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船舶管路设计的现状和自动化前景造船中的现代化工艺首先应考虑把设备和管路密集的舱室划分成为各个区域块,这些区域块包含有一些装配单元,例如机组、管束段、装配组件,而这些舱室系指机舱、电气设备  相似文献   

2.
船舶舱室设计工序繁琐,数据庞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船舶舱室参数的迭代数据不断更新,易造成数据混乱、重复建模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对大数量船舶舱室设计方法进行完善,结合三位参数化复合数据结构、对船舱三维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结合机舱数据特点对船舶机舱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后,设计船舶机舱三维参数模型。最后通过实验检测证实,大数量船舶舱室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可有效实现扩大船舶机舱面积和舱容,及时自动更新船舶舱室三维数据参数,快速精准的对船舶舱室进行建模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舱平台附近居住舱室自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统计能量法,建立某型船全船舱室统计能量法计算分析模型,分析振动激励源和空气激励源对于机舱平台附近居住舱室噪声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主要的噪声激励源及其分布位置,并讨论了不同位置的激励源对机舱附近居住舱室噪声的贡献量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振动激励源对机舱平台附近居住舱舱室噪声贡献量也不一样,离考核舱室越近的振动激励源对其舱室噪声的贡献量越大,通过对比降噪方案,得到一种机舱平台附近居住舱室噪声最优化的减振降噪方法。  相似文献   

4.
面向运营船舶机舱监测系统技术改造需求,设计一种基于LoRa(Long Range Radio)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获取舱室内各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LoRa网关汇集并存储无线网络数据,实现对船舶机舱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并设计上位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该系统设计为机舱监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低成本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对船舶进行工程设计时,往往需要重点考虑电气管道和通信网络的布局,同时还要兼顾各个舱室的功能都要得到充分发挥,不会互相产生干扰。本文重点研究船舶的机舱布局特点,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智能布局优化,对机舱系统中的动力传输模型和负载电机控制进行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对船舶机舱的控制,降低其在船舶工程实现上的难度,提高动力传送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6,(12):35-38
近年来,"高倍泡沫系统"已经成为大中型船舶保护机舱、泵舱等舱室的首选,且有逐渐替代"二氧化碳系统"的趋势。大连海事大学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对"高倍泡沫舱室"培训项目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针对目前国内培训机构还存有模糊认识的"高倍泡沫舱室"项目的培训步骤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求在该培训项目上,为各培训机构提供可供借鉴的培训方案,为船舶安全使用"高倍泡沫系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某航海教学实习船机舱为原型,建立机舱三舱段有限元模型,确定振动预报模型边界条件,选择发电柴油机组悬着位置作为力激励点,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法预测了机舱集控室和机修间声功率级,对比分析该两舷侧对称舱室场点声压级云图。计算各壁板对值班轮机员右耳位置声压的贡献度,验证以浮动地板为基础的浮动舱室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舱室噪声。将此振动-声辐射耦合系统简化为箱形多腔结构,建立多腔结构及其单元腔室有限元模型,进行船舶机舱模型振动-声辐射实验,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仿真方法的有效性。总结出船舶机舱舱段模型振声数值预报通用方法及流程,对指导船舶减振降噪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垂直式液压水密门(以下简称"水密门")通常用于船舶水线以下的舱室间相通,某船在艉轴舱与主机舱之间、主机舱与辅机舱之间、辅机舱与管隧之间各有1个水密门。使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实现水密门的电-液自动控制,从而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快速实现水密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水密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相似文献   

