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艇》2001,(1):39-39
渔船用海水制冰机研制成功历时五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广州中立制冷配件公司合作开发的“渔船用海水制冰机”,终于研制成功,并在2000年10月30日通过了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日前又通过了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产品质量检验。自1996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学院和有关专家就开始对制冰机进行市场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洋工程船舶柴油发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大量余热资源的利用问题,以某工程船的制冷空调系统设计为例,设计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与常规制冷空调方案对比,重点对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与经济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每年可节约柴油79.06 t,折合标煤约115tce,节约燃料费49.6万元,减少CO_2排放251.9 t,经济静态和动态回收期分别为4.2年和5.8年,具有十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黄建华 《世界海运》2011,34(6):9-11
通过实例分析船舶制冷压缩机冷冻机油异常减少的原因,具体介绍油分离器的电磁阀控制排油方式及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喷液冷却模式的工作原理,并针对该类型制冷装置故障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来江苏省扬州市所辖的泰兴、泰州、兴化、姜堰、靖江5个县级市组建为地级泰州市,成立6年来,给该地区的港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5.
基于ARI标准的大型水冷式制冷机组性能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制冷协会(ARI)关于制冷机组性能测试的两个标准(550/590-92和550/590-98)的主要内容,并讨论了这两个标准的主要变化以及如何影响冷水式制冷机组的性能.同时,通过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用大型的商业水冷式制冷机组的现场测试数据比较了两个标准下的综合的部分负荷值(IPLV),在新标准ARI550/590-98下的NLPV(4.42)要比旧标准ARI550/590-98下的(4.30)大2.8%左右,验证了ARI550/590-98下制冷机组部分负荷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船海工程》2001,(2):18
日本运输省计划从明年开始,在5年内开发出一种生态船。这种船将使用高效率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系统,它不仅能够燃烧劣质重油,而且可大大减少氮氧化物等废气的排放量。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运输省要开发的是500 t级的内河航运船,目的在于减少船舶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该省船舶技术研究所已经从1997年开始研 制生态船的推进系统——高效率燃气轮机,并计划在2001年拿出样机来,预定在2005年安装到船上。这种动力系统除了能把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到同功率动力系统的1/10外,还能将硫化物的排放量减少2/5、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4,噪音减少为原来的1%。由于发动机舱的面积缩小,“超级生态船”的货物载量将比同等普通船只增加20%。  相似文献   

7.
磁制冷     
所谓磁制冷,是以磁性体作为工质的一种全新的制冷方式。传统的气体液化制冷,是用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加压或减压来实现制冷,而磁制冷则是通过控制加在磁性体上的外磁场,使之产生放热或吸热过程进行制冷。所谓磁性体,是地面上的多种原子中具有磁矩的一类物质,例如像3d 族过渡性金属原子或稀土类原子,即具有小原子磁铁那样的物质。含有上述原子的金属合金称为磁性体化合物。在上述原子磁铁中,由于原子磁铁的热运动,同时存在使原子成排列有序状态的相互作用和打乱这种有序状态的效应。因而,在磁性体的高温区,原子磁铁的热运动激烈,完全处于无秩序状态;相反,在低温区,原子磁铁排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2次会议于2011年7月1日以MEPC.201(62)决议通过MARPOL附则V的2011年修正案,并于2013年1月1日生效实施。该修正案对船舶产生的垃圾进行了重新分类,从原来的六类重新分为A-I九类;船舶垃圾排放的基本原则由原来的"原则性许可"改变为"原则性禁止"。但由于理解的不同和缺少有效的培训和广泛的宣传,在实际的危防检查中发现并查处了较多违反MARPOL附则V排放垃圾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肖永胜 《中国水运》2009,(6):251-252
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抗生素类制药厂生产废水,处理水量1000m3/d,进水CODcr约7000mg/L。监测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大于96%,出水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集装箱码头出口作业中过程中,港区交通拥堵、低效操作、操作失误等都会引起出口冷链中生鲜水果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而引起水果品质下降。针对水果冷藏箱港口出口作业制冷中断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本研究结合冷藏箱内水果托盘中i Button?温度数据记录器记录的环境温度变化及波动数据,基于鱼骨图对水果冷藏箱进行制冷中断的风险识别分析,并给出减少水果冷藏箱在港口出口作业中制冷中断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洛杉矶/长滩港2007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下降0.6%,为1566.7万TEU。其中洛杉矶港减少1%,为835.5万TEU,长滩港增长0.3%,为731.3万TEU。洛杉矶港是1996年以来首次低于上年,长滩港则是除2001年减少3%外1996年以来的最低增长率。与上年相比洛杉矶港进口大致持平,出口增长13%,空箱减少11%。长  相似文献   

12.
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运营过程中,货舱内的LNG会因晃荡和外界环境热量的传入而不断地蒸发,进而导致货物减少。为满足《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GC)关于货舱压力的控制要求,必须用专门的设备消除多余的天然气,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制冷液化技术,对货舱蒸发的天然气进行液化,使其返回货舱,保证货物没有损失。主要介绍氮气膨胀制冷液化技术、混合制冷液化技术和直接制冷液化技术的性能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比和实际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3.
IMO法律委员会在伦敦召开了第99次会议。会议上通过了《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1996年议定书修正案》,该修正案增加了对船舶的责任限制。《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对人身伤亡和财产这两类向船东的索赔规定了具体的责任限制。考虑到以往事故经验和通货膨胀率,1996年议定书中规定的责任限制近年来已不能覆盖索赔费用,特别是船用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索赔。  相似文献   

14.
段广志 《集装箱化》2011,22(10):19-21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消费前的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和减少食品损耗的系统工程,是随着制冷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柴油机排出的烟气余热,通过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将热能转换成制冷和采暖的节能型空调,既变废为宝,节约了能源,又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实践中的不足,提出了热电联用吸收制冷循环的设想,即利用柴油机烟气余热,又可用电热辅助驱动的空调装置,解决了当烟气余热品位降低或数量减少时,通过电热给予补充,满足制冷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研究实际不可逆制冷循环性能,导出其制冷率、制冷系数的佳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其相应的制冷率,分析了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装置特性的影响。所得的结果为实际船舶制冷装置的制冷系数提供了上限。  相似文献   

17.
王恒财 《江苏船舶》2019,36(4):24-26
为充分利用船上余热,实现节能环保,基于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性能,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和氨水吸收式制冷两种制冷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制冷方式各有利弊;证实吸收式制冷在船舶上应用是可行有效的,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及环保要求。但是,吸收式冷技术在民用船舶上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大型船舶内空调制冷设备是船舶内部温度调节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冷设备的能耗关乎着船舶电力系统供电输出控制,同时也关乎着船舶的能源开销。不断优化船舶内部制冷设备的节能技术刻不容缓。因此大型船舶内部制冷设备节能技术研究。在对现有的技能技术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制冷设备供电单元的控制反馈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动态变频供电控制;同时,对制冷设备的温控算法进行优化,通过多温区分离PID算法,对这冷输出环境温度数据进行精准控制,完成对制冷设备节能技术的整体优化;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对优化后的节能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证明其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毛雯萍 《机电设备》2002,19(6):17-21
目前船用制冷装置使用的制冷剂对环境有破坏力,国际协议规定仅允许使用至2030年。文章介绍了船用制冷装置制冷剂替代的选择,着重讨论了制冷剂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肖芳  韩厚德 《机电设备》2006,23(2):I0010-I0012,I0017
真空制冷技术是目前降温速度最快的一门制冷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方法。该文主要介绍了真空制冷的机理并通过试验对影响真空冷却过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真空制冷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