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新研制的ECD-U2型蓄压式喷油系统,它是一种新的概念和设计,控制的自由度很广泛,降低排放且不损害发动机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两种内接式供油自动提前装置,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设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150增压柴油机喷油系统配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用泵一管一嘴喷油系统与150增压柴油机匹配,使柴油机功率较原机提高64%的研试过程。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喷油率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优化燃烧过程与喷油系统特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喷油率控制模式的要点 ,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实现喷油率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状况 ,提出了喷油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8.
柴油发动机以良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被广泛应用于货车和部分轿车上.准确的喷油提前角对柴油发动机而言犹为重要,它是获得良好燃烧和正常工作,并获取较经济的燃油指标及较好排放指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整机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修车时先用解码器做一下诊断,已成为很多维修人员的习惯,通过查阅数据流,可方便地读出喷油器目前的喷油脉冲宽度(简称喷油脉宽).喷油脉宽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氧传感器的参与,因而喷油脉宽也反映了目前油路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中压共轨蓄压供油系统喷油定时的确定 ;提出了一种喷油定时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喷油延迟的影响因素 ,并进行试验绘制出喷油延迟MAP图。试验表明喷油延迟时间主要受共轨油压和转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机械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是依靠喷油泵压力的连续波动来实现的,这种喷射方式在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排放性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动机的需要。共轨喷射发动机避免了传统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缺点。本文从原理和系统结构上对传统机械燃油喷射发动机和共轨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军  黄英 《汽车工程》1996,18(5):263-269
本文研制和开发一种能实现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的电控系统,系统以80C552为控制单元ECU的主芯片。根据进气绝对压力和转速,采用速度密度法间接测量进气量,试验表明,配用该系统后,与原机相比,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明显改善,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顺序喷射的实现方法,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共轨喷射系统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AVL公司先进的发动机模拟计算软件BOOST建立了电控D6114ZB发动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应用MCC燃烧模型,分析了在标定工况相同喷油量和喷油提前角下不同的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共轨压力和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喷氢正时和喷氢量对氢发动机工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时调节和修正喷氢参数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基于Pareto秩与决策偏好相结合的全自动标定算法,进行了喷氢提前角和喷氢脉宽电控系统的设计。结果表明,随工况变化动态寻优的优化算法,能实现氢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等综合性能达到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共轨喷油器工作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工作特点,研究了提高大流量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工作效率的技术途径。以喷孔前的压力为实际喷油压力,其与供油压力的比为共轨喷油器的有效喷油压力效率;以喷油量与喷油量和总回油量之和的比为共轨喷油器的有效喷油量效率。结果表明:喷油器有效喷油压力效率与有效喷油量效率相互影响;采用异型结构喷油嘴偶件可以有效提高喷油器工作效率;喷油器与燃油轨间高压管路长度、喷油嘴偶件及其他结构参数进行综合匹配,能够进一步提高喷油器工作效率。综合匹配的计算结果表明,在160 M Pa 标定压力下,最大有效喷油压力效率达到108.3%,有效喷油量效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6.
针对EA888直喷汽油机建立了试验台架及试验测控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和两次喷射比例对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稀的混合气有利于催化器的快速起燃,采用两次喷射有助于推迟点火,提高排气温度,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  相似文献   

17.
张健  虞坚  滕勤 《车用发动机》2013,(4):56-59,65
为了研究缸内直喷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超级爆震的抑制措施,有效降低超级爆震的频次,基于优化后的单次喷射相位和燃油轨压,采用降低烟度方式确定二次喷射中后喷的相位和喷油比例,结合早燃(PI)稳态测试循环,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比较了两种喷射方式下的超级爆震频次。结果表明,二次喷射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烟度,并对超级爆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了点火时刻、喷雾方向和喷雾锥角等参数对汽油缸内二阶段喷射发动机缸内压力、放热规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点火时刻和喷雾方向对发动机性能有较大影响,而喷雾锥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冯帅  刘勇  张骞  王志勋 《车用发动机》2012,(1):14-18,22
对某直喷汽油机部分负荷时的进气、喷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油正时对混合气分布、燃烧性能及排放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喷油开始时刻为480°曲轴转角时混合气分布比较理想,达到了分层稀燃的目标。生成物NO的主要来源是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氮,NO的生成随温度的提高而急剧增加;炭烟生成的条件是高温和缺氧,局部较浓混合气相对缺氧导致炭烟生成。  相似文献   

20.
缸内直喷技术在小型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台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汽油缸内直喷研究,设计了燃油供应系统、燃油电控喷射及台架测试系统。对部分台架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改装的小型缸内直喷汽油机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喷射时刻对排放有重要影响;在缸内直喷分层难以实现时,缸内直喷均质混合方式也是可行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