9.
崔奥  张楠  黄金娥  黄祥兵  江杰 《船舶工程》2021,43(9):111-117
在进行船舶舱室布局的过程中,针对船舶舱室布置过程中主要考虑设备功能性需求而维修性考虑不充分的情况,通过分析维修性设计要求,结合船舶舱设备布置特点,建立面向维修性增长的船舶典型舱室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置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选取某型船的主机舱,利用剩余空间分割法对该机舱设备的随机布置方式进行规划,运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可有效提高船舶舱室的维修性设计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船舶舱室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台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机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样机,对系统的温度测量、红外遥控、液晶显示、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等主要电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原理样机的实验表明,所设计的装置能依据机舱温度自动调节风量来控制舱室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船舶这样复杂的平台上实现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在进行船舶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时,通常将安装有可能对电磁敏感的设备的舱室,设计成屏蔽舱室.本文从船舶总体电磁兼容性出发,就有关标准中规定的设备及分系统对电磁环境的要求,与目前船用贯穿屏蔽舱室的穿舱电缆、管道和通风口等屏蔽装置的屏蔽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对在屏蔽舱室屏蔽性能中起关键作用的屏蔽门的屏蔽效能指标的合理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声波的潜艇应急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封闭舱室。舱室封闭后,舱内舱外无法进行通信,这给救援行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文章通过对各种形式的声波在钢板中的传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传输的应急通信设备方案,可有效地解决潜艇救援中缺乏通信手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孔通  吴鹏 《船电技术》2012,32(10):37-39
以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通讯方式实现其内部通信。通过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内部通信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S485接口,运用Modbus协议实现了监控软件对微机保护装置和S7-200的串行通信,可靠地实现了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改进型变频通风自动控制逻辑,适用于大型商船复杂机舱通风系统.在普遍应用的基于排风温度信号和机舱内压力信号进行变频风机控制的基础上,补充若干个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mitter,TT),用以对发电机室、净油机室等重点舱室温度进行监控并给予重点关注.简化变频风机的运行控制逻辑,在兼顾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现代舰船发展的要求,采用RS485通讯技术的智能电机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舰船各个舱室的电机集中管理,还可以全程监视电机的相关运行参数,为船员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还提供了维护保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朱鸿 《船舶》2015,(6):50-56
通过对某船试航过程中上层建筑空调舱室相对湿度偏高现象的分析,从空调系统制冷量配置、上层建筑新/回风管道设计、舱室总体布置等方面归纳总结影响空调舱室相对湿度的因素,提出从优化舱室布置入手,应用热湿独立处理系统、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等方法,有效控制舱室相对湿度,提高舰船舱室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水面舰船抗毁伤结构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舱室内部爆炸载荷是反舰导弹毁伤水面舰船结构的主要载荷形式之一。以二次舱室内爆模拟毁伤效应试验为例,分析并指出内爆载荷作用下舰艇舱室结构的毁伤机理和典型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小型水面舰艇抗毁伤结构设计的最新发展,提出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中小型水面舰船抗毁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连锁性失效测评方法,建立了基于该系统的连锁性失效测评指标,该方法不同于以往故障树方法的静态性,具有实时动态性,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能够给出不同的决策结果,更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文章以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例,对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舱室为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模,考虑了温度、烟雾浓度、可燃气体浓度,舱室危险度尤其是舱室之间关联信息、报警时间和舱室着火温度三个对连锁失效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子,详细设计了模糊规则,确定连锁报警舱室,判定连锁报警等级,得到船舶舱室消防系统单元连锁性失效路径。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表明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和故障树方法对比阐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海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本文提出在一定范围内精确控制船舶主辅机冷却水的温度,将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与海水源热泵系统相耦合,使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在冰区海域可以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为船舶舱室供热。以2800TEU船舶为对象设计了冰区船舶空调系统,通过对船舶上层建筑的负荷计算,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可以为船舶舱室提供充足的热量。通过合理的使用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不仅可以解决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船舶能源的利用率,也为船舶舱室提供稳定舒适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20.
张文春  段树林  吴伋 《船舶工程》2016,38(11):47-51
采用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SEA)对某船螺旋桨轴横振在到舱室中产生的噪声进行了仿真,在图论框架下将SEA系统等效为赋权有向图,求解中高频振动能量传到舱室的主要传递路径。使用偏离算法从赋权图中得到了500条传递权重最大的路径,从而确定螺旋桨振动传递到主机舱和集控室的主要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螺旋桨横振激励主要通过二层甲板的与横舱壁的耦合传递到船首方向的舱室产生噪音,双层底和船壳对振动传递影响较小。在传递路径结构和耦合连接处采取的降噪措施可使集控室的噪声在各频段降低3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