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松花江干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是我国在平原季节性冰冻通航河流上建设的第一座航电枢纽工程。随着枢纽船闸的建成运行,闸门受冰冻的影响比较突出,但由于国内有关船闸闸门防冻防冰方面的研究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规范标准和成功的运行经验可以借鉴。文章通过现场观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提出了船闸闸门的防冻防冰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河段具有Ⅱ级台地宽、两岸堤距大、河床覆盖层厚、河床质可动性及渗透性强等特点,该河段兴建低水头航电枢纽工程其总体布置是关键,利用正态物理模型(11∶00)及遥控自航船模等研究手段,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预可、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枢纽总体布置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提出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自右岸依次为船闸、10孔泄水闸、电站、28孔泄水闸及土坝。文章重点介绍枢纽布置方案研究过程与最终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平原河流兴建其他航电枢纽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泄流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枢纽,必须保证原河道洪水流量的渲泄。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在预可、工可和初步设计阶段,利用比尺为1∶130整体定床正态模型,对枢纽总体布置曾进行了多方案的对比试验。文中根据物理模型泄水闸泄流能力方面的试验成果,提出了枢纽泄流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枢纽泄水闸孔数、泄水闸堰型、堰顶高程等多种有效改善措施,提出了满足枢纽泄流能力的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船闸,其人字闸门和检修闸门均为大型闸门,是我国同纬度寒冷地区第一座船闸,特别是需在流冰期运行、需在长达5个月低温期(最低温度可达-40)℃低温越冬,使钢结构的设计较南方非冰冻河流的船闸设计增加了一些技术难度,设计关键控制点多、难点多。船闸的人字闸门和检修闸门的设计实践证明设计思想及相关理论是正确、可靠和先进的。为寒冷地区类似闸门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寒地区砼施工特点,结合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砼保温的成功经验,介绍未龄水工砼冬季保温的几项措施,为类似工程砼保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船闸是东北三省唯一的通航建筑物,同时也是全国封冻河流上的第一座船闸。通过研究河冰对船闸建筑物的破坏,对船闸运转及结构的危害,结合国外已研究的多种防冰方法说明封冻河流船闸的防冰措施。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平面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枢纽综合利用工程,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且这类工程因需同时满足电站、船闸等水工建筑物对水流、泥沙条件的要求,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往往会遇到枢纽中各建筑物布置合理与否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在进行平面布置时作了多方案的比较,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根据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平面布置模型试验成果,全面介绍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赣江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为大(2)型水利工程,主支枢纽常规孔泄水闸孔口尺寸大且泄水工况复杂,经比选采用下卧式弧门及液压启闭机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闸门运行情况,为闸门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此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弧形闸门的选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内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为大型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干燥,最低气温达到-47.3℃,从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冬季施工时段。结合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两年的冬季混凝土施工实际情况,从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方面总结冬季混凝土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上游纵向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设计.该工程根据爆破围堰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采用减震孔、预裂爆破和减震槽减震,用草帘钢丝网及砂袋防护飞石,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点不突出、要点把握不够等问题,对赣江流域不同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航电枢纽项目在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工程分析、生态影响评价、水环境和水文情势影响评价中的要点,对指导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减缓航电枢纽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优化航电枢纽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臣  刘俊涛  闫建英 《水运工程》2011,(10):105-109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设计方案,建立了坝址河段二维正交曲线水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天然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将航电枢纽工程仿真植入率定好的模型。利用航电枢纽模型,模拟了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河段典型泄流方式的水流情况,分析了河道流速分布特征,给出了引航道口门区和引航道内部纵向流速和横流等与通航有关的参数。结合JTJ 305—2001《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要求,对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评定。展示了航电枢纽数值仿真模拟技术投资少、时间短、成果丰富、方案易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反弧门设计边界条件复杂、计算参数难以选定,目前缺乏相关设计指导文献,设计难度大。通过大藤峡船闸反弧门相关的模型试验研究,并总结葛洲坝、三峡和大藤峡船闸反弧门设计经验,得出可有效抑制空化现象的廊道体形;依据闭门速度快慢选取动水荷载系数;采用全包板门体结构和流线型底缘可减小水流扰动,改善流态,减小气蚀破坏;启闭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柱力和水阻力等设计要点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弧形闸门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在国内外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弧形闸门属于空间板架结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平面体系结构力学方法.从经典板壳理论着手,分析具有纵横加强的板架强度问题,利用奇异函数精确定位各梁的位置,推导出静力平衡微分方程,提出了弧形闸门的薄板板架计算新方法,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平面计算结果对比,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岷江犍为枢纽下引航道口门区及下游连接段河床左高右低,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十分复杂。通过整体模型和船模试验,提出了岷江犍为航电枢纽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的改善措施。研究表明,扩大下游开挖范围、适当保留原始河床、合理调整泄洪(冲沙)闸的开启方式等措施对改善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邹开明  李俊 《水道港口》2012,33(6):510-514
结合枢纽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船模试验结果,针对"曲进直出"和"直进曲出"两种方案,从口门区通航条件、船舶过闸效率、枢纽湘江大桥的跨径布置、预留二线船闸的施工影响和对枢纽泄流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船舶进出闸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最终确定船舶进出闸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王义安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11,32(3):197-201
利用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预报了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在运行不同时期后的冲刷深度及水位降落情况。结合近坝段河床防护措施,确定了大顶子山枢纽下游最低通航流量、相应的下游最低通航水位、枢纽船闸的门槛最小水深以及船闸下闸首底槛的高程。  相似文献   

19.
再论《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水利、水电及航运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口门区的水流与航行参数,可适当提高通航条件限值,但需经原体实践的检验,该成果可供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