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准确地划分港口的腹地范围,以明确港口的定位和规划布局很重要。现有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大多只以某一个单一因素作为港口腹地划分的依据,只能实现对港口腹地的笼统划分,不能满足指导港口制定未来发展目标与规划的任务。在总结了以往的腹地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断-电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城市腹地划分的断裂点模型和电子云模型综合而成的,是在考虑到港口及腹地地区综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较为准确地划分港口的腹地范围。最后以营口港的腹地划分为例对断-电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腹地的合理划分关系着港口生产与发展大局。对此,为准确划分港口经济腹地范围,综合考虑货主方成本和港口方收益的因素,从"效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划分港口经济腹地范围的新模型。同时,应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并以厦门港和宁波港经济腹地范围划分实例为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下港口经济腹地的演变规律,以港口资源整合前后的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例,运用改进的腹地烟羽模型对2018、2020年的港口腹地范围进行测算,结合Arcgis软件绘制各港口单纯与混合腹地空间分布,通过各港口腹地范围演化特征分析港口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港口整合后各港口综合影响力差距缩小,大连港与营口港腹地范围差距减小、混合腹地范围扩大。港口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港口发展侧重于腹地范围的均衡协调,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4.
港口腹地分析的定量模式及实证研究--以温州港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经济腹地是港口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腹地分析是港口发展规划制定的必要前提。运用空间经济学的区位商模式与方法,以温州港为例,通过对温州港现状集疏货物生成及流向的调查与分析,对温州港经济腹地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建设 《水运管理》2007,29(7):1-24
对厦门港自然条件、经济腹地、吞吐量,以及厦门港的优势和在基础设施、陆向腹地、集疏运系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明确战略定位,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疏运条件,增加航线数量和加大航班密度等。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港口经济腹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今后进行港口与腹地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港口腹地的划分、港城关系、交通运输及港口发展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与评价,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研究:(1)从内陆交通运输与海运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对港口与区域发展进行研究;(2)在港口对共同腹地的吸引和相互作用方面多进行定量研究,提高对腹地范围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揭示港口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范围扩大的相互作用机制;(4)从微观角度研究港口、城市、区域有机结合与内陆经济腹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港口腹地范围的划分;(5)采用定量方法对港口腹地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作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肖钟熙 《水运管理》2007,29(6):1-13,17
阐述港口群的概念及其应用范围、运用港口群概念编制港口布局规划的益处,认为把港口群的概念运用于港口布局规划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论述划分港口群、确定港口群腹地和确定港口群功能时的注意事项,提出增加包括连云港港、日照港在内的鲁南苏北港口群的建议及应该得到政府扶持的港口群。  相似文献   

8.
针对港口腹地划分问题,分析了以前文献中求解此问题的局限性,建立了内陆城市最佳出口运输路线的概念,引入蚁群算法这一新兴的人工智能方法,将其运用到内陆城市出海运输通道优化中,建立了一种新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最后以一个典型算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蚁群算法可以为港口腹地划分问题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辛林 《集装箱化》1998,(10):6-8
港口腹地有陆上腹地和海上腹地之分。港口的陆上腹地是指货源通过该港输出、输入的地域;港口的海上腹地是指经过该港的水上航线的起点(终点)港或基本港。事实证明,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港口的腹地问题对确定港口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位商法在港口腹地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腹地货源争夺是港口竞争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随着集装箱运输日益成为国际航运的主要方式,相邻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共同腹地的集装箱货源的争夺。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概念与方法,以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共同直接腹地--浙江省为例,通过对其国际集装箱生成及流向的调查与研究,对两港的腹地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连港对其腹地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和腹地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1]。分析了大连港及其腹地的概况,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大连港与腹地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大连港对其腹地经济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从而为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港口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形态,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带来港口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从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港口竞争入手,分析了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以及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并针对港口竞争新焦点,就发展国际多式联运连接港口腹地的空间纽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The hinterland of a port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gateway ports.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a literature overview, shows how the port authority can extend its hinterland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its attractiveness and, eventually, its throughput. To achieve this, it can be advantageous to cooperate with adjacent port authorities. Together, through cooper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can be realised that facilitate a modal shift away from road to a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sustainable transport. This would reduce the cost of transport to/from the hinterland region from/to these ports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the attractiveness and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cooperating ports for this region. The paper describes a conceptual metho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the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in the hinterland. The framework starts, after some basic transport economic concepts, from (theoretically available) hinterland data to locate regions that are at the edge of the contested hinterland of a port region and results in 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a quantified list of regions where cooperation will make a difference. Using this methodology, port authorities (PAs), of any region where hinterland data are available, can list, together with their neighbours, the regions where to prioritise their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丁敏  孙文一 《港口科技》2007,(10):12-15
国家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到"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中,给天津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研究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滨海新区的发展给天津港带来的历史机遇,指出天津港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身的建设,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常用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重庆涪陵港为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平均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产销平衡法等定量预测方法和专家预测法等定性预测方法进行吞吐量预测,经与相关资料比较,表明其预测结果是合理的,同时本文采用的预测方法也可为其它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王丹  杨赞 《水运工程》2007,(1):45-48
从我国港口建设现状谈起,提出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几大要素:地理位置、腹地经济、政策与环境、港口通过能力和集疏运系统,并阐述每个因素的含义和重要作用,然后用这几大要素对三大环渤海湾港口——大连、天津和青岛进行实例分析,对三大港口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吞吐量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晶  吕靖 《水运工程》2007,(11):49-51
腹地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着港口的发展方向,但是一般的静态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参数是固定的,无法反应腹地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对港口吞吐量产生的动态影响,而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克服了这一缺陷,解释变量的参数可以随时间改变,充分体现了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关系的改变,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考察期内腹地各种因素对港口吞吐量的动态影响。在介绍模型的基础上,就东北经济对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较为详尽的结论,这些结论是港口未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rom simple organizations as gateways for goods and passengers, ports have evolved and transformed into complex organizational system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Besides providing cargo, logistics, and other kinds of services to its customers, modern ports eng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interlands. Sustainability, evolving from environmental actions over the years, has become the core of many modern ports’ approach towards hinterland development 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While the literature is concerned with and presents examples of large ports implementing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the literature is scarce on smaller port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gap by exploring qualitatively the case of the Port of Aalborg, a medium-sized port in Denmark,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s using sustainability for port and hinterla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ctions behi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t the port. Its evolution is mapped and explored us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arger) 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s. The findings from the Port of Aalborg case exemplify how smaller ports can evolve to dri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hinterlands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kind of 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