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2年,正值入世之初.中国轿车工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变化.关税下调,配额增加,国际列强虎视眈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挺进;新品云集待命,价格战一触即发,国内厂家感受到了深重的危机感.德、美、法、日、韩多国巨头全面进入的形势即将形成.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轿车工业能否经得住进口车的冲击?短短5年,全面放开,能否在保护期内迅速成长?研发迟滞,技术落后,各轿车厂家何以参与国际竞争?强手如林,如何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2002年,正值入世之初。中国轿车工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变化。关税下调,配额增加,国际列强虎视眈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挺进;新品云集待命,价格战一触即发,国内厂家感到到了深重的危机感。德、美、法、日、韩多国巨头全面进入的形势即将形成。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轿车工业能否经得住进口车的冲击?短短5年,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总体水平,阐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轿车工业只能走吸收外资、与国外厂家进行全面合资合作,借用外力来发展的路子,并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  相似文献   

4.
朱睿 《北京汽车》2001,(1):39-41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私人购车成为拉动轿车市场发展的"火车头",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普遍认为,低价格的经济型轿车是汽车进入家庭的开路先锋.据前不久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大连等14个城市联合进行的"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14城市1.0L以下轿车的私人意向购买率最高,为3.4%,比去年上升2.4个百分点,购买力预计上升240%.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热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去年以来车市却持续低迷,许多厂家在抱怨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从现实购买力出发,生产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型轿车,才能真正启动车市,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于是,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转产经济型轿车.面对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如此垂青经济型轿车,难道"经济型轿车时代"真的到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5.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订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回顾历年来制订五年规划的情况,我认为务实最为重要。无论是厂家的五年规划,还是国家的五年规划,莫不如此。大家都知道,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大致在2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可能在70~80万辆之间。但当年为2000年描绘的中国汽车工业蓝图比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辉煌得多,例如轿车将达到120~150万辆。笔者对国内若干厂家在早些年作出的2000年规划还有强烈印象,  相似文献   

6.
明红 《世界汽车》2001,(4):33-35
1汽车业困难重重令人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示,近年我国汽车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全行业效益明显下滑,2000年利润下降了42%,但库存创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上半年,轿车厂家的库存已达4.45万辆,加上滞留在工业系统内的库存,总量达11万辆.轿车对市场的贡献度也从1998年的86.5%、1999年的27.1%,滑落到2000年的6.88%.  相似文献   

7.
上海通用销量曾连续几年位居中国十大轿车厂家之首。最近两年,这一态势发生了变化,上海通用被紧随其后的南北两个大众所超越,排名由第一降为第三。上海通用真的已经显露颓势,风光不再了吗?能否再次领跑中国轿车?新年伊始,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接受了《汽车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普遍喊“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9.
一、江淮轿车是金凤凰吗?有43年造车历史积淀的江淮汽车,4月7日推出轿车营销"客户第一、经销商第二、厂家第三"网络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钟东 《世界汽车》2001,(9):9-12
中国轿车搞了很多年了.现在再说它是幼稚产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轿车目前仍没有走出幼年时期,在汽车工业中它对国家的贡献不如原先所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中国轿车总是同中国市场需求有距离,同老百姓有距离.轿车要发展,包括轿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这里我们强调不要只谈轿车.一方面,"轿车"这个概念已经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而它同国际上通行的汽车统计方式不兼容.另一方面,汽车必将更多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未来肯定有更多的中国普通百姓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  相似文献   

11.
轿车的价格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近年已有不少厂家主动降低轿车的售价,但目前国产轿车的价格还是普遍高于国际市场,那么国产轿车的价格为什么高呢?这是因为: 轿车的生产成本高 与美欧、日本等国相比,国产轿车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据统计,1997年,我国人均整车为每年每人(从事汽车生产人员)生产2.5辆,而日本是每年每人生产40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发展我国的轿车工业,解决轿车工业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于5月24日~27日在一汽召开了发展轿车工业政策研讨会,对轿车工业和零部件、相关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行业的特殊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中国轿车自主品牌问题的提出轿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国汽车工业经过52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570.77万辆,轿车产量已达到393.07万辆。轿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排头兵,表1列出近10年中国汽车及轿车产销量情况。由表1可  相似文献   

14.
天津汽车工业在“六五”、“七五”期间,于1984年引进华利微型厢式车,1986年引进夏利轿车.1988年一期工程完工后,形成了2万辆华利和3万辆夏利轿车的生产能力.近期开发了华利高顶微型车,华利空调微型车和夏利三厢轿车3种新产品,并在改革中逐步提高了质量,使华利微型车1989年创市优,1991年创部优. “八五”期间,天津汽车工业调整了产品结构,确立了以夏利轿车为“龙头”带动全市汽车工业全面发展的总格局. “八五”期间规划目标是达到8万辆夏利轿车和2万辆华利厢式车的生产能力. 天津汽车工业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要实现经济规模形成支柱产业还相差甚远.从规模和能力看实力较弱,在技术、开发上能力也较差,管理水平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特别是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世纪论辩: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 长期以来,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向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论辩不休,见智见仁,莫衷一是.70年代封车节油的论辩,80年代中期"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和"合资发展轿车工业是不是卖国主义"的论辩,1987年"如何发展轿车工业",以及90年代以来的"路与车"和"发展私人汽车"的论辩.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概括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水平状况,介绍国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剖析中国轿车工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从现在起,到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汽车工业的保护期结束之前的几年,是中国轿车工业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最会机会,呼吁以政府为龙头,全社会共同努力,争取中国轿车工业的最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年初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几乎所有厂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汽车市场究竟如何?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依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民族汽车工业新形势,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轿车工业以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主力军的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主要走合资经营之路,参与国际合作,从当初建设资金不足到今天能生产与世界同步的轿车,真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三大轿车基地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轿车开发能力,也没有形成自己强有力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我国轿车工业的现状在80年代里,我国已引进了19种汽车整车技术及总装生产线,其中轿车吉普车厂家以合资企业为主。上海桑塔纳,北京切诺基,广州标致,天津夏利等产品在国际上基本属于中档普及型轿车,为70~80年代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今年刚刚跨入新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