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Thus极薄磨耗层在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专项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并开展了室内原材料检测及混合料性能的试验研究;依托实体工程,进行了极薄磨耗层现场摆式摩擦系数BPN、构造深度TD、横向力系数SFC及平整度IRI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极薄磨耗层可显著提高原路面抗滑性能,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极薄磨耗层应用于桥面沥青铺装的预防性养护中,可以极大改善表面功能,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为了满足桥面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的实际需求,尝试了对极薄磨耗层用原材料进行性能改善,改善后检测结果表明,掺入专用复配剂的沥青胶结料60℃动力粘度达到高粘高弹沥青的技术要求,自制改性乳化沥青具备较高的固含量和软化点,作为层间粘结材料可以提供优良的抗剪强度。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通过增设6. 3mm控制筛孔对级配进行优化,并对混合料性能进行验证。结合极薄磨耗层在台金高速公路桥面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系统总结了极薄磨耗层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可为高速公路桥面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白改黑"工程质量,结合工程实例,从方案优选到施工过程中工艺,全过程系统地对"白改黑"工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注浆加固,加铺面层的方式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工程整体改造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混凝土桥面的路用性能不断降低。以浙江省杭州市渡济大桥为例,从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新型超薄沥青层在混凝土桥面白改黑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通过在混凝土桥面加铺新型超薄沥青层能够显著提高桥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工期短,能够极大地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可为后续白改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同步碎石封层是一种主要用于改善抗滑性能和防渗性能的磨耗层,一般主要作为路面封层。文章创新性地将同步碎石封层作为桥面防水粘结层应用于桥面铺装体系中。以室内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类型防水粘结层的性能优势,同时结合实体工程,从原材料质量要求、施工工艺等角度探讨了桥面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的技术特点,应用结果表明: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在桥面铺装体系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嘉善县魏俞公路(G320至姚庄段)升级改造为例,通过对改造前公路路况检测调查分析,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会出现反射裂缝这一问题,结合多种“白改黑”技术与研究成果,提出了该路面大中修的技术方案采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作为防反射裂缝的施工方法,重点分析了“白改黑”的应用技术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某高速公路Novachip超薄磨耗层养护维修工程为背景,根据实体工程检测数据,从初始抗滑性能、抗滑耐久性、抗滑稳定性3方面,研究评价NovaChip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改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超薄磨耗层Nova Chip的关键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然后通过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工程中的应用,分别对养护方案选择、材料选择、混合料设计、混合料性能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使用效果表明:Nova Chip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和抗水损坏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国际平整度指数,同时降低路面噪声,提高路面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钢渣利用现状并满足道路建设实际需要,在超薄磨耗层SAC-10沥青混合料中用钢渣部分替代天然集料,对不同钢渣掺量下SAC-10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SAC-10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钢渣掺量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并在钢渣掺量为60%时达到最大值,高温稳定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钢渣掺量为60%时,钢渣SAC-10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低温抗裂、抗滑及抗膨胀性能良好,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应用表明超薄磨耗层SAC-10在掺入60%钢渣后,抗滑性能、渗水性能及长期路用性能优异;掺入60%钢渣后,超薄磨耗层SAC-10的综合单价增加了81元/m3,但长远来看可以有效降低养护维修费用,长期经济效益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中沥青找平层起着提供沥青加铺层工作平台和防反射裂缝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原材料试验和对应性能测试,可以确定出符合工程需要的沥青找平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中沥青找平层起着提供沥青加铺层工作平台和防反射裂缝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原材料试验和对应性能测试,可以确定出符合工程需要的沥青找平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碎石化处理技术在损失混凝土板的一定结构强度和整体性的条件下,有效地消除了水泥路面改造中的反射裂缝,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交通干扰小、费用节约、有利于环保等特点。随着碎石化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未来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的聚合物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冲击韧性和弯拉疲劳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使用寿命,降低桥面维修养护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得大高速公路滑模摊铺桥面的施工,对掺加聚丙烯腈纤维的水泥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并铺筑了试验工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排水沥青路面中轻度飞散和抗滑衰减等病害的维修问题,提出采用大空隙超薄磨耗层作为预防养护措施。首先,结合典型应用形式,从旧路面预处理、黏层洒布、磨耗层混合料施工、开放交通等方面介绍磨耗层施工关键技术;其次,提出磨耗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并依托实体工程实施验证磨耗层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磨耗层的应用形式决定其结构形式、厚度以及黏层材料类型等施工参数;应重点关注原排水路面清孔、铣刨立面冷接缝处理、施工温度保证等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可使用早强型高黏剂实现快速开放交通;实体工程应用效果验证磨耗层具有优异的排水抗滑性能。大空隙超薄磨耗层可作为排水沥青路面过渡性养护措施,用于处治中轻度飞散和抗滑衰减等病害。  相似文献   

15.
纤维封层是用一台设备同时洒布沥青和玻璃纤维.然后在其上面撒布骨料形成新的磨耗层或者应力吸收中间层的一种新工艺.破碎后的纤维细丝形成均匀的乱相网状结构,与沥青结合,极大的增加了沥青粘结层的强度,其可以有效的阻止原旧有面层上的裂缝或路基裂缝反射到上覆层,是世界沥青路面养护和建设的革命性新技术,也是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最新发展。纤维封层技术除了用于旧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白改黑)施工,桥面防水层施工外,可以应用在新,旧沥青路面铺设耐磨层还可以用于新建路基、面层层间粘结应力吸收层,各等级公路下封层施工。本文就纤维层的技术原理和原材料技术要求、施工过程及质量要求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娄新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桥桥面层间处治为实际研究背景,根据工程不同桥型,应用有限元方法空间进行实体建模,分析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荷载应力以及影响因素、计算车辆制动、设有纵坡、曲线桥等不同状态下铺装层应力大小,为深入进行湖南省娄新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桥桥面层间处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桃夭门大桥的工程特征及其使用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特点,然后对高粘SMA-5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以及抗水损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粒式高粘SMA-5沥青混合料的60℃动稳定度为8580次/mm;冻融劈裂强度比为92.12%;低温破坏应变为3100με;残留稳定度为93.31%;高粘SMA-5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能够与钢桥桥面紧密粘结,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国产环氧沥青材料系列产品在水泥混凝土桥面的应用.根据混凝土桥面铺装原材料及粘结层的技术指标及要求,对国产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组成设计以及相关性能试验,并与几种常用的铺装材料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国产环氧沥青混合料及国产环氧沥青粘结料是性能优异的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结合该工程简述了国产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9.
选用桥面铺装中常采用的SMA-10级配类型对高弹改性沥青SMA-10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以SBS改性沥青SMA-10为对照组,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高弹改性沥青SMA-10的路用性能。室内试验表明: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0的动稳定度要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0,其中,标准轴载0.7MPa时,降低约23.1%,重载1.0MPa时,降低约19.8%,但仍能较好地满足规范要求,适用于高温重载交通;相比于SBS改性沥青SMA-10,高弹改性沥青SMA-10的低温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SMA-10。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作为桥面铺装层后,路用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改性超薄磨耗层技术属于是公路的一层薄层罩面,超薄磨耗层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也可作为新建道路表面磨耗层,是一种超长耐久的表面层,具有抗滑、抗车辙、抗磨耗的优良性能。其采用专用设备把15-25mm的厚断级配改性热沥青混合料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上进行摊铺,从而实现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因此其在国内外公路维修和养护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