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期间具有良好的受力特性,在大型锚碇基础基坑支护中较为常用。根据xx大桥东锚碇基坑支护工程对新型桩-墙咬合圆形锚碇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过程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桩基施工作为Ⅰ期施工段,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为Ⅱ期施工段,Ⅰ期桩基施工应跳槽施工,Ⅱ期地连墙施工时应减少与Ⅰ期桩基混凝土龄期差;钢导墙代替常规导墙能有效缩短工期,避免常规导墙制作的繁琐工艺。  相似文献   

2.
鱼嘴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616m的悬索桥,北锚碇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空腹重力式锚碇,锚固系统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介绍了锚碇的总体构造、基础下软弱夹层的处治、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及锚碇的耐久性设计.  相似文献   

3.
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封水、降水、排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平  刘明虎  王连新 《公路》2004,(10):17-23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南锚碇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其封水、降水、排水系统是基坑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也密切关系到长江主干堤的防洪安全。主要介绍南锚碇基坑封水、降水及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防洪风险控制措施、施工预案等。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10)
清水河大桥北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结合锚碇施工实践,依次介绍了基坑开挖、基坑防护、大体积混凝土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施工,并对关键工序总结了对应的成套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坑开挖是大型悬索桥梁锚碇基础施工的关键性工程之一,由于大都是超大、超深基坑,且一般位于江河堤附近,基坑开挖施工条件复杂、风险因素多、难度大,为保证锚碇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合理的开挖工艺方法应用及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关键。该文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深基坑开挖控制措施的成功应用为背景,重点介绍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形式下基坑开挖工艺方法和基坑降排水系统、墙体及基底防渗、设备人员及相应防护设施设置等方面的安全控制方法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7.
以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南重力式锚碇为背景,对强透水砂卵石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常规锚碇基坑支护方案,提出强透水砂卵石层锚碇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结合咬合桩支护的基坑支护方案。对实际施工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锚碇作为承力结构的重要部分,是悬索桥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介绍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的北锚碇开挖与基坑支护的施工情况,着重介绍基坑土石方开挖(爆破)、弃渣运输、基坑边坡防护与排水以及锚碇安全检测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结合刘家峡大桥锚碇施工实践,总结了锚碇总体框架的施工控制要点,并针对锚碇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锚固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 m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悬索桥,该桥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锚碇混凝土组成,采用型钢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锚碇基坑开挖后进行锚碇混凝土及型钢锚固系统施工,锚碇混凝土竖向分14层(每层分3块)浇筑,后锚梁和锚杆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分批次随锚碇混凝土分层安装,通过定位支架(由后端支架、中间支架、前端支架、连接杆组成)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在该桥型钢锚固系统施工中,通过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宽翼缘型钢定位支架,减小了分层混凝土浇筑对已定位后锚梁及锚杆精度的影响;通过无棱镜空间定位法控制锚杆前端中心位置,确保了锚杆安装精度,提高了锚杆测量速度、效率及安全性;通过对构件进行及时限位,避免了施工振动造成的构件位置偏移,有效减少了重复调整次数;通过两次钻孔成孔工艺确保了精制螺栓成孔精度。该桥型钢锚固系统安装用时120 d,其锚杆纵向偏位在10 mm内、横向偏差在5 mm内、锚固点高程偏差在5 mm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埔大桥悬索桥锚碇基坑设计采用圆形地连墙支护结构,锚碇基坑临近珠江。为避免深基坑开挖时地下渗流破坏造成的失稳,文章针对支护结构的嵌岩深度进行渗流分析,对地连墙设计嵌岩深度的最终确定和墙下压浆措施的采取等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160 m的双铰钢箱梁悬索桥。该桥江南侧锚碇处基岩埋深较深,地下水位较高,采用直径为85 m的浅埋式扩大基础,持力层为中粗砂卵砾石,高15 m。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咬合桩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咬合桩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3 m。基底以下设50 cm厚混凝土垫层,为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基底采用钢管法注浆与原土体形成复合地基。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对江南侧锚碇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进行验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所采用的锚碇基础及地基设计方案,较大程度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了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8):152-157
圆形地连墙在基坑开挖期间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是悬索桥锚碇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目前软土中圆形基坑围护计算相对成熟,而岩质地基中对于圆形基坑土压力的计算则存在较多争议。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推荐计算模型分别对岩质地基中龙门大桥东锚碇基坑土压力和内力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坑内土压力以及坑外土压力均大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计算结果;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两种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大小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同时,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圆形地连墙最大弯矩值较大,为9 034kN·m;对于较深的锚碇基坑,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围护结构弯矩将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4.
刘化图  刘明虎  徐国平 《公路》2004,(10):15-17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土桥南锚碇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环形内衬的支护结构形式,介绍了基坑支护结构中内衬的结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巫山大宁河特大桥施工设计,提出对主拱圈采用扣、锚索系统斜拉扣挂法施工。通过优化扣塔端锚固设计,使各组扣、锚索力作用线全部交于扣塔中心线上。采用大吨位分组预应力锚索式锚碇进行锚索锚固,有效解决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锚碇布置的难题,同时减少了锚碇工程量和开挖工程量。  相似文献   

16.
结合秀山大桥锚碇锚固钢板施工工程实例,介绍了重力式锚碇锚固钢板锚固系统原理,阐述了施工流程,总结了重力式锚碇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控制要点和施工技术,确保了锚固钢板施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以襄阳庞公大桥锚碇施工为例,介绍了多干扰因素下城区桥梁锚碇基坑支护、开挖等施工阶段关键要点。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地连墙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信息化施工对整个开挖过程进行监控,以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工程中采用了冲击钻配合液压抓斗成槽施工技术、槽段接头的处理、清孔换浆方法优化、基坑开挖信息化监控等改进工艺。  相似文献   

18.
南进江 《公路》2023,(5):145-150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直径为90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21.3 m,基础底板下28 m深度范围内首次采用超高置换率的旋喷桩进行深层地基加固,以提升地基承载力、提高基底摩擦系数和降低承压水突涌风险。结合锚碇基础的建设特点,对深层地基加固质量控制、基坑渗水和突涌防治、返浆处理再利用以及锚体混凝土防渗控裂等施工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南锚碇基坑复杂水文及地质情况,提出了在基坑外设置降水井、采用跳仓法施工内衬支护、在淤泥层设置道板、采用自制料斗出渣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文中施工工艺可确保悬索桥锚碇深基坑的成功开挖。  相似文献   

20.
天津富民桥主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桥边跨3号锚碇为预应力混凝土重力式锚碇,采用深9.9 m的圆形基坑施工.主要介绍3号锚碇圆形深基坑的施工技术,特别是SMW工法在圆形无支撑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