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1.2% 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别上升4.9%、5.5%、0.2%,转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别增长5.6%和13.1%,减为增长1.2%和1.8%。但是,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柳树权 《中国船检》2008,(10):74-74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用硫化燃料替代现有船用燃料油将减少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但不会增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由Winebrake和Corbett教授共同开发的一个模型.对总体燃料周期排放进行了分析.证明尽管更清洁的燃料在其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在船舶操作过程中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3.
田月 《中国船检》2008,(12):68-71
目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4.2吨,达到了4.3吨,在每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量中,中国占40%。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排放大国,如何在一个公平的原则下参与减排行动,不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也是保障所有发展中国家和气候变化脆弱群体利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航海技术》2007,(5):53-53
靠泊船舶使用岸电(Alternative Maritime Power,简称AMP).能有效减少港区及其附近的空气污染。洛杉矶港实施效果良好,NOx、SOx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排放量平均减少95%,每艘次船舶停靠的NOx、SOx和PM10排放量分别减少0.92t、0.78t和0.05t。  相似文献   

5.
丹麦航运巨头穆勒一马士基集团最近声称,提高的能源效率导致其船公司船舶C02排放量显著减少,这对集装箱船和油船同样适合。2002~2007年以来的6年里,运输一个集装箱的平均C02排放量已降低了8.9%。根据新出版的穆勒-马士基船舶2007年环境报告,仅去年就减少约3%的排放量。该报告涵盖了其总共所拥有的323艘船舶,但不包括承租船舶。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12,(8):I0014-I0014
日前.现代重工推出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减排系统(SCR)。该公司宣布.将为罗恩(Rowan)订购的3艘钻探船提供18台选择性催化还原减排系统。该系统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催化剂来将氮氧化物分离成氮气和水.减少NOx排放量高达95%.并满足于2016年生效的IMOTierIIINOx排放极限标准。现代重工表示.除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减排系统外.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08,(3):34-34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商业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是以前估计的近3倍。据英国《卫报》报道.全球航运每年排放约11.2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5%,而国际海事组织先前估计仅为4亿吨。  相似文献   

8.
徐华 《中国船检》2008,(7):25-27
以议定书方式通过的MARPOL公约附则VI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该附则主要是限制消耗臭氧物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油气和颗粒物等的排放.对于温室气体中的CO2的排放,考虑了占全球贸易运量90%的船舶航运,但其CO2的排放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7%,因此IMO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京都议定书》附则中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欧盟和发达国家.不断向IMO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9.
《船海工程》2001,(2):18
日本运输省计划从明年开始,在5年内开发出一种生态船。这种船将使用高效率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系统,它不仅能够燃烧劣质重油,而且可大大减少氮氧化物等废气的排放量。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运输省要开发的是500 t级的内河航运船,目的在于减少船舶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该省船舶技术研究所已经从1997年开始研 制生态船的推进系统——高效率燃气轮机,并计划在2001年拿出样机来,预定在2005年安装到船上。这种动力系统除了能把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到同功率动力系统的1/10外,还能将硫化物的排放量减少2/5、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4,噪音减少为原来的1%。由于发动机舱的面积缩小,“超级生态船”的货物载量将比同等普通船只增加2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掺混生物柴油燃烧耦合进气道加湿技术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基于TBD234V6型柴油机,应用AVL-fir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研究.选取柴油机在75%中高负荷工作时,设置0.5~2.5共5组掺水率、10%~40%共4组生物柴油掺混比做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掺水率为0时,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增大,柴油机动力性下降16.3%,CO排放量下降34.2%,Soot排放量下降92.8%,NO排放量升高35.7%;在生物柴油掺混比为40%时,随着掺水率增加,柴油机动力性下降3.3%,CO排放量升高19.2%,NOX排放量降低89.7%,Soot排放量升高150.8%,但与原机相比Soot排放量仍低出81.9%.掺烧生物柴油降低Soot及CO排放效果显著,但对NO排放有促进作用;生物柴油耦合进气道加湿技术能极大降低NO排放,同时对Soot和CO生成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柴油机排放性能虽得到了优化,但动力性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掺混生物柴油燃烧耦合进气加湿技术试验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珠江水运》2012,(1):52-54
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航运业每年要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在我国,物流业石油制品消耗占全国的34%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近20%,而且这一比例仍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举例说.如果A企业2008年的COD排污指标为1000吨.而事实上它只需排放800吨.那么.它就可以将富余的200吨通过交易中心与需要购买排污权的B企业进行交易,以求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1,(8):I0008-I0008
欧委会(EC)减少航运燃料中硫含量的建议提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应减少90%,颗粒物质应减少80%。这项惠及公众健康的举措需要投入150亿到340亿欧元,远远超出了仅为26亿到110亿欧元的预期。由于接近一半的欧洲人居住在欧洲空气质量不达标的范围内.因此,空气污染是市民面临环境问题的主要担忧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国及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鉴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将航运业也纳入了减排的进程中,租船人和船东必须核算并报告其控制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据悉,像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排放控制区域一样,2012年8月,随着北美排放控制区域的生效,该区域所使用的船用燃料的硫含量也要由目前的15%降到1%。船舶经纪人Gibson表示.这种改变预计会对航运业产生重大影响。自2015年1月1日起,欧洲指定所有排放控制区域将引进一项新限制.区内船舶上使用的任何燃油的最大允许含硫量不得超过01%。  相似文献   

16.
西门子输配电集团(PTD)近日推出新型船岸电力解决系统“Siplink”。通过该系统,靠泊船舶可使用岸上中压电网电力,而无需使用船上柴油发电机组,节约能源(统计数据显示,可减少船舶能源消耗25~30%),降低排放,减少噪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10,(6):65-65
新加坡高科技公司Ecospec日前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水来减少海运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CSNOx,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CSNOx是一套航运燃油废气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1,(8):I0013-I0013
日本研发人员称.他们发现通过在大型散货船和油轮的上层建筑上增加偏转条的方式能削减10%的风阻力。一直以来.日本邮船公司(NYK)和日本常石造船集团(Tsuneishi)就利用风洞试验来评估如何能减少风阻力,他们开发了一套名为mt—Cowl的系统。风洞测试模式显示风阻力减少了10%.假设逆风风速为17节,一艘航行船舶按航速15节计算.那么其相应的风速就有32节。按照这个比例,一艘180000dwt的散货船,每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0吨.可提高燃料效率。  相似文献   

19.
喻小力 《造船技术》2012,(6):14-16,25
LNG为清洁能源,用作燃料时不排放SO2,与使用燃油相比,使用LNG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发展以LNG气体燃料为动力船舶,不仅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有害排放物,而且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在船舶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已呈潮涌之势,以LNG为燃料的动力推进系统必将成为今后绿色航运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厂商称LNG发动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优点受到了船舶设计师的置疑。设计专家称尽管使用LNG的发动机减少了NOx和SOx的排放,它们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节省燃料,而且向大气中排放了更多的甲烷。甲烷和CO2一样是温室气体,CO2受到的关注较多是因为其占了温室气体排放的50%,而甲烷和其他气体的害处被忽视了。有设计专家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