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甚至消除漩涡脱落引起的顶张力立管振动响应从而提高其疲劳寿命,设计了五种型式的涡激振动抑振装置,并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对装有抑振装置的模型立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模型立管在几种不同流速下顺流向和横向涡激振动应变时程曲线,同时为了对比分析也测量了没有安装抑振装置的裸管的响应曲线.对比分析了三种外流流速下抑振装置对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抑振装置对立管顺流向和横向涡激振动幅值和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其影响和有效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增加阻振质量后振动波沿管道的传递损失公式。建立实验模型,测试分析了管壁受外力激励时输液管道安装单个和两个阻振质量时振动波传递的损失情况。结果表明,阻振质量对振动波的传递在中高频段有着很好的阻抑作用;阻振质量环的半径越大,减振效果越好;两个阻振质量的间距对减振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输液管道系统的减振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单自由度系统模型对激振机通过柔性驱动杆传递到结构上的激振力和通过弹性部件传递到结构上的扰动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激振机附连在被激结构上对被激结构产生影响的工作机理。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激振机悬挂激振方式的频率适用范围以及在自由悬挂结构激振试验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激振机最低工作频率高于安装频率3~4倍时,可以采用悬挂安装方式,且激振频率离安装频率越远,扰动力的影响就越小,但当激振机最低工作频率在安装频率以下频段时,便不能采用悬挂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4.
降低轴系纵振引起的水下结构声辐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螺旋桨纵向脉动激励引起的结构水下辐射噪声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构振动位移响应,利用直接边界元方法对结构水下辐射噪声特性进行分析.在已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的推力轴承刚度、纵振激振力传递途径以及安装轴系纵振减振器对结构水下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纵振激振力传递途径及安装轴系纵振减振器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水下振动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5.
基于质量阻振机理,分析了阻振质量偏置安装及空心阻振质量结构对阻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质量阻振与阻尼减振的支撑结构复合阻振技术。采用FE-SEA法,建立了支撑结构至圆柱壳体的振动传递及声辐射特性分析模型。对比了支撑结构底部阻振、四周阻振和双层阻振的阻振性能,分析了在支撑结构表面粘贴阻尼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结果表明,双层阻振比单层阻振、约束阻尼比自由阻尼的减振降噪效果更加明显,复合阻振技术比单独减振设计的减振频率更宽,减振效果更好。复合阻振技术对支撑结构的减振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开展伯努利梁受迫横向振动机理研究,采用模态叠加法推导了伯努利梁受迫振动的响应表达式,分析了振动响应与激振力和激振力矩作用位置间的关系。总结了减振器安装位置的选择规律和激振力幅值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验证,在某小型集装箱船的减振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桨与水下伴流场产生的脉动激振力是潜艇振动的一个重要激励源。潜艇的主要结构是推进轴系与壳体耦合结构,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通过轴系经尾轴承、中间轴承及推力轴承作用于艇体激起艇体振动。目前降低轴系引起外壳体的振动有降低螺旋桨的脉动激振力和改善轴系与壳体之间的减震装置2种方法。在降低螺旋桨脉动激振力较困难的情况下,研究激振力经轴系传递到壳体的路径,就对改善减震装置、降低壳体振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螺旋桨与水下伴流场产生的脉动激振力是潜艇振动的一个重要激励源.潜艇的主要结构是推进轴系与壳体耦合结构,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通过轴系经尾轴承、中间轴承及推力轴承作用于艇体激起艇体振动.目前降低轴系引起外壳体的振动有降低螺旋桨的脉动激振力和改善轴系与壳体之间的减震装置2种方法.在降低螺旋桨脉动激振力较困难的情况下,研究激振力经轴系传递到壳体的路径,就对改善减震装置、降低壳体振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改自适应算法(MLMS)的主动吸振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种由磁式主动吸振器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结合成组合减振装置,针对船舶柴油机的振动特点,开发了基于MLMS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并在模拟柴油机双层隔振组合减振台架上进行了减振效果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对柴油机振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按照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将抑制风振的狗骨头型装置引进到抑制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上,并采用ANSYSCFX三维流固耦合方法对该装置的抑制效果进行检验。数值模拟检验结果表明:该抑振装置不仅有效降低了横向涡激振动响应,而且也抑制了纵向激励。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舰船修理期间的振动噪声测试与评估开展了研究,阐述了修理振动噪声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振动噪声测试的步骤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某舰船修理前后设备振动状态进行了评估,对振动状态恶化的设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声学质量控制措施与建议,为舰船振动噪声整改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生乐  许锐  高亚坤 《船海工程》2013,(6):61-63,68
