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糖对老年NIDDM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老年NIDDM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与病严重程度及预关系。方法对住院老年NIDDM患者417例进行分析,其中86例合并急性脑梗死。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成轻、中、重3组,并按入院时血糖高低分成甲、乙、丙3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高脂蛋白「LP(a)」血症与脑梗死发病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63例脑梗死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的LP(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上述各组LP(a)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L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中年龄〈65岁的LP(a)浓度高于年龄≥65岁组。结论高LP(a)血症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特别在青壮年脑梗死发病中起着作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对LP(a)的检测,并对高LP(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评价AT1R基因以及10余种侯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贡献。方法 随机收集高血压病例240例,按合并脑梗死的无分为两组,采集临床病史资料,留取血标本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检验和AT1R基因分析。基因分析采用PCR-ASO点杂交法。结果 ①240例病例AT1R基因的检测,未发现CC型,两种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CRP含量;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21彩色电脑声像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吸烟指数、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且与年龄(r=0.180,P=0.016)、同型半胱氨酸(r=0.257,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219,P=0.003)呈负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P<0.001)、吸烟(OR=8.178,P<0.001)、高血压(OR=7.649,P<0.001)、糖尿病(OR=4.798,P=0.011)及血清Cys-C(OR=1.675,P=0.007)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Cys-C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r=0.215,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观察且分析刺络法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小眉刀挑刺印堂穴,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刺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砌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94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统计每例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并根据斑块数量的不同,分为单发性、双发性、多发性3组,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脑卒中病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数量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病史与颈动脉单发斑块有回归关系,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颈动脉双发斑块有回归关系,性别、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病史与颈动脉多发斑块有回归关系。结论不同数量斑块的影响因素存在共同影响因素,不同数量斑块组间也有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C 肽、TNF α、TG及HDL含量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ISI明显降低、血清TNF α明显升高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ISI与TG、HDL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IR ,TNF α可能是IR形成的一个因素。抑制TNF α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减轻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9.
肺心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2例报告(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杜凤兰,韩文杰)例1:患者,男,47岁,住院号:265294.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下肢浮肿2年,再发1月而入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住院后给相应处理,症状...  相似文献   

10.
促排卵方法用于闭经妇女获得三胎妊娠的罕例报告陈晓燕,毛文军,曹缵孙,屈新中,刘俐(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生殖内分泌研究室71006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6年前患鼻咽癌行放射治疗,放疗后月经渐稀发,4年前闭经。23岁结婚,一直未孕。于1994年4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全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血粘度水平。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80例2例型糖尿病患者与80例正常人对照,分别 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和血浆粘度。结果2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与血粘度水平 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合并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粘度水平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3月对5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血流同步双栓(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管同时注入化疗栓塞剂)治疗。结果半年生存率为94.1%。1年66.6%,2年31.3%,3年5.8%。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溃疡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再根据有无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组和无溃疡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颈动脉溃疡斑块在症状组的发生率为40.74%,无症状组为16.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OR=4.716;95%CI1.286~17.291;P=0.019)和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68;95%CI1.002~1.139;P=0.043)与颈动脉溃疡斑块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溃疡斑块在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骨矿含量的定量CT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矿含量及其与病程、糖代谢控制程度和相关骨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66例分为三组。A组20例,发病2年以下。B组26例,发病8年以上。其中B1组9例,空腹血糖〈7.8mmol.L^-1;B2组17例,空腹血糖〉7.8mmol.L^-1。C组20例,为正常对照组。66例均行腰椎QCT,测定空腹因糖,血清钙、血清磷、ICTP及BGP。结果A组与C组骨矿含量无显著差异;B组比A、C组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6月,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单侧组(48例)和双侧组(5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法)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分别采用VAS、ODI(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两组中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治疗48例,手术时间(34.87±5.91)min,骨水泥注入量(6.20±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16例(33.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19±2.12)%,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23°±1.58°);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5±0.12)、(5.42±0.12),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40±0.11);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5.46±1.89)%、(47.88±2.21)%,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42±0.2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10例(20.9%)。双侧组治疗50例,手术时间(41.66±6.90)min,骨水泥注入量(4.88±0.52)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9例(18.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48±1.43)%,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04°±2.03°);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6±0.11)、(5.30±0.10),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34±0.08);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6.08±2.13)%、(47.54±1.97)%,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26±0.5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6例(12.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年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ODI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Cobb角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双侧经皮椎弓根入路具有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有和无心绞痛病史的的1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心绞痛病史组与有心绞痛组比较,心梗多发生于前壁(P<0.05),且前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P<0.05);两组患者CPK峰值、LVEF值、早期并发症及再梗率、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心绞痛病史的心肌梗塞与有心绞痛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对480例经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的疗效与是否伴突眼以及突眼症状是否有改善等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80例甲亢患者中233例伴突眼,其发病率为49%,233例突眼患者中,90例突眼恢复(39%),好转96例(41%).未变化45例(19%),加重2例(0.85%),总有效率80%。认为甲亢的治疗效果与有无伴发突眼关系不密切,131Ⅰ治疗甲亢伴突眼者可使大部分突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我们认为在甲亢伴突眼的治疗中131Ⅰ应视为一种有效和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K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455,P=0.004),KK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5.50,P=0.000),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32、KE 0.250、EE 0.118,小动脉闭塞(SAO)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83、KE 0.192、EE 0.125,两组相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4,P=0.649),LAA组K等位基因频率0.757,E等位基因频率0.243,SAO组K等位基因频率0.779,E等位基因频率0.22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45,P=0.620)。结论 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相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泌尿外科就诊男性400例,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癌,322例无前列腺疾患者中,35例PSA为4~10μg/L,2例大于10μg/L。血清PSA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75例,PSA为4~10μg/L及大于10μ/L分别为22例和7例。病理证实3例前列腺癌者的PSA均明显升高(3/3),但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阳性率高达95.7%(66/69)。作者认为采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很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月经失调与卵巢形态学的关系,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和妇女保健门诊就诊的、初潮2年后青春期月经失调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12例月经失调患者中,以月经稀发最为常见(33.96%),其次为闭经(16.51%);不同类型月经失调患者F-G评分及痤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9、1.77,P均<0.05),以月经稀发患者的评分最高;月经稀发患者卵巢体积、窦状卵泡数目、卵巢最大面积均显著高于非月经稀发组(t值分别为2.89、5.76、6.23,P均<0.05);正常卵巢组、多滤泡卵巢组、多囊卵巢组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5,P<0.05);多囊卵巢组月经稀发的发病率最高(49.30%),其次为多滤泡卵巢组(42.59%);血黄体生成素(LH)、睾酮(T)、LH/血清卵泡刺激素(LH/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5、2.43、2.76,P均<0.05),且多囊卵巢组均为最高;3组中诊断为青春期PCOS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8,P<0.05),同样多囊卵巢组最高,但多滤泡卵巢组也有12例确诊为青春期PCOS(22.22%);212例青春期月经失调患者中共诊断青春期PCOS者45例(21.23%),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肥胖患者卵巢体积、窦状卵泡数目、卵巢最大面积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t值分别为3.42、7.89、4.02,P均<0.05),且空腹和2h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89、10.62,P均<0.05)。结论月经稀发是青春期月经失调最为常见的类型,月经稀发及肥胖患者多数伴卵巢形态学异常,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