,又为港口企业走向广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