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用车驾驶室柔性限位结构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柔性限位结构的原理,利用现代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系统建立了基于整车的柔性限位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特定结构下的限位能力和冲击加速度,为我国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设计开发人员提供了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功能及原理,并简单介绍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其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应用现状。根据其结构形式分析提出了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大胆预测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与预测说明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在未来中国市场上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必将是未来中国车身悬置系统市场上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陈卫强 《客车技术》2000,(4):18-23,35
结合SY6690车身悬置系统的开发,介绍了车身悬置系统的隔振降噪原理及SY6690车身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SY6690车身悬系统的隔振降噪效果,指明了车身悬置系统在中巴车减振降噪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此前多个文献中分别研究了半挂牵引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平顺性和悬置参数优化性问题,并进行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刚柔性限位能力分析,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驾驶室悬置弹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失效的可能,项目委托企业需要了解在悬置系统失效的情况下驾驶室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本文面向驾驶室安全性问题建立了全浮式驾驶室主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别针对驾驶室后悬置失效、前悬置失效和模拟跌落冲击的情况,对驾驶室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了结构失效的部位和形式,并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为企业掌握其产品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所需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平置式和V型布置式车身多点橡胶悬置系统的运动规律及特点,并以某6×6型军用车辆为模型样车,基于ADAMS对其进行了振动特性的仿真研究与优化对比。结果表明:橡胶悬置元件在V型布置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V型布置式车身多点橡胶悬置系统拥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尤其在垂向和侧倾方向。  相似文献   

7.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有多种布置形式,三点扭矩轴式、四点十字型式、托举式等,不同布置形式的悬置对怠速振动影响的研究较多,对启动工况产生的振动研究较少,从启动隔振机理入手,确定启动工况悬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并通过DOE(Design of Experiment,试验设计)优化方法,分析不同布置形式的悬置对启动振动的影响及优化方向,在前期能快速地平衡悬置各项性能,指导悬置刚度设计和结构选型。  相似文献   

8.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9.
汽车悬架、动力总成安装点的动态性能对车身传递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某款乘用车在研发路试阶段主观评价发现的加速车内噪声问题进行优化,通过实车及台架试验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确认问题原因主要来自于后悬置隔振率不足,采用仿真手段优化支架结构,并对改进后方案进行实车效果验证。测试效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使得车内噪声降低2 dB (A)。研究结论丰富了车辆悬置安装结构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低灵敏度车身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悬置系统分析建立在刚性基础的假设之上,忽略了动力总成与车身、轮胎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包括车身及车轮在内的13自由度动力总成-整车耦合模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新的耦合系统模型提出了广义解耦率概念,描述动力总成和车身、车身和车轮之间的能量解耦,同时还提出了用来评价动力悬置系统性能的怠速工况、启停工况、路面激励工况。采用新的模型及评价方法对某MPV车型的动力悬置系统进行分析,并采用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实车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车内乘员耳边噪声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车身上,为实现更大限度地发挥悬置系统的作用,文章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相关坐标系,对使用的欧拉角度、坐标变换和惯量张量的变换进行了研究。在推导出悬置系统在扭矩轴坐标系下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的基础上,采用能量解耦法及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实现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解耦优化。并运用Matlab/guide模块开发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优化专用程序界面,用户可方便地完成悬置系统的建模及性能优化,快速获得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能量,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合理布置和匹配。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近20年在半主动悬置方面的专利、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基础上,从控制技术和原理上将半主动悬置分为结构参数控制式和性能参数控制式两大类,分别对其结构形式、性能特点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综述,最后对半主动悬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半主动悬置的结构选型和整车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海涛  史文库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11):987-990
应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发动机悬置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主动悬置系统设计了一种混合型模糊PID控制器。系统隔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主动悬置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介绍某微型电动车非承载式车身骨架的研制过程,包括应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骨架结构的空间布置,以及应用普通机械优化方法确定合理的梁截面尺寸.进行了非承载式骨架车身悬置的设计和分析,并通过对包括该骨架式车身的整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改进了车身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怠速抖动剧烈造成车身出现裂纹的问题,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NVH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能量解藕法原理对悬置进行优化,以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的NVH性能。整车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降低了整车振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解决了车身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悬置又称作发动机支承,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柔性地支承在车身(或底盘)上,以减少发动机传给车身的振动和噪声。近年来,随着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悬置的采用,可以说发动机悬置装置有了新的发展。 一、弹性元件式发动机悬置(图1)  相似文献   

17.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是整车NVH性能控制的关键。文章以某轻型商用车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设计及优化。文章基于主惯性轴理论确定了悬置系统的初始安装角度,并基于能量解耦法建立Adams模型对胶块安装角度及刚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整车试验表明怠速工况下悬置系统隔振效果良好,但后悬置在加速工况下在2930rpm处存在共振,然后通过CAE分析,提出了后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悬置系统重新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共振消除,整个悬置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朱锋 《时代汽车》2024,(5):156-158
随着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汽车生产商也在逐渐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科学地设计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身和发动机的振动,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同时也给车内人员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悬置的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是悬置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本文对系统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进行分析,为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悬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发动机悬置的材料、工艺、结构及材料、总成的技术要求,总结出发动机悬置的设计方法和控制发动机悬置质量的技术要求。从发动机悬置性能、连接、支撑、减振、NV H等方面全面了解、熟悉发动机悬置的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过程,明确发动机悬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悬置参数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采用Admas软件建立了考虑车身柔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仿真计算了液压悬置动刚度、损失角以及整车悬置点振动加速度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驾驶员座椅处地板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试验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从悬置的33个参数中,快速找到对该指标影响最大的6个参数,最后对它们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考虑车身柔性的发动机悬置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试验值;而利用正交试验,可快速地对关键的悬置参数进行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