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电机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配问题,设计不同分配方法以满足相应的需求,针对各种分配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制动力分配算法.同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制动力分配模型对分配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分配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国产轿车为例,针对未装ABS、液压驱动制动的轿车,改变当前轿车改型后普遍运用制动性能实验检测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方法或建立制动系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的方法,采用改型后轿车相关参数,不考虑发动机制动、液压管路压强损失的影响,构建算法,根据算法运行结果进行制动力分配合理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制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即结构分析-算法编程-结果评价-改进措施-验证实验。该方法删繁就简,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同侧车轮制动力优化分配的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法。整体控制分为上层横摆力矩控制与下层制动力优化分配两部分,上层横摆力矩控制以跟踪参考横摆响应为目标,输出保持车辆横向稳定性的修正横摆力矩;下层制动力优化分配采用最优化分配算法计算需要施加在各制动车轮上的制动力,实现上层横摆力矩控制器输出的修正横摆力矩。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验证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同侧车轮制动力优化分配的汽车稳定性控制在多种复杂运行工况下均能较好地跟踪汽车参考横摆响应,减小质心侧偏角,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轴荷转移大、制动距离受载荷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非紧急制动工况基于动态轴荷的制动力分配算法。根据轴荷变化动态调整制动力分配,使各轴利用附着系数与车辆制动强度一致,同时根据车辆实际制动强度与理想制动强度差值调整制动力,使车辆在相同制动过程中制动距离不受载荷影响。对比通过软件进行常规制动与采用该算法的电控系统车辆在不同载荷下的制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动态分配制动力并进行减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某国产轿车为例,针对未装ABS、液压驱动制动的轿车,改变当前轿车改型后普遍运用制动性能实验检测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方法或建立制动系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的方法,采用改型后轿车相关参数,不考虑发动机制动、液压管路压强损失的影响,构建算法,根据算法运行结果进行制动力分配合理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制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即结构分析—算法编程—结果评价—改进措施—验证实验。该方法删繁就简,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芳  林逸  何洪文  陈陆华 《汽车工程》2007,29(12):1059-1062,1073
以"在满足车辆制动性能要求、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再生制动能量"为原则,对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算法进行研究,得到车辆制动时制动力的控制算法,最后以某电动车辆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制动力分配算法对车辆再生制动和机械制动的分配规律的制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复合制动系统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分析不全面的问题,基于复合制动系统结构形式和驾驶员制动意图的分类,对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装备前轴式复合制动系统的车辆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紧急情况制动工况时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能够保证ECE法规所规定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生活和生产中日益变得不可或缺,对汽车安全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对汽车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针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问题,分析比较了目前各种分配方式的不足,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基于实际载重的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控制方法。建立并详细阐述了该控制方法的理论模型及相关的约束条件。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设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控制策略和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滑移率分配算法并提出使横摆力矩控制和变滑移率控制协同工作的方法;最后通过转向盘的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工况验证制动力分配策略的正确性和联合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制动意图的识别和不同制动意图所要求的不同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进行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制动意图识别算法和制动力分配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复合制动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装有感载式比例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优化设计方法,并以BJ121型汽车为例,对其轴间制动力分配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舒红 《汽车运输》1999,25(11):32-35
双轴货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直接影响整车制动性能的优劣,本文将ECE制动法规转换为制动力分配界限图,以此为基础,对装备感载比例阀的货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这种方法能使汽车在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满意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确定半挂汽车列车在制动过程中各轴制动力的方法,分析了牵引连接装置支承中心到前轴中心距离对各轴制动力的影响,阐述了最佳制动力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复合制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励 《汽车科技》2006,(4):19-22
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为目标,在车辆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前后液压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分配的比例关系,确定了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在确保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以最优制动力分配为目标优化了整车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增加汽车续驶里程,本文针对前、后轮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定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时,采用以路面特征值识别为前提,将f线、ECE法规线和I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路面的附着系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使汽车在获得较大制动力的同时确保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时,根据车辆实时工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分配驱动轮上的再生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建立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在CYC_1015和CYC_UDDS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比ADVISOR原车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7.
确定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制动力分配的道路试验方法,同时对道路试验、台架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汽车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道路试验方法简单易行,是确定汽车制动力分配的有效方法;对于交通监理部门,较适合采用台架试验方法测定汽车制动力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汽车整车制动力在各轴间的合理分配对制动稳定性起重要作用,GB12676附录.A对轴间制动力有严格的公式要求,针对相关公式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制动力分配数学模型,列举具体实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符合法规要求。在设计时运用最佳的制动力分配模型,可有效提高制动性能,简化制动系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9.
孙大许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2013,(12):1057-1061
针对具有双轴双电机四驱结构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策略。该策略在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按照I线分配,前后电机同时回收能量,既发挥了制动能量回收潜力,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回收更多的能量,制动力分配曲线与I线相吻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成斌 《中南公路工程》2001,26(1):38-39,42
结合昌化江特大桥制动力的计算实例,浅谈集成刚度法计算制动力在桥墩上的分配。文中给出了支座刚度、墩顶刚度、集成刚度及制动力分配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