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粒捕集器结合氧化催化器是被广泛采用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本文中设计了一套燃油雾化喷射系统,可更好地协助氧化催化器工作,将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提升到微粒的起燃温度,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微粒捕集器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二次空气对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G10汽油机在起动过程中喷射二次空气对排气温度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二次空气可以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有效地降低冷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选择合适的二次空气流量可将排放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车用催化器起燃特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国外在冷起动催化器起燃特性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冷起动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参照15工况测试时的排气温度变化,提出了冷起动催化器起燃时间特性评价的实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3个催化器的起燃特性进行了评价,与起燃温度特性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催化器的起燃特性。  相似文献   

4.
对摩托车催化器使用寿命的快速考核研究在国际上仍在探讨中,国内尚属空白,根据国内外汽车催化器性能台架评价方法,结合摩托车工作特点,建立了摩托车催化器快速老化台架评估试验装置,进行了研究试验。文中报道了研究的试验装置。快速老化模式以及老化前后空燃比,起燃温度,起燃时间等特性的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通过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所引发的催化转化器评价试验方法及其适用性;二次空气阀匹配过程中应注重高速高负荷的补气效果,同时应安装二次空气截止阀;应积极开展催化器失效研究,为提高催化器耐久性能提供技术支持;催化器安装对排气噪声产生影响,应注重排放与噪声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视化光学增压直喷单缸机,对两种形式喷油器匹配两种活塞顶面燃烧室的组合,在两个典型工况下试验研究了喷油相位、喷油次数等参数对发动机喷油雾化、燃烧特性、碳烟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器起燃工况,各喷油器和活塞顶面组合均可满足燃烧和碳烟排放等开发目标要求,I-129三角型六孔喷油器缸内混合气分布形态更优;在全油门工况,采用优化喷油时刻的三次喷射策略可有效避免燃烧关键区域的燃油湿壁风险,I-129喷油器匹配P-B平面活塞为最佳硬件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长安一款1.5L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上进行了可变进气滚流技术的仿真和试验研究。研究主要聚焦于催化剂起燃工况,同时也关注了稳态部分负荷工况的燃油消耗,分析了几种不同的可变进气滚流方案在催化器起燃工况对滚流比和湍动能的影响和在部分负荷工况对油气混合质量和燃烧室表面湿壁量的影响。最后通过优化电喷参数,获得在催化器起燃和部分负荷稳态工况最优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变进气滚流技术能提高燃烧稳定性,降低发动机油耗和排放。  相似文献   

8.
林漫群  贾滨  曲鸿达  阎希成  张顺 《摩托车技术》2006,(10):72-72,74,75
以2只实测样品为例,介绍催化器起燃温度测量方法,分析安装部位和催化器起燃温度的差异对摩托车排放起动循环工况净化效果的影响,还据此分析了提高起动循环工况净化效果的催化器布局方案。通过深入解析排放温度、催化器性能、催化器布局等因素,展现其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提出应对国Ⅲ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车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冷启动和热启动时污染物的排放特性,通过环境试验舱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轻型汽油车采用WLTC (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工况分别进行冷启动和热启动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启动时,由于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燃烧不良以及催化器没有起燃等原因,主要污染物(CO、THC、PN等)的瞬时排放值远超高温和热启动的值.在高温、高速和高负荷情况下,由于车辆的动力需求和催化器保护,导致燃油喷射过量,造成不充分燃烧,CO排放值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0.
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技术是降低冷启动的有效方法。为研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文章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某车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物理模型,用数值求解气固两相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组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影响因数下的CO,NQx,CaHb等废气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对起燃特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一台国IV重型柴油机装用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典型商用尿素-SCR催化转化器在台架上进行了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匹配试验,重点研究催化转化器的压降特性、起燃特性、动态响应和转化效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器目数越少,其压降越小;起燃温度低,动态响应快的催化器具有较好的NOx控制效果,且在减少NH3、SO2、N2O和NO2排放方面效果也较好.SCR尺寸和结构相同时,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不受催化剂配方和涂层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茂东  李军  冯屹  王益民  马杰 《汽车工程》2000,22(6):393-396
本文指出了快速老化和评价试验条件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利用某国产催化转化器和SANTANA200Gsi轿车试验,研究了快速老化试验时间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采用超燃温度、CO/NOx交点处转化率以及装在汽车上按照工况法试验时的转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来描述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老化约30h时性能具有较强代表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在车辆上采用闭环电控喷射系统配以三效催化转化器是目前比较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红旗轿车上采用闭环多点电控喷射系统并装用三效催化转化器,经试验验证:排放值完全符合排放法规要求,对整车噪声影响不大,功率损失很小且对有害物的转化率也很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起动过程中不同冷却水温度下混合动力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对HC排放、催化剂起燃特性以及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基于催化剂起燃特性的点火提前角修正值进行了重新标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控制和整车控制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建设牌125ml摩托车上所使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ES08A催化器活性评价测试仪对催化剂小样的空燃比特性和氧平衡系数为0.97、1和1.03时的起燃温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空燃比特性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CO的转化效率较高,都保持在90% 以上。起燃温度特性结果显示氧平衡系数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催化反应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整车在循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了定容采样测试,并利用Boost软件建立发动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整车在瞬态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
电控燃油喷射用高速电磁阀驱动方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柴油机电控系统脉冲电磁阀的快速响应性进行了分析,从电磁铁结构设计和电路驱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充电泵的升压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驱动电路可以大大缩短电磁阀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7.
催化转化器在发动机台架上的评价试验装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方茂东  范书章  刘东洲  冯屹  孙国权 《汽车工程》2000,22(3):159-161,149
本文介绍了开发催化转化器在发动机台架上评价试验装置的必要性,列出了催化转化器进行发动机台架评价试验的基本内容,然后着重介绍了催化转化器活性(净化性能)评价试验装置、快速老试验和机械特性评价试验装置的研制原则,基本结构和技术关键,最后介绍了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车用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及其评价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建昕  肖建华  李俊  朱云 《汽车工程》2000,22(1):25-28,32
车用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对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是至关重要的。对起燃特性评价试验中常用的起燃温度法和不常用的起燃时间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催化器与发动机或整车的匹配优化中应更注重使用后者。  相似文献   

19.
二级可调增压器旁通阀与喷油参数调节规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巍  赵永  樊丰  刘福水 《车用发动机》2013,(1):66-69,74
利用Wave仿真软件建立了某二级可调增压V型8缸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的仿真分析模型,应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以最佳燃油经济性为目标,计算了外特性条件下排气旁通阀开度与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两者的优化匹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旁通阀阀门开度及喷油参数直接影响二级可调高增压柴油机系统的燃烧和换气过程;高转速高负荷工况时需要打开排气旁通阀,并适当增加喷油提前角以降低过高的排气背压,减少泵气损失,且转速越高放气阀开度越大、喷油提前角越大;中低转速高负荷工况时,排气背压低于进气压力,泵气损失功小,不需要打开排气旁通阀,并且应适当减小喷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20.
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了点火时刻、喷雾方向和喷雾锥角等参数对汽油缸内二阶段喷射发动机缸内压力、放热规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点火时刻和喷雾方向对发动机性能有较大影响,而喷雾锥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