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的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船闸上游连接段外侧布置圆弧形隔流堤及河床局部疏浚等优化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枢纽船闸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景水电站是利用三板溪水库回水的长期消落水头而兴建的水电站,可有效地改善上游河道的航运水流条件。设计船闸布置于泄洪闸中间,枢纽泄洪方式对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水流条件影响大;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弯道凸岸,通航水流条件复杂难以满足通航安全要求。针对以上问题,通过1:80比尺的整体枢纽模型,研究下游不利通航水流条件的成因。通过降低通航标准、设置导流墩、疏浚凸岸岸线、优化枢纽调度,使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规范要求,为枢纽通航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湘江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是在已有建筑物岸侧增建的二线船闸,造成二线船闸引航道与主航道曲线连接。因一线船闸引航道的限制,且一线船闸与二线船闸轴距较短,使得拟建二线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因此,依托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采用1:100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对泄水闸开启方式优化、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隔水堤优化、电站下游右岸大堤优化、电站出流口下游河道局部疏浚等系列措施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汉江雅口航运枢纽为通航河流枢纽,工程施工期应妥善处理船舶通航问题。结合工程分期施工的方案,提出对应的通航方案,施工一期采用疏挖后的束窄河道作为临时航道通航,避免断航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二期采用已建船闸通航,实现临时通航与永久建筑物的结合。针对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各流量工况下的水流流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阶段施工期的通航水流流速均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5.
右江鱼梁航运枢纽平面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阐述了右江鱼梁航运枢纽中船闸和电站相邻与分开两种平面布置设计方案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影响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针对两个设计方案在水流条件上的不足进行布置优化,使其在泄流能力和通航水流条件两方面均能满足要求,并对两优化方案在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施工角度和工程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枢纽平面布置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确定了低水头枢纽泄水闸调度原则,提出了位于分汊河道的株洲航电枢纽泄水闸调度控制条件,通过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在保证枢纽泄水闸消能安全、满足船闸通航水流条件、提高枢纽电站效益的情况下,确定了枢纽泄水闸的优化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弯曲河段航运枢纽船闸上游口门区出现大范围回流漩涡、引航道存在斜向流等不良流态的工程问题,采用正态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泄水闸不同调度方式对凸岸船闸上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船闸建在凸岸的航运枢纽,泄水闸开启远端闸门的调度方式可有效减弱口门区回流尺度及引航道斜向流强度,以保证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8.
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3,(2):150-156
为配合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设计,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桂平二线船闸工程布置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工程河段水流特性、枢纽调度对上、下游水流条件影响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二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修改完善了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了桂平二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特点,提出船闸电站同岸布置和异岸布置两种集中布置方案。为寻求最佳工程方案,重点从施工组织、通航条件、泄流能力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两种总体方案进行分析比选,论证了同岸布置方案具有投资省、施工组织方便等明显优势,确定枢纽布置采用同岸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明栋  李静娴 《水运工程》2016,(12):194-197
为检验新建银盘船闸枯水期通航条件,对船闸的通航设施、下游引航道以及实船试航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基本满足船闸规范要求,但通航设施设计存在缺陷,导致过闸时间偏长。试验还发现,由于电站尾水直冲下引航道口门区域,汛期水流条件不容乐观。在提出复核阀门开启方式等措施的同时,建议选择适当的乌江洪水流量进行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11.
长沙枢纽枯水期下游尾水位出现远低于设计最低水位的情况。为了分析其影响和研究对策,采取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从下游低水位以及对应的水头参数对枢纽大坝运行、船闸通航、电站运行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大坝原最大工作水头9.3 m提升至11.2 m;通过枢纽短时调度和流域联合调度保障最低生态流量348 m3s;采取“分段、划区、有序、控时、限量”综合管控下游河道采砂;采取 “多孔数,少流量”泄水,定期水下摄像和大坝安全监测确保大坝安全;防止船舶搁浅,采取“先慢后快”方式开启船闸输水阀门,确保浮式系船柱“磕底”时系缆安全,修建3 000吨级三线船闸,确保船闸通航安全;机组在水头7.0 m以下运行,下游水位低于19.55 m时禁止开机,及时进行电站前池清淤,确保电站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江西新干航电枢纽工程是赣江赣州以下河段的第5个梯级,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2)型航电枢纽。枢纽主要建筑物由船闸、泄水闸、电站、鱼道以及两岸土坝等组成。工程布置区域,河道基本顺直,左、右岸布置船闸或电站均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形地质、通航条件、预留二线与征地拆迁、工程量与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通过研究船闸上、下游口门区以及电站上、下游水流条件,最终确定"左船闸、右厂房"的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渡河安全、船闸临时通航和下游河床下切等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施工期下游水流条件和导流第三期工程第一个汛期(三期一汛)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新民客渡临时过渡方案。结果表明,下游河床下切预判数据、三期一汛枢纽调度和船闸运行方案保证了施工期工程河段两岸居民的渡河安全,有效解决了河床下切对船闸通航的影响,确保三期一汛岷江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7,(2):156-161
在梯级航运枢纽运行中,需要通过枢纽联合调度系统协调好各项任务,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针对汉江崔家营枢纽和雅口枢纽的运行目标,通过分析发电效益和通航基流保障率之间的制约关系,基于FPGA对其开展联合优化调度研究。文中建立了以周为计算时段的调度模型,提出了以综合考虑航运与发电两种情况为目标的枢纽联合优化调度方案及优化调度准则,并对提高汉江襄阳以下梯级枢纽通航基流保障率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道港口》2016,(3):275-278
合理确定隔流堤布置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枢纽敞泄时的通航水流条件。以雅口航运枢纽为例,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船闸上游口门区水流条件与隔流堤堤身长度的关系,和堤头线型对其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隔流堤长度的增加口门区最大横向流速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隔流堤长度以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堤头采用等弦长但弧长不同的曲线线型时,堤头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随曲线弧长的减小逐渐转差,但相应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逐渐转好。  相似文献   

16.
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布置方案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 ,阐述了引航道口门区不同布置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 ,分析了影响船闸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的因素 ,提出了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周勤  米家杉  侯极 《水运工程》2018,(2):136-141
为保证船闸口门区有利于通航的良好水流条件,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对瓦村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电站下泄尾水扩散及尾水渠出口右岸边坡挑流的影响,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流态较差,纵横向流速明显超标,不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探讨了延长导航墙长度、扩挖尾水出口右岸边坡、增设隔流墩等措施对水流条件的影响,经模型方案比选及优化,确定了下引航道布置推荐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口门区横流较大的问题,使下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水流条件满足船舶安全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变溢流闸孔开启方式来改善船闸引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贵港航运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用调节溢流闸孔的开启方式,优化调度运行组合,提出了满足通航水流条件的各流量时段的关系,为制定闸门调度和运转提供依据。该成果被设计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9.
尹崇清 《水运工程》1998,(12):35-38
渠江风洞子枢纽是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枢纽工程。本文结合模型试验成果,论述了船闸上、下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船闸引航道平面布置及泥沙淤积对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条件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该研究成果已被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20.
邵争胜  刘新  黎国森 《中国水运》2010,334(7):36-37
葫芦湾枢纽为沙颖河航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枢纽河段上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枯水主槽由连续的四个弯道组成,水流边界条件较为复杂,为枢纽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枢纽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物理模型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多种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有效措施,提出了满足船舶航行条件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