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的兴起,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协调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本文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特性比较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协调的涵义、重要性和研究内容,并对两者线网规划协调方案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要处理好线网规划协调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交通发展方式、面向城市公交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规划、建立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换乘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从线路相交的两种形式,即平行交汇和相交交汇;相交线路条数,即两线换乘和多线换乘;以及线路与车站的位置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使用现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轨道交通不同换乘方式的功能特点及适用性,最后为在不同线路相交形式下的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式选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李艺  施澄  邹智军 《城市交通》2021,19(2):121-127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完成从单线运营到多线网络化运营的转变.伴随网络化发展而来的集中换乘客流,给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出了挑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通过对比手机信令与客流分配模型两种统计途径下的换乘客流差异,探究乘客换乘行为特征与换乘决策影响因素.将绕行换乘行为归纳为6类:高辨识度换乘车站、换乘不便捷车站、多功能复合型车站、长距离少换乘、避免拥堵和纸面地图误导.考虑轨道交通换乘站自身属性,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提出改进方向,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乌鲁木齐交通现状,分别从线网布局规划、换乘点规划、运营协调规划三个方面对乌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与现有BRT的换乘衔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将来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的换乘衔接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后地面公交的线网优化规划为例,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特征分析方法,并用以划分服务范围.利用轨道交通和公交的IC卡刷卡数据及手机大数据,模型分析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和潜在客流进行换乘的行为,明确轨道交通新开后对公共交通的影响范围,并预测换乘的公共交通供需变化,作为线网调整优化的依据,并在项目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该模型可用于轨道交通开通后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思路、方案与技术特色,并对规划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强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确保骨架线网结构的稳定性和规划的延续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结构协调统一;应串联城市主要客运枢纽.适应高速铁路客运带来的"同城化"要求,打造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综合换乘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换乘车站作用,最大程度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接,研究区域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行车因素对乘客换乘的影响。在分析换乘系统设备设施布置和流线组织冲突基础上,提出车站换乘工作组织的评价指标,并以成都市犀浦站为实际案例,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犀浦站内城际铁路与地铁的同站台换乘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不同行车因素情境下乘客换乘过程及评价指标的仿真实验分析,找出换乘环节中的瓶颈环节,提出适应行车因素和乘客换乘需求的犀浦站同站台换乘优化方案。所提出的考虑行车因素的行车客运一体化车站仿真模型及分析方法能够为区域轨道交通体系下车站的换乘组织、行车作业和客运作业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广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进行研究.对改善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的布局、设置提出一些建议.从线路和车站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人民广场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他交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并给出了一个自己的交通枢纽规划设想,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引入了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进而阐明轨道交通站点区域配套设施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发展。以具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刘园地铁站为例,在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衔接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TOD模式提出了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策略,并分析地铁车站周边的接驳系统可达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车站换乘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平行同台换乘作为换乘距离最短的换乘形式,可以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为了能让大家全面了解这种换乘方式,并更好地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现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大龙山和冉家坝站为例,全面研究了平行换乘车站的各种换乘形式,并从换乘功能、车站规模、工程投资及对规划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比选,剖析了各种换乘形式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了平行换乘车站研究问题的思路,为平行换乘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每个城市应根据各自的城市特点,在线网规划阶段即创造平行换乘的条件,为乘客提供最好的换乘服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引入拥挤感知系数、环境修正系数及换乘次数惩罚系数,将客观换乘时间转化为感知换乘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轨道交通分担率模型.利用北京市第4次出行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探讨了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改善对不同出行距离乘客分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换乘次数、换乘走行时间、换乘等待时间及换乘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尤其是对中短距离乘客的影响巨大;换乘拥挤是影响中长距离乘客选择轨道交通的重要因素,当换乘通道通过能力及换乘站台容量较小时,拥挤感知系数快速增加,严重降低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3.
陶涛 《城市交通》2017,(6):57-62
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车站站位关系、乘客换乘路径和站台型式组合三大要素,基于综合叠加后形成的换乘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的便捷性进行分析。依据换乘距离计算结果,在不考虑客流分布特征等其他外部因素时,同站台换乘便捷性最高,垂直平行比水平平行便捷性更好;十字型、T型、L型换乘便捷性依次降低,在线路相交时应优先选择十字型;虚T型、虚L型和分离式换乘便捷性较低,主要取决于换乘通道长度。无论采用何种换乘形式,为便于统筹协调资源和提高运作效率,建议换乘车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在管理界面、设备设施两个维度做好切分。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轨道交通刚刚起步,正在追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较为清晰的城市空间布局。基于2010—2016年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成都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七年来的客流变化特征和成长规律,涉及客流总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换乘客流量、线路断面流量分布、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等。比较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水平、增长步伐、变化趋势,总结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对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是典型的多方式组合出行,其出行过程不连续、选择需求复杂、出行体验难以捕捉等特征,制约了轨道交通整体出行效率和满意度提升。以南京市为例,分析轨道交通通勤人群的"接入—轨道交通—接出"全过程出行模式特征。考虑接入与接出过程的关联性,构建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模型,研究各类接驳设施服务对接入和接出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轨道交通的竞争方式——全程小汽车通勤出行角度,调查该人群对不同轨道交通接驳方式设施服务不便性指标的感知评价,提出轨道交通接驳设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乘客路径选择行为有助于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规律.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换乘时间对乘客换乘费用感知的影响.实际调查表明,乘客感知的换乘走行时间与实际的换乘走行时间符合幂函数分布.本文将换乘走行时间惩罚系数设定为换乘走行时间的幂函数.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乘客出行广义费用模型,采用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搜索两点间的有效路径,并利用Logit 随机路径选择模型计算各有效路径的选择概率.最后,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数据对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内容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观点、年限和范围。从线路客流、车站乘降客流、OD客流、换乘车站客流、车站出入口分向客流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及其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的作用。探讨了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包括线网总量控制、线路量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设计应用4个方面。最后,总结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未来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是衡量换乘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换乘效率评价建立包括通道人均面积、流线冲突率、平均换乘时间、引导标志清晰度和自动设施设置度六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成都火车北站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计算指标值,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评价结果,分析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轨道交通换乘组织及换乘设施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准确地预测轨道交通客流量,超前掌握轨道交通客流量发展的趋势、特点、规律和数量,是制定轨道交通客运发展和站场配置规划的基础.现有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对于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适应性各不相同,本文采用三次吸引法和客流转移理论相结合,并借鉴统计学中距离分析思想,确定客流转移率,从而获得转移客流量.具体做法是:在分析客流量转移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广义不相似距离矩阵,以此在轨道交通三次吸引范围内分别确定各种交通方式客流量转移率,从而获得规划年轨道交通客流量.通过某一城市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特征实质上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及交换的效果体现,通过分析车站客流的波动性,发现北京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时间维度和区域范围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针对车站特点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周边不同用地类型的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进站客流和换乘站客流特征以及进出站客流接驳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应建立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多样化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式;重视换乘站在网络中的合理布局,改进换乘站设计与运行组织;结合车站区位特征制定差异化接驳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