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浅析深港两地港口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中起促进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市的光荣任务,也是深圳市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领导明确要求,深圳港口应在维护香港远东航运中心方面起特殊作用.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中央曾赋予深圳港口发展一些灵活的政策,其目的是要在发展深圳港口的同时,尽量扩大深港双方的合作范围,确保香港这个国际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活力.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深港两地港口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概言之,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深港两地港口的优势,互为补充,互惠互利,促进两地港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香港远东航运中心地位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时使深圳港口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深圳和香港两地港口集装箱运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是香港物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正确解析国际航运中心各个发展阶段的构造特点,优化资源要素使香港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是香港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今年7目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结束了百年来殖民统治的耻辱.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胜利.人民欢歌,举国同庆.香港回归,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港口史上的大事件.从此,世界航运中心之一,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回到了祖国港口群体之中.这必将对中国港口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腾飞乃至世界航运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香港拥有世界最良好的港口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东起鲤鱼门,西至马湾岛和灯笼岛东,水深港阔,屏蔽良好,不冻不淤,吃水12米的万吨远洋轮可以自由往来停泊,因而与美国旧金山、巴西里约热内卢奇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在香港历史上,港口历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香港港口的繁荣,也就没有香港城市的繁荣;没有香港港口的现代化,也就没有香港城市的现代化.早在18世纪下半叶,以英国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已通过香港港口向中国贩运鸦片,进行非法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导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而1860年10目24日签订的《北京条约》,又割去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及至1898年6月9日,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以?  相似文献   

4.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要求广州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珠三角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珠三角有着极为独特的水系。世界上绝大多数河口三角洲水系一般呈现平行排列,而珠三角的整个水系都呈现出密集的网状。水系的独特性将珠三角十一个城市孕育成一组功能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输结构上高度关联的港口,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今年4月在“迈向九七——香港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讲话时,介绍了国内海运港口的发展情况,并讲了有关保持香港国际转运港地位及上海与香港两个国际航运中心在亚太地区的角色问题。这些问题对航运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发表于此,供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十年间,沪港两地经济、贸易、航运的互比、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热衷、热议。无可讳言,航运业作为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至今依然保持了稳定、向上增长的态势,其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声誉依然如初。2006年,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被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的实施,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香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航运体系、成熟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包括海事、金融、船舶修造、经纪等现代服务业的完善配套,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经贸与航运的贡献度不可谓不高。但随着深圳、上海等内地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放缓,也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船供油市场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船供油中心,发展前景令人振奋。但进入2012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航运市场需求极度低迷,新加坡、香港、鹿特丹等主要船供油中心港口供油量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我国船供油市场也未能幸免,供应总量出现下滑趋势,未来增长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8.
陆挺潮 《水运管理》1998,(12):42-44,33
香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枢纽港,是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香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于内地港口,尤其是对正在建设航运中心的上海港,很有借鉴作用。下面就香港近年海运集装箱货物作一分析,以便从中了解香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内地港口的关系(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广大香港同胞十分关心香港的未来。为此,香港船东会今年3月组团赴北京拜访了国家领导人,就有关九七后如何维持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香港船舶注册、拆船、船员培训、香港九七后参予国内运输和今年五月在香港召开第五届亚洲船东论坛会等事宜,同国务院领导和其他部门领导交换了看法。我们清楚了解到,九七后港人治港,保持香港世界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不仅是广大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中国中央政府的愿望。中央领导还向我们保证,九七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船舶注册登记将继续自主运行,香港注册船只将得到中国驻外使馆的保护和帮助。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已将《基本法》小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14,(3):29-29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差距缩小,竞争趋于激烈。《报告》称,在2013年全球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排名互易的情况不在少数。深圳港首次超越香港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青岛港荣登第七位;大连港、厦门港、长滩港等港口也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船供油市场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船供油中心,发展前景令人振奋。但进入2012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航运市场需求极度低迷,新加坡、香港、鹿特丹等主要船供油中心港口供油量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我国船供油市场也未能幸免,供应总量出现下滑趋势,未来增长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2.
徐剑华 《世界海运》2009,32(7):34-36
上海海事大学城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所是以港口、航运、物流行业的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和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为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研究所拥有6名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专任科研教师,常年保持15~20名在读研究生。徐建华教授担任该所所长,近期完成和在研的课题包括《发展舟山六横石化码头市场需求调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联动发展研究》、《太仓口岸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水运经济景气指数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等。现将徐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于我国海铁联运发展所涉相关问题的见解联合组稿刊出。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位于珠江口,是远东贸易航路和亚太地区的中心。由于香港得天独厚,具有深水和自然的港湾,因而自然地成为船舶进出方便而又安全的港口。港口一直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港口关联的工业,直接或间接地占到香港特区生产总值(GDP)的20%,并为65万本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1996年,按重量计,香港约有90%的货物(15730万吨)通过香港港口装卸运输。香港连续5年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为135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4.
李庆社 《中国港口》2004,(5):36-36,47
<正> 当前,在实施《港口法》过程中,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港口管理机构的合理配置问题 《港口法》第六条对全国港口管理体制问题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目前,从已完成体制改革的港口来看,其形式是多样性的,这并不违背《港口法》有关原则并符合我国国情。港口所在地的城市政府在确定港口管理体制时,一定要结合本地港口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地配置港口管理机构。如果一个大港或发展后劲十足的港口城  相似文献   

