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千里  董展 《中国港口》2012,(2):56-58,63
<正>一、物流集成场理论认识港口内陆腹地物流集成场是物流集成体进行物流集成活动所涉及经济、社会、自然等诸多领域的时空范畴。港口-陆港商贸或物流企业、陆港、海港,以及到境外的海港、陆港、用户企业或收货人的物流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城规划体系,为探讨我国陆港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席平 《水运管理》2012,34(1):22-24
为推动港口理论发展,指导我国港口发展实践,提出"联营合作子母港"的概念,即以大型海港为母港,以国际陆港、支线港和设在内陆的港区为子港,形成母港与各个子港共生共荣、联合经营、合作发展的子母港群,并认为这些港口群以网状形式在间接和直接经济腹地拓展业务,为内陆地区提供港口服务,促进内陆城市建立国际陆港,带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助于海港在此基础上的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兴未艾,给陆港建设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对各地竞相发展陆港提出了挑战。在金城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上,“一带一路”和物流两个热词交汇,成为讨论的热点。面对机遇和挑战,解决好我国陆港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布局、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的陆港建设正处于探索过程中,虽然初步具备口岸和海铁联运等功能,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真正的物流大通道沈阳是东北三省的重要枢纽和经济中心也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先锋队"和"领头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内陆城市与国际接轨并尝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索推动了陆港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国际陆港是完善沈阳城市功能,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沈博 《集装箱化》2014,25(2):14-1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作用下,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海陆铁多种贸易形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集海港、陆港、铁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港口城市正担当起引领区域经济加入经济全球化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海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中国第三代港口的形成,进而推动了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中国港口特别是海港正在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集成的现代物流中心。为适应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7,(1)
在我国国际陆港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政策网络主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总体来看,以中央政府为代表的政策社群和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府际网络在我国国际陆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以各类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制造者网络是国际陆港发展的核心主体和根本力量,以科研院所为代表的专业网络和以新闻媒体为代表的议题网络则起到辅助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11月15日获悉,北京国际陆港近日在北京平谷区马坊镇揭牌,天津港与北京市商业投资中心、北京平谷海陆港物流公司、香港贸易通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北京京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也同时挂牌运作,标志着天津港口向北京延伸130千米,实现了天津港与北京无水港的直通运作。  相似文献   

10.
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获得最优的舰船货物运输物流路径,提出了组合算法的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选择方法。首先分析当前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选择研究的现状,找到难以找到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的原因,然后设计了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选择的数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组合算法进行求解,搜索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最后与单一的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选择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算法的舰船货物运输物流最优路径选择结果不仅要明显优于单一的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而且提高获得了最优舰船货物运输物流路径的成功率,选择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17,(5)
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广大内陆地区高度重视国际陆港建设。不同的政策行动者在推动我国国际陆港建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依据政策网络理论,研究发现:以中央政府为代表的政策社群、为科研院所为代表的专业网络、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府际网络、以各类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制造者网络、以新闻媒体为代表的议题网络分别构成我国国际陆港发展政策网络的权力中心、知识中心、执行中心、经济中心、舆论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9日,珠海港控股集团董事长欧辉生,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马仁洪一行赴黔南考察对接贵州国际陆港及罗甸国际内河港建设有关问题并召开座谈会。据了解,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是黔南州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共同谋划,是黔南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和推进黔南州扩大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的重大物流项目。该项目规划将黔南州贵定昌明建成通过贵广—南亚国际物流通道连接港澳  相似文献   

13.
刘俊 《中国港口》2003,(11):32-33
<正> 一、江苏物流业的发展与大型海港开发建设 1.江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江苏对物流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成功的案例也不多。尽管出现了王家湾物流中心、苏州高新物流中心、徐州汉高物流等物流企业,可是普遍缺乏物流服务的整体观念,服务范围狭小,运输方式单一,服务内容单薄。江苏的物流业迟迟得不到  相似文献   

14.
继朝阳陆港口岸之后,由天津港参与建设的北京市第二个内陆口岸——北京国际陆港11月11日在北京平谷区马坊经济开发区马坊物流基地内揭牌,将在2010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内陆口岸的开通,标志着天津港将功能延伸至北京,实现与北京无水港直通运作,可有效缓解北京现有口岸货物流通的紧张状况,大大提高北京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港口协会在西安组建成立了陆港分会,标志着作为我国港口业新形态的内陆港正式形成“发展联盟”.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秩序深度调整、“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与欧亚国家加强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油气管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互联互通正在由点到轴逐次展开,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从亚欧大陆桥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看,进一步完善陆港建设,以促进内联外通,实现水陆联通、无缝对接的大物流格局,并以此带动我国内陆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6.
国际物流业—海港新城产业区发展的核心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轶楠 《集装箱化》2002,(8):25-26,40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开工,目前已在南汇地区设立了海港新城产业区作为洋山深水港的配套服务区.由于产业区的面积有限,且上海地区比较成本较高,因此应选择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进驻区内,如现代物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税加工和保税仓储业等.为充分利用产业区靠近洋山深水大港的优越条件,产业区内应重点发展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7.
杨梦娟 《水运管理》2011,33(3):25-28
为推动现代港口发展,针对全球经济和物流市场的发展对集装箱港口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指出物流市场的发展受到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供应链的转变、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的兴起、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整合、物流网络的变化等因素影响,指出船舶容量的增加,航运业的合作、兼并和收购,全球码头营运商的兴起等成为航运业和集装箱码头发展的趋势,并伴随着内陆物流运营商的发展和班轮运输网络的变化,从协调物流链成员、应对实力强大的客户、增加物流服务和集装箱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物流发展对港口和海港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芦潮海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布局,根据其区域位置、与上海城市及周边物流园区的关系,以及作为洋山深水港配套工程的依托性的特点,应着重考虑三大物流模块:原自于港口运输功能为主调的具有增值的物流功能性服务;利用区位和主枢纽港的条件与优势形成国际物流链和产品供应链的节点功能性物流;通过港口的水陆交通枢纽,以及便捷的网络通道,形成迎接外贸和内贸的两个扇面、能接纳最大量物流源的各类产业,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企业、产品制造物流企业、高新技术加工物流企业、商贸及零售产品与配送物流企业、环保产品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形成综合性、开放式、集约化,具有海港新城园区特点的物流功能性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群.  相似文献   

19.
日前,天津港与北京市商业投资中心、北京平谷海陆港物流公司、香港贸易通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北京京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挂牌运作。此举标志着天津港口向北京延伸130km,实现了天津港与北京无水港的直通运作。  相似文献   

20.
正10多年前,我国不少沿海港口已经开始在内陆省市地区建立"无水港"。在合作中,有的水运港口(企业)直接投资内陆港建设和运营,依托生产型企业自建的内陆港,利用海港的优势资源,建设集疏港物流通道,为其进出口货物提供物流服务保障;有的物流服务商选择办理站、专用线与铁路、公路或货主合作形式,通过租赁道线、场地等资源,投入人员、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