为了解弹性马脚隔振器底部螺栓紧固力矩对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选取某型船舶上典型管’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弹性马脚隔振器底部螺栓安装紧固力矩变化对系统振动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弹性马脚能够抑制管路振动向船体的传递,并具有比较明显的隔振效果。调整隔振器底部螺栓紧固力矩时,对弹性马脚隔振效果及船体结构振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波动理论的分析、处理方法,分析了阻振质量对船体结构中振动波传递的阻抑特性,讨论了阻振质量偏心布置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突破传统柔性隔振理论的局限,开展双层壳动力舱段阻振质量刚性隔振特性研究,从阻抗失配的角度出发,初步给出了具有高传递损失特性的舱壁及出海管道系统结构形式,为船舶结构声学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阻振质量增大了船体结构的阻抗失配程度,加剧了振动波在船体结构中的波型转换、散射和反射,显著降低了动力舱段中高频带的振动和声辐射。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使固有频率可由腔室内空气压力和作为动吸振器质量的水量调节来控制的动吸振装置。作者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了流体动吸振器有如下优点:1)吸振器频率容易改变;2)减振器效果恒定,可靠;3)装置费用经济,节约。  相似文献   

15.
冯娜  周欣  侯志鹏 《船舶工程》2021,43(1):56-60
针对某艇主机12缸V型高速柴油机振动过大的问题,开展柴油机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测试,得到各主要工况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振动干扰成分丰富,且分布在很宽的频域上,主要干扰频率为基频的0.5阶、1.0阶及3.0阶,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隔振系统刚度与主要干扰阶次的关系。对主机振动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共振的干扰频率、存在激励力或结构局部共振、柴油机结构轻量化及刚性较低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柴油机减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典型舰船舱壁结构隔振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华  周海波  计方 《船舶》2011,22(1):26-33
基于波动理论,探索了船体结构布置阻振质量后的振动波传递的机理,讨论了振动波入射角度、阻振质量截面尺寸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从阻抗失配的角度出发,开展双层壳动力舱段典型舱壁结构隔振优化设计。综合运用刚性阻振质量锯、阻振质量环路,初步给出了具有高传递损失特性的舱壁结构形式。结果表明:隔振优化设计后舱壁结构在有效降低了动力舱段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同时,更加显著地隔离了结构噪声向邻近舱段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s of typical hull structure with viscoelastic interlayer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wave theory, and the influences of interlayer Young's modulus and length on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ar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combination of polyurethane interlayer with blocking mass can enhanc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and expand isolation frequency ban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yurethane interlay-er, the model test of power cabin's vibr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test data shows that the reduction of 20–1000 Hz variation acoustic level at hull shell is more than 5 dB.  相似文献   

18.
肥大型船满,压载状态下尾部伴流场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 艘肥大型船舶在满、压载状态下尾部伴流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肥大型船在不同状态下尾部伴流场的特征及其对尾部振动的影响,介绍对这4 艘船尾部加装节能装置前置导管后在满、压载时伴流场的测试与分析结果,着重提出前置导管对满、压载状态下尾部伴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巨俪  窦培林 《船舶工程》2019,41(11):51-55
船舶总是会因其动力源、推进器、波浪以及其他外部激励的作用而产生振动,甚至有害振动。文章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某电力推进内河船不同功能区结构进行螺旋桨和主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计算,对比螺旋桨和主机激励作用下不同功能区的振动响应,并判断振动产生的速度及加速度幅值是否符合CCS相关规定的要求。结果表明,在螺旋桨激励作用下,不同功能区振动响应远大于主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电力推进装置所产生激振力对电力推进船舶的振动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对电力推进系统助推的船舶振动计算分析及该类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建立振动预报方法.通过对空调机组振动的测试与分析,找出了该机组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增加隔振器的方法,消除结构之间的半刚性连接,改变了海洋平台整体结构的固有频率,使之远离共振区域,取得了明显的减振效果.并通过现场勘探测量和计算,验证了振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