15.
香港港口集装箱中流作业是指船舶进港后系泊于水上浮筒,由驳船靠泊于船边,在水上从事装卸作业的方式。在世界许多国家,其中流作业已逐渐被淘汰。但在香港中流作业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如下: 1、中流作业是香港最古老而有效的作业方式。随着香港港口吞吐量的持续高速增长,码头集装箱处理能力明显有限,中流作业起到了弥补码头能力不足的重要作用,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起着重要作用。 2、中流作业主要是适应韩、台及东南亚近洋航线船舶装卸的需求。由……  相似文献   

16.
<正> 三、珠江、长江三角洲港口运输格局变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港口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以香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香港港口强大的中转功能在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迅速崛起,直航量迅速增长。实践表明,1992年完成的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在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华南地区必须相应发展集装箱枢纽港,近期选择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讨珠三角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特征、职能分布与未来港群发展方向.从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群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出发,分析港口群体的现代发展特征、职能结构,认为现阶段珠三角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香港、深圳为主的集装箱主枢纽港,其他港口为支线港或喂给港的港口体系,并且各港口之间职能分工较为明确.但在珠江东西两岸存在分布不平衡,港口职能结构体系还尚待进一步完善.最后针对这些现状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对广州港、香港港口的集装箱发展现状从吞吐量、航线、港口设施、码头费用等方面作相关介绍,从深圳港现状出发,从上述几个方面和广州港、香港港口作比较,得出与竞争对手优劣势综合比较,并对未来的竞争变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俊军 《中国港口》2003,(12):13-13
<正> 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生效在即,上海已与香港圈定了8个合作重点,航空港、港口航运和物流是重中之重,以香港之长,补上海之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体制和功能将更加健全和成熟。 一、港资投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具动力 进行国际化的融资,保证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上海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20.
<正>深圳要创造特区新优势,就必须开发和创造港口的新优势。深圳港口,无论从内部条件还是从外部条件来看,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华南沿海的国际枢纽港口。为此,要把握好港口的发展取向,要跳出深圳市的圈子看深圳港,把深圳港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上加以估量。这样,深圳港口就应朝向国际中转枢纽港的目标发展,也就是她的服务和辐射范围,不应局限于本市或本地区经济,而是要面向全国和全球。这和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是相似的。香港已经是远东的国际航运中心,在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近在咫尺的两地港口,应当形成更加紧密的群体关系。深圳港口应取香港之长,补香港之短,进一步发展优势互补,分担过于繁忙的香港航运业务,更多地承担日益增长的大陆进出口和远东地区转口贸易所提供的巨大海运量。深圳在这方面比之内地港口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指导思想明确,并采取得力的政策和措施,深圳港口率先步入国际枢纽港的行列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