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中通过对我国《海商法》和相关国际公约中的“海上火灾免责”条款进行比较,找出我国立法之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缔结国际公约的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各缔约国参加国际公约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批准的,接受的,核准的,也有加入的,甚至有签署就算数的。本文对这些做法的区别作了一定的探讨,同时参照我国缔约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就我国如何参加IMO的公约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桥梁进行疲劳设计,发表的疲劳指南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介绍疲劳设计要点,疲劳损伤原因和重要的疲劳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4.
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UTM试验系统对纯沥青混合料(BN)、复合1#聚酯玻纤布沥青混合料(BT)与复合2#聚酯玻纤布沥青混合料(BU)进行了应变控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了应变与疲劳寿命的疲劳方程和累计疲劳能耗与应变的回归方程,引入能量方法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优于纯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累计能耗与疲劳寿命相关,聚酯玻纤布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能量法是研究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选取AC-13和SMA-13两种级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加载速率对两种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分别研究了老化时间对AC-13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和纤维掺量对SMA-13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比越大,疲劳寿命越低,应力比为0.5是疲劳寿命大幅改变的分界点;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疲劳寿命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老化使AC-13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降低,但前期老化对疲劳寿命影响程度不大,而后期老化使疲劳寿命大幅降低;各应力比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多,SMA-13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都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掺量为0.4%时疲劳寿命最大。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际公约对船舶燃油含硫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重点介绍了使用低硫油对设备的危害和低硫油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硫油及其冷却系统的管理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的修订使得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较大,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电子电气员,本文对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Ca含量对镁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两种AMCa镁合金进行超高周疲劳实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和X射线能谱仪EDS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观察疲劳试样的断口形貌,分析了两种镁合金疲劳S-N(疲劳应力-疲劳寿命)曲线特性和疲劳断裂行为,讨论了Ca元素含量增加对镁合金疲劳寿命和疲劳裂纹萌生机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AM1.77 Ca镁合金S-N曲线没有传统的疲劳极限,呈现曲线连续下降趋势;AM1.85 Ca镁合金具有双S-N曲线特性,在130 MPa左右出现转折点;Ca元素含量增加导致镁合金产生微观结构缺陷,使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模式从AM1.77 Ca镁合金的表面萌生模式转变为AM1.85 Ca镁合金的两种疲劳裂纹萌生模式,即表面萌生和次表面萌生模式,这种转变对材料抗疲劳性能的提升不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厚沥青面层自身的受力特点,采用应力控制模式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常用AC-25沥青混凝土进行无水和富水条件下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回归建立了应力-疲劳方程,并从疲劳寿命、疲劳方程特征参数、疲劳破坏形态等方面分析了水对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作用下,富水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仅约为无水沥青混凝土的24%~30%;沥青混凝土的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在双对数坐标中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为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提供依据;富水状态下试件疲劳破坏表现为剪切和劈裂联合作用形式,充分证明用冻融循环处理条件模拟沥青混凝土富水状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耐久性,利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分别对普通重交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等3种混合料进行了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建立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S-N疲劳方程,并对3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相同的应力比试验条件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大,普通重交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小.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S-N疲劳方程参数k最大,n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疲劳方程参数k和n均证实了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抵抗疲劳荷载的能力.在荷载水平增加相同幅度的情况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衰减量最小.在相同的级配、油石比和荷载条件下,其疲劳耐久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受粘弹特性的影响,沥青的疲劳特性具有特殊性.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沥青具有自愈性,即荷载停止作用后沥青的模量可以慢慢恢复.因此开展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下沥青疲劳特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借助于DSR研究了连续加载模式下沥青的疲劳特性,采用4种沥青疲劳评价指标(50%G*,DER,DR,δ)评价了沥青的疲劳特性,研究了沥青的自愈能力.研究表明:沥青的疲劳性能随着应力的增大而降低.当控制应力较大时,模量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控制应力较小时,出现硬化现象.50%G*,DER,DR,δ这几种疲劳寿命评价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沥青的自愈性对沥青的疲劳特性有重要影响.荷载停止作用初期,沥青模量的恢复程度较大.当时间足够长时,沥青的模量可以恢复到初始模量,但粘弹比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沥青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了5种沥青(烯烃类、天然沥青类、硬质沥青类、A-70#沥青和SBS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室内疲劳性能试验,采用模量衰减到初始值的50%Nf50、累积耗散能比偏离无损直线20%对应的Np20、累积耗散能和疲劳因子G*sinδ 指标,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加载模式的依赖性和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疲劳因子G*sinδ和累积耗散能无法明确确定沥青的疲劳寿命,不宜作为高模量沥青结合料的疲劳性能评价指标;在相同加载条件下, Np20约为Nf50的0.725倍,建议采用Nf50评价沥青结合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接触悬挂系统中的接触线振动方程,推导了接触线应力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接触线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表面质量系数和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得到了接触线疲劳极限的统计特征.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接触线疲劳可靠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导线线质、张力和刚度以及列车运行速度、波动传播速度和抬升力是影响导线疲劳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疲劳应力分解的方法,把总的疲劳效应分解为一个蠕变效应和一个简单疲劳效应的叠加,利用粘弹性力学的积分型本构关系、动态性能以及模型理论,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最后,基于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运用O rigin软件的非线性曲线拟合功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劈裂拉伸和控制应力的方式对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总结了疲劳方程和疲劳曲线,分析了温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与相似试验条件下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疲劳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再生混合料的疲劳阻抗提高了,同时其疲劳寿命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也有所增强,在高应力水平下其具有比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更为优越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泥混凝土疲劳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时产生的废料生产再生产水泥混凝土,不仅降低建成成本,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规律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似,而且在高应力水平状态下,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较高,使用再生水泥混凝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能够满足混凝土面板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冲铆接疲劳强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铆接孔孔壁处有较多毛刺,导致在自冲连接中被冲孔的面上的裂纹较容易扩展,是疲劳失效的主要形式.自冲铆接疲劳裂纹的扩展是决定整个疲劳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自冲铆接这样有冲孔缺陷的连接结构来说,裂纹扩展寿命更为重要.分析了影响自冲铆接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性能、铆接点的质量,并得到自冲铆接疲劳各个阶段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Ǽ�ʻƣ�͵�һάԪ���Զ�����ͨ��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驾驶疲劳对道路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通过分析驾驶员的疲劳特性,考虑驾驶疲劳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分别对疲劳车辆与正常车辆制定各自的演化规则,并以此对车辆进行状态更新,以建立改进的交通流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得出不同疲劳车辆比例下车流密度、速度与流量的关系数据,并分析了疲劳车辆对交通流安全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改进的模型,随着道路上疲劳车辆比例的增加,交通流的拥堵呈分散趋势,车辆的拥堵频率显著提高,整体车流的安全性有所下降.同传统的SDNaSch模型相比,能够更好地描述道路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19Mn6合金钢疲劳试样进行了系列低周疲劳试验,采用光学金相方法观察了试样表面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基于损伤局部性概念对疲劳部损伤规律提出了细观疲劳局部损伤参数Dw。Dw随施加的疲劳循环而呈指数增加,一直达到临界值1。损伤非线性因子m值较宏观测量方法所得结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海船船员在船上工作而产生的职业疲劳对船舶的安全营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STCW公约中对船员健康适任中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是海员还是容易产生职业疲劳。文章分析了海船船员疲劳的成因、后果,提出了通过修改值班时间,改变作息制度,同时又不违反STCW78/95公约及其马尼拉修正案,从而更好地消除船员疲劳,降低海船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